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时间:2022-05-20 12:34:4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摘要:全面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面积、蓄积及经济林、公益林分布及经营情况,探讨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了新时期该区域林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鄱阳湖;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收稿日期:2011-05-16

作者简介:熊 亮(1979―),男,江西景德镇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104-02

1 引言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位置东经115°47′~116°45′,北纬287°22′~29°4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周边城市圈依托建立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该区域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km [1]。区域内的鄱阳湖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洪水调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10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该区森林资源现状,为该区域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大尺度范围内林业资源的生产力和功能重组、森林资源的优化、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2 土地利用现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行政区划上分属南昌、九江、景德镇、宜春、上饶、鹰潭和抚州等设区市。各市县所处的地貌类型,资源禀赋、土地利用类型和林业用地利用方向均存在较大差异。

环湖的市县在地势上以平原岗地和低丘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林业用地的比例相对较小。在林业用地中,低效的残次用材林和经济林分布较广。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常常较低。自然保护区形式的公益林地相对较少。相反,地处沿湖的市县林业用地的比例相对较大。尤其是地处庐山山脉、九岭山脉周边的市县,随着地势抬升和丘陵山地面积的增多,森林环境逐渐典型化,林木生长的立地条件明显改善。在这些区域,不但具有商品林经营的良好条件,而且由于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也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在这些市县有着与平原型市县完全不同的林业发展条件和方向。

3 森林资源现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土总面积389.8万hm 林业用地约137.3万hm 占国土总面积的34.07%,森林覆盖率37.65%,各县市森林覆盖率从0到69%不等,其中南昌湾里区最高,为69.1%,其次为奉新县60.18%和万年县52.4%。城市市区故森林覆盖率极低,南昌城区青山湖区较高为0.2%,九江浔阳区1.12%。其它市县地貌类型为低丘岗地或以平原为主,森林覆盖率均在30%~70%之间(表1)。

表1 各类林地面积

3.2 林木蓄积量

鄱阳湖周边市县林木蓄积总量达342.7万m 其中奉新、高安、彭泽、永修和鄱阳县林木总蓄积量均超过250万m 最高的近450万m ;这些市县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林木资源丰富,木竹生产具有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奉新、高安的部分乡镇,成为江西省重要的毛竹生产基地。以鄱阳湖北部、东部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区域,如彭泽、鄱阳、都昌、永修和临川区等县市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的用材林生产基地。而浔阳区、南昌城区青山湖区均远小于50万m 。

3.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林资源现状

(1)油茶资源。江西是油茶的主产区全省油茶主要集中在赣中和赣南一带,以宜春和赣州面积最大。鄱阳湖周边市县的油茶林面积共43 509.8hm 占林地面积的5.5%、国土总面积的1.2%。其中,宜春地区资源最为丰富,面积共27 637.4hm 占油茶林总面积的63.52%。其次是南昌地区(8 647hm )和抚州地区(4 165.8hm ),分别占19.87%和9.57%。九江地区共1 249hm 、上饶地区共851.8hm 、景德镇市和鹰潭市只分别占总面积的2.87%、1.96%、1.96%和0.25%。

(2)毛竹资源。江西全省现有毛竹林近90万hm 鄱阳湖周边市县毛竹林共8 195.5hm 部分市县如奉新县、临川区、丰城市、永修县和湾里区、乐平市、余干县等均处于规划的商品林基地建设范围中,这些市县具有发展毛竹产业的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管理经验,在新形势下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资源和地理优势(表2)。

表2 各县市毛竹资源分布一览hm

2008年初,南方各省普遍发生的冰冻灾害中,毛竹纯林多遭受惨重损失,但混交林分则相对受害较轻。这一现象进一步引发经营者和管理部门对毛竹林经营理念的思考和转变,促进了将毛竹林经营方式引导至以混交林经营形式的转变。

3.4 公益林资源与分布

从公益林所占林分总面积上分析,鄱阳湖周边市县发展的格局与态势存在较大差别。九江市浔阳区最高,为100%,这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次为重要的名胜风景区南昌市湾里区81.95%、庐山区80.94%。在新形势下,一些市县通过长防林和退耕还林等途径极大地增加了县域的公益林面积,如樟树市78.98%、丰城市55.06%和鄱阳县52.48%。但有些县市受固有模式的影响,公益林面积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如奉新县33.08%、九江县27.48%和万年县37.13%等。

我国林业实行分类经营以来,被划归为公益林面积迅速提高,公益林的效益也日益显现。2001年,江西省4个县市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省份。鄱阳湖周边的樟树市和鄱阳县两县名列其中。在2001年试点的基础上,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全面铺开。通过近6年的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已使山区丘陵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樟树市、丰城市等市县实施的退耕还林面积均超过2 000hm 。

4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林业发展除了受地域条件的影响较大,体制上的软环境也会对林业发展构成重大影响。特别是早期以木材生产为主指导思想下形成的理念、资源现状和生产力要素等,均会对现代林业构成长期影响。

综合分析鄱阳湖周边各县市林业发展中问题的共性,可以发现主要有“三增三减三难”,即有林地面积增加,活立木蓄积增加,林木绿化率增加;宜林地面积减少,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林业用地面积减少;树种、龄组结构调整难,森林质量提高难,生态林业体系建设达标难。

参考文献:

[1] 黄禄星,黄国勤.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种植业区划[J].中国农学通报,2008(2):399~403.

[2] 吴英豪,纪伟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小区游憩绿地的草坪及其设计 下一篇:彩叶树种在新乡园林中的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