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持节不屈,彰显爱国精神

时间:2022-08-01 04:18:58

苏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汉书》的作者班固称赞他:“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历代都有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对其进行赞颂。他的墓(位于陕西咸阳城西)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苏武的故事则代代相传,自宋代以来,还被搬上了舞台,《苏武持节》《苏武牧羊》等成为常演不衰的戏曲节目。2000年以后,人们在甘肃武威的苏武山上还修建了苏武庙。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苏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这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出使匈奴被扣押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他的父亲苏建,在汉武帝时多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同匈奴作战,是当时的名将之一。苏建还曾将卫青的故事讲给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听,这些故事应该就是司马迁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重要史料来源。关于苏武青年时的事迹,史载不多。根据汉朝的制度,苏武和当时的贵族子弟一样,凭借着父亲的庇荫,与兄长苏嘉、弟弟苏贤皆官拜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从之官。后来又升任刂芯羌啵负责替皇帝掌管马厩。由于父亲的勇武,想必苏武自幼也会受到这样的熏陶和

教育。

汉武帝时期,汉朝边境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最强大的是北部的匈奴。纵观武帝以前的历史,可以说匈奴是最令汉朝皇帝头疼的问题。汉高帝六年(前201),韩王信与匈奴共同攻汉,并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次年,汉高帝刘邦亲自率领大军迎击匈奴,在首战告捷后,他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阻,轻敌冒进,结果中了匈奴诱敌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幸而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即匈奴的皇后)行贿,才得以脱险。此后,每到秋高马肥之际,匈奴贵族就依仗强悍的骑兵南犯,这使西汉北部边境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然而,“白登之围”给汉朝君臣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刘邦及其后的统治者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是不可取的,加之当时汉朝建立不久,百废待兴,更不是征发兵役的时候。于是,在惠帝、文帝、景帝时,朝廷都以“和亲”政策为手段笼络匈奴,以维护汉朝边境的安宁。

汉武帝即位时,经过前几代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达到鼎盛,社会稳定,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此时,汉武帝决心以武力反击匈奴的侵犯。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西汉王朝同匈奴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我们熟知的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而在战争的间歇期,双方也互派使者寻求和好,但由于双方统治者都猜疑对方使者是来窥探己方实力的,所以使者往往变成人质。汉朝的使节,先后有十几批被匈奴扣留。作为报复,汉朝也扣押了匈奴的使节。

到了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地处西域的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欺骗并劫杀了前往那里购买名马的汉朝使者。汉武帝盛怒之下派兵越过葱岭打败了大宛。这一胜利,给时常侵犯汉朝边境的匈奴以很大震动。当时匈奴且L侯单于刚刚即位,十分害怕汉军也来攻打,便说:“大汉天子,是我的父辈。”这实际上是以晚辈自居,向汉武帝表示敬重。为了向“长辈”示好,且L侯单于把此前扣押在匈奴且未降的西汉使者悉数释放。汉武帝对匈奴单于的这一举动大加赞许,决定派遣一个使节团,护送扣押在长安的匈奴使者返回匈奴,同时还携带了丰厚的礼物作为答谢。这个使节团的首席使者,就是以中郎将名义持节的苏武,他作为皇帝的使者,手持象征君命的符节,担负着重建汉匈友好关系的重要使命。

天汉元年(前100),刚过40岁的苏武率领着百余人的使节团抵达匈奴。且L侯单于收下厚礼,认为这是汉朝在向自己示弱,于是立刻改变了“晚辈”的态度,对汉使节狂妄骄横起来。苏武深感当初对匈奴单于的估计错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就在匈奴准备派使者护送苏武的使节团返回汉朝复命的时候,匈奴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匈奴缑王与沦落在匈奴的虞常等人暗中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作为人质投奔汉朝。虞常在汉朝的时候,与这次使节团中的一个人是朋友,这个人就是副使张胜。于是他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痛恨投降匈奴的卫律,我能替皇帝用暗箭射杀他。但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他们能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送给虞常许多财物。一个多月后,虞常等趁匈奴单于出外打猎之机准备行动,谁知虞常队伍中的一个人趁夜逃跑,揭发了他们的计划。单于子弟举兵先发制人,缑王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得知此事,派卫律审理此案。张胜听到消息,担心自己和虞常所说的话被揭发,便把事情告诉了苏武。苏武说道:“事已至此,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我受到了伤害,就更对不起国家了。”于是想自杀。亏得张胜等人的制止,苏武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在审理中,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而苏武也被牵连。从此,苏武就开始了被扣匈奴的生涯。

威逼利诱,持节不屈

匈奴单于对于这次内部叛乱十分恼怒,他召集匈奴贵族商议,想将苏武一行全部杀掉。此时一位匈奴贵族站出来说:“这次他们准备挟持的是您的母亲,如果有人要谋害单于您,那要怎么加刑呢?我认为应该迫使他们投降,以此来羞辱汉朝。”单于听从了这个意见,于是派卫律召唤苏武来接受审讯。苏武对使臣常惠说:“屈节辱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于是拔刀自刺。卫律大惊,抱住苏武,派人骑快马找医生。经过一番急救,苏武总算重新有了呼吸。常惠等人哭着用车把他载回了营帐。

苏武宁死不辱使命的高尚气节令匈奴上下大为震动,他们钦佩苏武的节操,同时也更加希望找到迫使苏武投降的办法。

苏武的伤势虽然逐渐好转,但他面临的政治考验却日益严峻。匈奴单于先是派遣使者劝降,被苏武断然拒绝。于是卫律亲自出面,带苏武、张胜等人去看如何处决虞常,目的很明显就是“杀一儆百”,用死亡迫使苏武投降。卫律挥剑斩杀虞常后,又对张胜说:“你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是死罪。但是你如果愿意投降,就可以被赦免。”此时的张胜,暴露出了自己毫无民族气节的软骨头的形象,闻听投降可以活命,赶忙跪地乞降。卫律心中大喜,又对苏武f:“副官有罪,主管的官员也应当连坐。”言下之意,你也是死罪,但如果你投降,就可以赦免你。苏武凛然道:“我本来就没参与劫持的计划,又不是张胜的亲属,凭什么要连坐?”卫律举剑对着苏武,苏武也不为所动。

黔驴技穷的卫律又打起了“小算盘”,他现身说法,妄图以自己的经历打动苏武。卫律说:“苏君,我之前背弃汉朝归顺匈奴,有幸得到了匈奴单于的恩宠,被赐予了爵位和财富,管理着数万民众,牛马牲口堆得满山,才有像今天这样的荣华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就会跟我一样。否则是白白拿自己的身体去当野草的肥料,以后谁还会想起你呢?”见苏武毫无反应,卫律接着说:“你要是跟我一样投降了,我就能和你做兄弟了。但今天你如果不听我的建议,以后见到我,再想归降就没那么容易了。”苏武听后骂道:“你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背叛君主和父母,投降蛮夷之邦去做俘虏,我见你做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他人的生死,你却不主持公道,反而想挑起两国君主的矛盾,自己坐观成败。你想想,南越国曾经杀汉朝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南越国也成了汉朝的九个郡;宛王曾经杀汉朝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宛王的人头也被悬在北门示众;朝鲜杀汉朝使者,立即就被灭国了。现在只有匈奴还没遭到这样的下场。你明知道我不会投降,就是要杀我,令两国开战,匈奴的覆灭就从杀我开始吧。”

苏武的大义凛然、针锋相对,令卫律无计可施,只好如实地报告单于。单于听后用更加残酷的手段迫害苏武,以迫使他投降。他命人将苏武囚禁在深旷的大地窖里,断绝饮食。当时正值天降大雪,被捆绑着的苏武躺在地窖里,吞一口雪再咬一团毡毛,一起咽下去充饥。过了几天,匈奴人发现苏武在无水无食的情况下,居然还活着,以为是有神在护佑,不敢再伤害他。

不久,单于又下令将苏武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去放公羊。为什么只放牧公羊呢?因为单于说只有在公羊产奶的时候,才能放苏武回汉朝。这无疑是在跟苏武说,如果你不投降,就一辈子在这里吧。

如今的贝加尔湖地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可两千多年前却是未开发的地方。苏武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个常居并从事生产的居民。他被匈奴人送来后,孑然一身,给养断绝,被迫挖野鼠洞中储存的草籽充饥。即使这样,他始终紧握手中的符节,带着它牧羊,抱着它睡觉,时刻不离这根代表国家尊严和使臣使命的权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节杖上的毛饰已全部脱落。

就这样过了五六年,苏武遇到来北海打猎的匈奴单于的弟弟於y王。苏武会编打猎的网,会矫正弓弩,於y王很器重他,便供给他衣服、食物。又过了三年,於y王大病,赐给苏武马匹、牲畜、衣服、穹庐等物。於y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了北海地区。冬天,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使他再度陷入了困境。

苏武在北海时,又遇到了一位劝降者,就是李陵。我们先把时间往回推移到苏武被匈奴扣押的第二年,即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当时,汉朝与匈奴重新爆发了战争。汉将李陵孤军深入,结果兵败而投降了匈奴,被立为右校王。我们知道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就是因为他为李陵投降之事辩解。李陵与苏武在京城长安为禁军同僚,他自己气节有亏,起初不敢见苏武,后来不得已奉单于命去劝降苏武。李陵到了北海,摆酒奏乐,款待苏武。李陵劝降的话更具迷惑性,他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和你交情深厚,所以让我来劝劝你,他真心希望你能成为匈奴的臣子。你现在即使死了也不能归汉,白白在没有人的地方让自己受苦,即使坚守信义又有谁能看见呢?你的哥哥苏嘉做奉车都尉,因事被指控为大不敬,伏剑自刎。你的弟弟苏贤因追捕不力,惶恐服毒自杀。我来的时候,你的母亲已不幸去世;你的妻子年少,听说已经改嫁;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你离家已经十几年了,他们是不是还活着也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一般短,为什么要让自己受这么久的苦呢?况且陛下年龄大了,法令无常,大臣们没有犯罪就被灭族的有数十家,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你还顾得上别人么?请您听从我的建议,别再犹豫了。”李陵的这番话虽给苏武变节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但苏武的回答是:“我们苏家父子没有什么功劳,都是因为陛下才能位列将帅,获爵封侯。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儿子事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此后,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旧事重提:“你就听从我的话吧!”苏武说:“我早就已经死了!你如果一定要让我投降,就请停下今日的欢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见苏武如此真诚,喟然长叹道:“真是义士啊!我和卫律的罪过比天还大!”说完便流下眼泪,诀别苏武而去。

由于李陵的私下帮助,苏武有了几十头牛羊,还娶了一位匈奴妇女为妻,生活有所改善。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了。李陵到北海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苏武,苏武听后,面向南方痛哭,此后每天早晚按丧礼哭泣示哀。这表明,他孤身在外十几年,却始终不忘自己是汉臣,无论何时何地都真诚地恪守汉朝制度。

汉昭帝继位后,匈奴单于也更代了。又过了几年,双方又以“和亲”来代替战争。但匈奴仍然拒绝释放苏武,诡称苏武已死。苏武副使常惠秘密会见汉朝使者,并让汉使编造一个故事,说皇帝在上林苑中射雁,得到雁足上绑的一封信,信中说苏武在某泽中。汉使万分高兴,照常惠所说去责问匈奴单于。单于乃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并允许苏武等人回朝。得到消息的李陵设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你在匈奴中扬名,在汉廷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

就这样,经过了十九个春秋,忍受了无数的痛苦煎熬,苏武终于返回了长安。他带出去的官属有百余人,跟他回朝的只剩下九人。

汉昭帝任命苏武为典属国,主管边疆各族事务。汉宣帝继位,又封苏武为关内侯,在朝廷中给予特殊尊重。苏武还找回了匈奴妻子所生的儿子苏通国。公元前60年,苏武病逝,享年八十余岁。十年后,因匈奴归降汉朝,汉宣帝回忆往昔有功之臣,命人把十一名功臣的像画在麒麟阁内,苏武是其中之一,接受后代的纪念。

流传后世的苏武精神

前面说到,为了招降苏武,匈奴使尽了各种招术:用刀剑逼于颈脖,用名利富贵诱惑,把他幽禁于深窖并绝其饮食,又置其于北海无人处牧羊,还令其好友李陵劝降。但这些都没有令苏武屈服。《汉书》的作者班固在为苏武作传时,引用孔子的话称赞他:“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他:“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是苏武历尽艰辛而坚贞不屈的真实写照。

在得知副使张胜与匈奴内乱有牵连时,苏武深感“重负国”,因为他认为一是自己没有管好部下,以致出此重大事故,属于“失职负国”;二是自己身为汉朝使者,将受到匈奴的侮辱而死,有伤国格,属于“辱命负国”。这表现了苏武勇于承责任、忠于职守、忠于朝廷、不辱使命的可贵品质。

面对卫律的劝降,苏武义正辞严,既维护了汉朝声威,又表明了破坏汉匈关系、令双方相攻的不是汉朝,也不是汉使者,而是像卫律这般的“小人”。苏武以他的辩才和气节,在理论上、道义上、精神上完全压倒了卫律。

面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忠君爱国的赤子之心永不改变,这让李陵合于情理的长篇说辞在苏武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也让李陵更加自惭形秽,觉得无面目再见苏武。

流放北海的苏武,始终手持汉节。我们不知道汉宣帝在麒麟阁中绘画的苏武像是否持节,但是他在中国传统文化长久记忆中的形象,都是“持汉节”的。节,代表着汉朝,代表着自己的国家,苏武持节成为他忠直坚守的标志。李白《苏武》诗中所谓“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成为了具有文化意义的经典名句。

晚年的苏武回到汉朝,将皇帝的赏赐,都给了自己的弟弟和故交,家中没有余财。这反映了受尽苦难的老年苏武,仍保持着“富贵不能淫”的可贵品格。古人云:“积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于子孙。”对比一下同时代权势显赫的大司马霍光,执政二十年,积累家财无数。但他死后,子孙们横行不法,不得善终。

从苏武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事迹,看到了他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主义精神,看到了一位不朽的爱国者的光辉形象。苏武的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激励着爱国志士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赴汤蹈火而在所不惜。这种不朽的爱国情怀,在当今的时代仍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践行。

上一篇:一则来自罗马的“警世明言” 下一篇:加强病案管理,确保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