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注释商榷

时间:2022-09-12 03:09:04

苏武传》是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中的一篇文言文,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此文选入中学教材相对较晚,注释还存在不够完备准确之处,笔者把备课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列出来,与同仁商榷

“十余辈”中“辈”的解释。教材把“十余辈”注释为“十余人”。对于“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配套教参翻译为:“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显然,教材和教参都把“辈”解释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第二个义项:“放在数字后面,表示同类的人或物的多数。”如孙樵《书褒城驿壁》:“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其实,此处的“辈”当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个义项:“批”。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使者往十余~辄死,若何以能得王?”试想,匈奴不可能“前后”只扣留“十余人”,而应当是“十余批”。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亦可为佐证。朱东润先生《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此处即注为“辈,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中“当”的解释。教材把“当”注释为:“dàng,抵押”。配套教参是这样翻译全句的:“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其实,互相“抵押”有何意义呢?应当是“以牙还牙”,彼此彼此。古敬恒先生《新编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当,形声。从田,尚声。①本义:甲田与乙田相当、相等。《说文》:‘田相值也。’泛指‘两两相当’。”此处的“当”,就应属这一义项。朱东润先生《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相关注释为:“当,抵。以相当,以相抵偿。”

“绝不饮食”中“饮食”的注音。“绝不饮食”教材译为“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此处“饮”解释为“给……喝”,应读yìn。如屈原《离骚》:“~余马于咸池兮。”此处“食”解释为“给……吃”,应读sì。如《商君书・农战》:“先实公仓,收余以~亲。”这两处属于典型的破音异读,似乎还是标上注音更好。

“黄门驸马”的解释。文中有“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注释为:“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试问,按此解释“宦骑”与“黄门驸马”哪个与皇帝更亲近些?死了一个“官”,又何至于令平陵侯(苏建)之幼子骑都尉苏贤“惶恐饮药而死”呢?王先谦《汉书补正》有“师古曰:‘宦骑,宦者而为骑也;黄门驸马,天子驸马之在黄门者也。’”如此解释“黄门驸马”,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王必欲降武”中“必”的解释。“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O,效死于前”教材注释为“您(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在您面前死去。”显然,“必”译为“一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必”有如下几个义项:

①一定,必然。《论语・述而》:“三人行,~有我师焉。”《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便国:对国家有利。法古:效法古代。)又表示一定要实行。《汉书・宣帝纪》:“孝宣之治,信赏~罚。”(孝宣:汉宣帝。信赏必罚:奖赏守信用,刑罚坚决执行。)②完全肯定。《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毋固,毋我。”③倘若,假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无人,臣愿奉璧往使。”杜荀鹤《题会上入院》诗:“~能行大道,何用在深山?”

由此看来,“一定”和“必然”属同一义项,表示一种肯定性的判断;而“王必欲降武”中的“必”译为“一定”尚勉强通顺,换成“必然”则不可。其实,苏武的话语显然是一种假设,译为“倘若”或“假如”更确切。

“虽蒙斧钺汤镬”的翻译。“虽蒙斧钺汤镬”教材注释为:“即使被杀。斧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斧钺、汤镬,这里泛指刑戮。”显然这个翻译没有直译,而新课标高考文言文翻译占10分,以直译为主,因此不如把此句翻译成:“即使遭受斧钺汤镬之类的刑戮。”

(作者单位:大庆育才中学)

上一篇:例谈文本细读的方法 下一篇:语文走班教学:自学班学生“无师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