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01 04:03:35

浅析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现在的数学课堂,几乎每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的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下面我就试着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谈谈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重学生自主探究,轻教师主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在这里,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十分重要。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交流,但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根本谈不上自觉运用,甚至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

二、重合作学习,轻个体探究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小组合作搞成制造学习气氛的工具,使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我们提倡,提供给孩子们合作交流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而在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有一定的自由时空。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不能深入,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因而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摈弃了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只是作秀,完全是无效学习。因此,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然后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使人人有事可干,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有疑难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重探究的形式,轻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探究性活动的花样繁多: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游戏……但学生似乎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探究:小组讨论中,只有个别学生在说;实践操作中,基本上是自己操作自己的学具,汇报的是自己的操作结果而不是小组的操作结果;探究过程中,对同伴有疑问,不敢或不知如何提出疑问;讨论出一个结果,没有经过检验就结束探究……因此,探究方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尤其要指导学生置疑、解释、比较、检验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严谨科学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学习目标。

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探究,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就是探究。于是在教学中就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中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这实质上是一种模仿验证。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一节课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活动时间,那种探究前就把探究的主题、探究的目的、探究的方法以及探究的方案和步骤告诉学生,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的做法体现不出探究的功能。因此,我认为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教学条件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不应一哄而上不切实际的进行探究性教学。

四、重探究的结果,轻探究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的过程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重视其知识获得功能,在探索过程中只把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抽取出来深化训练,实际上仍只是知识的传授,成了关于方法的知识的传授。那样的话,探究性学习实质上成了为探究而探究。因此,我们在这过程中应让学生面对问题探寻个性化的方法,强调过程性探索,在经历和体验中理解探索性学习。

为使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真正发扬光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实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兰溪市云山小学321100)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法刍议 下一篇:让班主任工作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