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时间:2022-08-01 03:05:14

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我们中国的企业是不是可以考虑以“仁政”的某些观念作为自己企业的精神资源,如“使每个人都有恒产,又有恒心”,也许可以创造出超越西方企业理念,使中西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的新经验。

在《郭店楚简》中有一句话也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道始于情”。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感情开始建立的。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由何而来?《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基础的。但“仁爱”之心不能停止于此,必须“推己及人”,所以《郭店楚简》中说:“爱而笃之,爱也;其继之爱人,仁也。”“孝之放,爱天下之民。”这就是说,孔子的“仁学”要求由“亲亲”扩大到“仁民”。所以孟子明确地提出“仁政”思想。

但是如何把孔子儒家的以仁爱思想为基础的“仁政”实现于社会呢?孔子说:“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说,只有在“克己”的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作“仁”。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解释,他说:“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这话很有道理。因为“仁”是人自身的内在品德(“爱生于性”),“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礼仪制度,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礼之用,和为贵”。人们进入社会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制度,而对礼仪制度的遵守应该是出于人的“仁爱”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这种把“仁爱”精神按照一定规范实现于日常生活之中,这样社会就会安宁和谐了,“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而我们中国的企业是不是可以考虑以“仁政”的某些观念作为自己企业的精神资源,如“使每个人都有恒产,又有恒心”,也许可以创造出超越西方企业理念,使中西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的新经验。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人的道德实践对于建立了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郭店楚简》中说:“闻道反己,修身者也。”听到了合乎道义的道理要反求诸己,这就是修身。儒家经典《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儒家认为如果个人的道德修养好了,那么“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人类的和谐社会就可实现。儒家和谐社会的理想既然是建立在人的道德修养(修身)实践的基础上,因此儒家特别重视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协调。儒家认为,生死和富贵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学问以为社会的福祉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做人的道理,“修德”并不容易,那就必须有崇高的理想,有为人类长远利益考虑的胸怀。“讲学”同样不容易,它不但要求自己天天提高,而且要求负起对社会人文教化的责任。“改过”,人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是要勇于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成为一合格的人。“向善”,是说人生在世,应日日向着善的方向努力,做到“日日新,又日新”。“修德”、“讲学”、“改过”、“向善”是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

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法治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德育人”的社会。如果中国的企业能是“以法治企业”,“以德教化员工”,那么儒家以修身为本的人文教化的资源是不是对我们的企业建设有意义呢?

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中国的气派,中国的风格,也许儒家正是可以为我们造就一种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吧!

上一篇:吴方笑薇 不为地球还为谁 下一篇:壹基金启动紧急措施拨物拨款救助攀枝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