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的语言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08-01 02:30:44

幼小衔接中的语言教育之我见

【摘 要】刚上小学的新生普遍存在,不善于倾听老师的讲述,发言不大胆,说话吞吞吐吐、缺乏逻辑性,表述也不够清晰,而且很少发言。那么应怎样做好幼小衔接中的语言教育,让幼儿在新的环境中学会与人大胆地交流与表达这一问题呢?本文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从七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的语言教育。

【关键词】语言;口语;理解;兴趣

作为一位教学一线的幼儿园老师,我经常会听到小学老师谈念经有关小学新生在语言交流方面的话题。他们一致认为:刚上小学的新生普遍存在,不善于倾听老师的讲述,发言不大胆,说话吞吞吐吐、缺乏逻辑性,表述也不够清晰,而且很少发言。那么应怎样做好幼小衔接中的语言教育,让幼儿在新的环境中学会与人大胆地交流与表达这一问题呢?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以《纲要》为引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全面、科学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努力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作准备。

一、借助新闻载体,激发幼儿关心社会信息的情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当今社会,新闻信息载体早已走近千家万户,它的来源广泛,内容具体丰富,既扩展了幼儿的知识面,提高幼儿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敏感性,又培养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及良好的语言表达力,为他们入小学后理解和接受新的社会信息,促进智力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通过观看新闻,孩子从中知道我国领导是谁?知道哪些国家与我国建立友好关系;知道哪两个地方回归祖国,为什么我国要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知道哪个地方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知道为什么还有很多小朋友不能上学?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懂得世界上有的弱小国家受霸权国家欺负,教育小朋友应该如何发奋学习,强大我们的国家,不让祖国受人欺侮。

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高对语言的理解

交往能力的提高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入小学后适应小学较复杂的新环境所具备的。通过交往,让幼儿在交往中进行语言的交流,并懂得运用学过的新词、理解词的含义,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学会礼貌待人、文明言语。如:有一次,实习老师在给我班开一节公开课,当要解释“愿望”这个词时,小艺小朋友马上答道:“愿望的意思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时,我与几位老师都很惊讶,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孩子居然能解释这个抽象的词语,这来源于平时他很喜欢与大人、小朋友交谈。有时,他常常把家里鸡毛蒜皮的事唠叨给我听。在这些过程中,幼儿还学会协调与周围各种人之间的关系,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提高了交往的技能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幼儿如小学后扩大交往范围、主动交往奠定基础。

三、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社会性、知识性、情感性的语言

词是一类事物的基本,某些共同特点的抽象概括,词量的增多,用词的广泛,让幼儿有了更多更大的发挥,现在幼儿谈到未来的理想,再也不局限与身边崇拜的老师、警察叔叔,而是“想当大官、造福人类”、“到星球探索里面的秘密”,“要当科学家,制造航空母舰”等社会语言,知道“水能结冰,冰又能融化水”,“声音靠空气传播的”,“馒头是由于发酵粉的作用下而膨胀的”等知识语言。懂得用关心语言去安慰人,“不要哭,一切会好起来的”,“下雨了,不要紧,我有雨伞,我们一起回家”。等富有同情、关切的话语融进了幼儿的情感世界,为幼儿入小学后造句、选词填空打好基础。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文字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产生学习文字、拼音的兴趣。如:让幼儿通过扮演“汉字之家”的主人,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名称,跳笔划团结舞。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认识简单的笔划名称,也了解笔划的作用。又如:让幼儿用小棍、火柴梗等,玩“有趣的汉字”游戏,通过笔划的增减变化,认识不同的汉字,知道每个汉字都由固定的笔划组成的。另外,结合民间体育游戏“跳框子”和跳橡皮筋,认识田字格和四线格,激发幼儿学习文字的兴趣。

五、强化任务意识,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任务意识是一种社会性意识,也是社会适应性必备的基本意识,小学学习最大特点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学业任务。因此,增强任务意识,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于是,我们应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逐步引导幼儿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并定时检查,有时也让幼儿互相交流,对完成任务的幼儿加以表扬鼓励。因此,让幼儿养成习惯,并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增强其责任感,现在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基本上回家能自觉拿起书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入小学前的读写准备

阅读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良好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是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做好小学的衔接工作,在看图讲述、故事教学的活动中,我们摒弃以往先教后学的守旧方式,采取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式进行教学,先引导幼儿对色彩鲜艳美丽的画面感兴趣,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最后老师把整个故事内容完整讲述,这不但能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还促进幼儿能主动、自觉地阅读图书、书刊,激发幼儿对阅读兴趣。瑞,幼儿对各种图书、书刊产生不同程度的喜欢,他们时常要求给予看书的机会。他们说:图书有美丽的图画,而且有我们喜欢的故事、儿歌、谜语,还会告诉我们许多科学知识。

七、密切家园配合,树立语言榜样

为了保持家园语言教育的一致,我注意指导家庭语言教育,让家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要求家长多与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一起收看儿童电视节目,跟孩子一起讨论。通过多看、多听、多学、多讲,开阔幼儿的视野,为入小学做好较丰富的知识储备。

上一篇:团体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男教师的作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