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时间:2022-02-06 03:07:58

试论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摘 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得以不断成长。农村的田野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我园充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优势,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农村开展游戏活动问题。

【关键词】农村;游戏活动;自主性

一、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创建课程超市

乌申斯基认为:“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得以不断成长。农村的田野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我园充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优势,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春天来临时,带孩子们到大自然寻找春天在哪里、放风筝、采野花;夏天到河边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秋天到树林拾落叶,到果园摘果子;冬天下雪时看雪、堆雪人等。一年四季,大自然都给了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收获和乐趣。我园周围有茂密的小竹林,幼儿到小竹林里听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形态各异的小昆虫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在尽情的玩乐嬉戏中体验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促进了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的发展。还有那些流动的小河、有趣的小路、青青的小山坡等都是鲜活的教材,孩子们通过寻找、采集、触摸、操作等方式发现了大自然的许多秘密,从而生成了许多主题活动,如“好玩的黄泥”、“放风筝”、“花”等。玩累了大家就围坐在老师周围,唱唱歌,跳跳舞,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获得了在幼儿园无法学到的知识、经验。

二、引导欣赏启发,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拓展思路。固定思维是创造力的最大障碍,对幼儿更是如此。我们就努力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明白: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大班综合活动《纸棒变变变》,教师平拿着一根纸棒让幼儿展开想象:这是什么?它可以做什么用呢?启发他们通过不同的摆放方式激发丰富的联想。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把纸棒变成了老爷爷的拐杖、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楼房的柱子、警察手里的指挥棒等等。再进一步通过幼儿相互间的合作使一个小小的纸棒演变成收费站里的栏杆、晾衣服的竹竿、水车的叶子、扫帚等等。幼儿的思路扩展了,在接着进行的制作果冻盒系列时,有的幼儿将果冻盒做成了台灯,有的做成了娃娃的帽子,有的则拉出一串串的风铃……欣赏幼儿的别出心裁。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时时发现孩子们创造的表现。我们要以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寻常时刻,对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苗子,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如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喜欢变换着各种手势,边做边说:一只小鸟飞来了;一只小白兔跳过来了;变变变,我的小手变大山;变变变,我的小手变小花……老师发现后,及时地加入了游戏的行列,孩子们越玩越有劲,花样越变越多。启发幼儿通过迁移、变通进行再制作。我们常常会以一个范例为出发点,引导幼儿进行再创造。先讲解范例的制作方法,再提供多种范例供幼儿自主选用,帮助幼儿对范例进行加工、改造,随之提供不完美的范例,引导幼儿对范例进行否定的分析。

三、鼓励幼儿自定规则,成为游戏的小主人

我们平时注重与幼儿共同制订规则,比如在活动区玩游戏时的规则就来自于幼儿的提议协商,活动区能容纳多少人,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一方面启发幼儿把以往制定规则的经验迁移到新的活动区规则的制定之中,另一方面提醒幼儿注意该活动区的特性,使幼儿制定的规则更加切合实际。即便幼儿制定的规则还不够完善,我们也不要过多地干涉。此时,教师最佳的角色定位就是当好幼儿的“书记员”,把幼儿共同商讨后制定的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张贴在活动区醒目的位置上。幼儿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被肯定、被尊重的愉快体验,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要不断完善调整规则。由于各班的游戏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不同,幼儿的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在建立规则时要根据实际需要,不宜完全照搬他人的游戏规则。如玩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时,幼儿不时会自己增添一些新的规则,小文在担任老狼时结合了游戏“熊和石头人”的玩法,当老狼说到几点时还要检查小兔子有没有动,谁动了谁就被老狼吃掉,大大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幼儿阶段儿童的道德和规则是他律的,这并不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现实。幼儿年龄小,虽不能完全摆脱成人的限制,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发展自主意识。如果我们注重鼓励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他们就会主动认同规则、纪律,逐渐成为有自律意识的人。

四、适时适度介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游戏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是适当指导,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呢?观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环。因此,在游戏中,多数时间我是观察者,观察幼儿玩的内容,交往的情况,玩中有什么问题等等。如果他们玩得很好,交往正常,我一般不会介入,因为盲目介入可能会打断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游戏,影响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消减伙伴间的相互作用,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依赖或反感。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时,我才会适当介入,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孩子深入开展游戏。当孩子发生争执可能出现危险时,我马上干预,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一天,在离园前的自选活动时,中班兵兵和涛涛在积木区为一辆小汽车争抢起来,开始我并未马上介入,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可谁知正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下的两个孩子谁也不让谁,竟要大打出手。我赶快走过去,果断地将汽车拿到手里,告诉他们:“你不让他,他也不让你,干脆放我这儿吧!”他俩见状都噘着嘴摇摇头,看样子很后悔。我又故意说:“反正你们老抢也玩不成,放我这儿不是挺好吗?”涛涛说:“我们不抢了。”兵兵也期盼地看着我。我缓和了一下口气问:“怎样才能两人都玩上,又不打架呢?”涛涛说:“商量,我玩一会儿,他玩一会儿。”我又追问:“什么叫玩一会儿?”涛涛说:“20圈。”考虑到时间太长兵兵就玩不成了,我建议玩7圈,他们同意了,两个孩子又玩了起来。由于我的适时介入,不仅解决了矛盾,更重要的是我用结果反馈法让孩子们意识到不轮流不谦让所带来的结果是两个人都玩不成,从而让他们理解了轮流、谦让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却因能力有限无法自己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如在春游活动中,很多的小朋友对打开食品、饮料的包装有困难,甚至因此而放弃,我们便设计了“打开食品包装袋的秘诀”的活动。老师把不同包装的食品饮料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了解到包装物的作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打开。通过实践,孩子们找到了很多方法:用手撕拉、用剪刀剪、用嘴咬……在交流了各种方法后,老师给每位幼儿一根火腿肠,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打开后品尝,大多数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了火腿肠,并在相互的观察讨论中得出了新的经验:手拧最快最省力。他们又一次得到了新的经验,但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以后碰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回答:不要老师爸爸妈妈帮忙,我们自己想办法,只要动脑筋,困难总会解决的。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只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应让孩子在自主的探索、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的经验和成功的体验,激发起新的思考,从而使活动更有意义。

上一篇:对初中数学“小组教学”模式的探究 下一篇:幼儿游戏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