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时间:2022-08-01 01:40:39

瑞金市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摘要利用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数值预报资料以及卫星云图等对瑞金市2011年3月19日和2011年5月3日2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的主要暴雨区都分布在瑞金市东北部,与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武夷山沿线也是暴雨多发地带。影响系统的不同决定降水性质的区别,3月19日受低层切变以及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出现稳定的层状云降水;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暴雨;对比分析;数值预报检验;卫星云图;江西瑞金;2011年

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021-02

暴雨研究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许多气象工作者对暴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1-10]。例如:肖红茹等[1]研究表明,深厚湿舌、强上升运动与涡柱三位一体的共存结构,是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积云对流及其对流性降水的一种基本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是西南低涡发展并产生持续暴雨所必需的形式和机制。吕江津等[2]对数值预报在暴雨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数值预报能够较准确地预报环流形势的变化,但对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进退预报还有一定的误差。吴君等[9]对一次山东暴雨过程中的湿位涡特征进行分析,湿位涡对暴雨天气的落区和强度预报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暴雨研究也存在不足,绝大部分暴雨研究都是以省或市为对象,很少有对县或乡镇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的研究成果。以县为对象进行天气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旨在提高县局预报人员对暴雨天气的认知度和预报能力。

1降水实况

将2011年3月18日20:00至3月19日20:00的暴雨过程称为过程A,5月2日20:00至5月3日20:00的暴雨过程称为过程B(下同)。由于前期瑞金市干旱缺水,2次暴雨过程并未造成灾害,据防汛办调查无灾情。

1.1站点分布

瑞金市共有18个监测点,其中有1个国家观测站,17个区域自动站。站点按照行政区域分布,呈现中北部站点偏多,东南面偏少,但基本上覆盖全市。

1.2降水分布特征

根据逐小时雨量统计,过程A降水比较稳定,持续时间长,18个站点均无强降水出现。过程B具备分段性降水特征,虽然无强降水出现,但降水时段相对集中,1 h降水量最大为25.7 mm。2次过程相同之处在于暴雨区分布相似,符合瑞金市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形特征,武夷山附近站点均出现暴雨。大值中心略有不同,过程A以中部瑞金站最大,过程B则以东部日东站为中心。

2影响系统分析

2.1高空形式对比

过程A:3月18日,500 hPa中高纬度环流形势维持稳定的两槽一脊型,位于成都、西昌至昆明一线的南支槽不断发展加深。3月19日8:00,大气环流形势有所调整,两槽合并为一槽,形成一槽一脊型,此时南支槽开始缓慢东移,槽前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维持强盛的西南急流。3月18日8:00,700 hPa形成西南急流,急流中心最大风速达24 m/s,至3月19日20:00都稳定存在,水汽通道的建立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的暖式切变在3月18日20:00位于重庆、武汉至衢州一线,3月19日偏南气流加强,切变北抬至江淮地区,赣州与福建邵武之间存在明显的风向、风速辐合。

过程B:5月3日暴雨过程大气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5月2—3日500 hPa槽线位于邢台、武汉至重庆一线,瑞金市处在槽底的平直西风气流中。5月2日20:00,700 hPa切变位于南京、宜昌至贵阳一线,瑞金市处在西南急流带中,切变和急流稳定少变,一直维持到5月3日20:00, 850 hPa切变在杭州、南昌至百色一线,北海、梧州到赣州为一条西南急流带,5月3日8:00 850 hPa切变缓慢南压,20:00在瑞金市形成一个切变低涡。

2.2地面形势分析

3月18日8:00,瑞金市处在地面高压后部,南亚低压倒槽伸向我国、四川中部。20:00地面倒槽发展,位于信阳、贵阳至昆明一线。3月19日倒槽继续向东伸展,14:00南亚低压分裂成2个低压,一个略有北抬,一个东移进入我国云贵地区,倒槽随之南压至赣州市,并逐渐减弱。

5月2日8:00,受冷暖气团共同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一条静止锋。从20:00开始,冷高压缓慢东移南压,冷空气不断南下侵入瑞金市。5月3日23:00冷高压东移出海,降水减弱。

3数值预报降水检验

3.1日本数值预报

分别选取以3月16、17、18日20:00实况作为初始场预报3月18日20:00至3月19日20:00雨量,4月30日、5月1日、5月2日20:00实况作为初始场预报5月2日20:00至5月3日20:00雨量。与实况雨量对比分析表明,日本数值预报对2次过程降水的趋势正确,但雨量预报都偏小,72 h预报时效与实况差异较大。

3.2德国降水预报

对于2次过程的降水趋势及雨量预报可以看出,过程A中24、28 h时效在武夷山附近报了雨量大值中心(10~20 mm),与实况差了3个降水量级,但中心的位置与实况大致相同,72 h时效参考性较差。过程B中3个时效的预报降水中心都与实况比较接近,量级上72 h时效正确,24、48 h时效都偏差较大。

4卫星云图分析

3月18日20:00,低槽云系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缓慢东移,移动过程中没有强的对流单体产生。从云顶温度看,云顶温度较高,对流发展不强烈,为稳定的层状云降水。由于云带东移缓慢,降水持续时间长,造成瑞金市3月19日的暴雨天气(图1)。

5月2日19:00低槽和切变云系分为2段,20:00中低层西南急流加强,切变云系北抬与低槽云系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东北—西南向雷暴云带(MCC)。斜压云带上不断有对流单体生成、发展并东移北上影响瑞金市,到5月3日6:00云带才逐渐断裂,云顶温度上升,对流强度减弱。16:00再次受北抬的MCC影响,造成瑞金市5月3日1站大暴雨、13站暴雨天气过程(图2)。

5结论

选取瑞金市2011年3月19日和5月3日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降水分布、天气形势、云图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日本数值预报和德国降水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影响系统决定降水性质的区别。3月18日20:00至3月19日20:00暴雨过程受低层切变及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出现稳定的层状云降水;5月2日20:00至5月3日20:00的暴雨过程受中低层切变和地面弱冷空气侵入影响,冷暖空气的交汇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对流性暴雨过程。

(2)通过数值预报降水检验得出,日本数值预报24、48 h时效的降水预报对3月19日层状云降水的趋势及量级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德国降水预报在24、48、72 h时效内对5月3日对流性降水预报的落区上可供预报员参考。

(3)云图演变过程及特征对比,能够清晰地反映2次过程降水性质的区别,能给预报员更加直观的判定依据,对暴雨的短时预报有不可忽略的参考价值。

6参考文献

[1] 肖红茹,顾清源,何光碧,等.一次大暴雨过程中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相互作用机制探讨[J].暴雨灾害,2009,28(1):16-20.

[2] 吕江津,王庆元,杨晓君.海河流域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J].气象,2007,33(10):53-60.

[3] 李社宏,胡淑兰.副高西北侧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陕西气象,2007(2):4-8.

[4] 李世刚,梁涛,彭盼盼,等.“07·5”湖北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及降水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07,26(3):230-235.

[5] 杜瑜,李黔进,赵显武,等.贵州省普安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初步分析[J].贵州气象,2008,32(4):20-21.

[6] 井宇,井喜,王瑞,等.黄河中游一次MCC致洪暴雨综合诊断分析[J].气象,2008,34(3):56-62.

[7] 江虹.2003年淮河暴雨期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及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07,26(2):118-124.

[8] 张京英,张可欣,魏玉鹏.一次江淮切变线系统结构和暴雨分析[J].山东气象,2008,28(4):1-6.

[9] 吴君,汤剑平,邰庆国,等.切变线暴雨过程中湿位涡的中尺度时空特征[J].气象,2007,33(10):45-51.

[10] 史海萍,王智娟,张临平,等.“05.07.02”临汾局部大暴雨中尺度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20(2):94-97.

上一篇:浅谈服饰心理活动之着装心理 下一篇:论《仲夏夜之梦》中的“绿色世界”与喜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