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时间:2022-08-01 11:33:10

结合实际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利用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令哈市第一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核心,以绿化、美化、亮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建设,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确立学校奋斗目标,树立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认真分析,明确自己的定位,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奋斗目标:加大管理力度,努力转变教风、学风、校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中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初中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教育规律办事,排除一切干扰,狠抓教学质量这个核心不放手,狠抓落实不放松,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原则。以奋斗目标为主线,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团结协作、凝心聚力、质量立校的校园精神。在2008年全市初二年级数学抽考、全国初三数、理、化竞赛和全市初中升学考试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8年高考中,学生上线率达94%。

二、加强管理,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学校要发展,质量是基石;质量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始终以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着力于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以德育为首,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思想道德工作。教师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摆正师生关系,以行动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按规矩办事,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加强自身修养,明确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排除一切干扰,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三是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大胆放权,给班主任撑腰,让班主任有职有权,敢负责任。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市教科文体局关心班主任、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意图,兑现班主任待遇,全额发放班主任津贴,每人每月240元,充分发挥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积极性。四是认真抓好行政值周工作,严格执行行政值周制度,值周人员全面负责师生的考勤、卫生、纪律、安全、自习、课间操等。要求值周人员多走、多看、多讲、勤管,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统计评比通报工作。五是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奖励机制。每学年学校拿出10万余元,奖励在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职工,实行教育教学单项奖励制度,行管后勤人员综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在期中、期终考试中名列初中年级前6名、班级前2名,高中年级前10名、班级前3名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以促进校风建设。六是学校领导和全体行管人员从德、量、才、情、理、绩几个方面树立起威信,在管理和教育教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安排工作、检查和考核工作中认真负责,公平、公正,坦坦荡荡。副校长全部带专业课,同时实行校长主任包年级制度。行管人员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争做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模范,争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争做真抓实干的模范,争做维护团结的模范,争做严守纪律的模范,真正树立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观念,努力做好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七是教师以身作则,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搞好,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参加教研活动等方面从严要求自己,用成绩说话。八是关爱教师,善待教师。对新聘教师和特岗教师,提供食宿方便,促使他们能安下心来投身教育,为德令哈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班主任中,女教师比例比较大,大多都带着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小孩,而中学班主任必须早起早到校,为了能使班主任安下心来带班,学校在食堂安排解决孩子吃早餐的问题,解决了骨干教师的后顾之忧。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允许教师每月自行调课一天来处理寻医问药等临时事务。积极与各部门协调,为学校已评定了职称但因人事编制而仍在待聘的教师和代课教师争取合理的工资待遇。拿出安排10余万元资金组织教师去外地参观、学习、疗养。适时慰问有病住院的教师和离退休教师。为教职工订送生日蛋糕,送去全体师生的祝福。学校想法设法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每人每年发放现金或实物达2000余元。九是关爱青年教师。适时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倾听青年教师心里话,为青年教师解疑释惑,对青年教师敢于给任务,压担子,在教学考核、福利待遇等方面处处体现公平公正。同时,学校指定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尽快担当教学重任。十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再提高提供机会。学校每年拿出5万余元进行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充电平台。十一是引导教育全体教职工牢记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宗旨、教风、学风、校风及校训内容,并贯彻到教育教学中。鼓励要求全体教职工摆正位置,放正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全体教师讲文明讲礼貌,待人处事,热情大方,认真负责,正确对待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指导,欢迎他们指导工作,并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全体教职员工“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和保障作用。学校始终把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作为重点,以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素质为目标,多方位,多层次强化教育。(1)将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行为规范教育周,要求班主任有计划地组织班级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令哈市民文明公约》等有关内容。新生入学时,政教处组织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专题讲座,对新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比较系统的教育培训,严肃校纪校规,使之能尽快地熟悉并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2)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学生进行国旗下的演讲,真正体会国旗的尊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3)结合每周班团会,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学校,了解班级,进而参与校园管理,不断提高“校园是我家,我是校园小主人”思想意识。(4)与电影公司联系,经常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人性哲理等内容的影片,用最为直观的教育形式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5)培养学生在灾难发生后的自救能力。学校精心安排多次地震应急演练,各班学生的疏散由班主任组织,各教学楼各层由学校行政干部组织疏导,强化教师勇于奉献精神,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6)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心。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光荣。

三、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创造文化育人高雅环境

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将校园环境的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资金贫乏的情况下,从未停止过对校园环境的建设、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学校坚持以“注重远景布局规划,配套设施规范齐全”和“整体规划、逐步完成”为目标,以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力求做到建筑营造整体美,绿化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绿化校园所有空地、绿地草坪中加设宣传牌,用温馨提示语告诉学生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学校大门口空地狭小,学生上下学较拥挤,为维护上下学秩序,学校重修大门,拓展空地面积。学校学生近达2000人,目前学校水厕面积严重不足,为此,学校投资10余万元修建共计40个蹲位的男女旱厕,极大地解决了旱厕不足问题。亮化所有教学楼、围墙,增设镭射灯、校园路灯、轮廓灯等各种灯光设施。投入5000元,修建校园花坛,力求做到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无限惬意。校园内还设立了32块宣传栏,栏内布置如办学宗旨、学校规划、师德建设、教师风采、教研教改、学生园地等内容,让全体师生了解校情,进而培养校园精神。40个教学班内配备宣传栏,各班根据班情布置内容,将班级最新的动态传递给全班学生,让学生了解班情,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学生宿舍布置宣传栏,宣传住宿生行为规范、宿舍管理条例、宿舍安全条例及学生请销假制度。这些宣传栏的设置,对住宿生的行为起到了引导、教育的作用,强化了住宿生管理意识。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讲座的体会都能在校园宣传栏中得到直接的体现。增设了一个垃圾池、50个校园座椅及100个垃圾桶,校园垃圾得到处置,校园内整洁干净,没有一片废纸与杂物。同时修建了一处假山景观、一座文化长廊,校园人文气息浓厚,整个校园到处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教师办公室、各教学班全部进行美化,摆放多种花卉。布置墙面并粉刷教学楼及校园围墙,围墙上标写学校校训、办学宗旨,为师生提供整洁、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学校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州级绿色单位”。在校园醒目位置处摆放历代名人塑像,各班级张贴名人名言,用名人的座右铭来激励学生,历练学生。充分发挥校园网、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利用学校现有的音乐器材,组建校文艺队,又投入3万余元添置音乐器材,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尽显其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娱乐和轻松中发扬个性。在广场文艺演出、全市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投入10万元购买体育器材及健身器材,增加6副篮球架、4副排球架、6副乒乓球台,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设施。投资近300万元的400米标准运动场(含塑胶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为全校师生提供了现代化的体育锻炼场所。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之树,全校师生将倾尽心力,把这棵大树培植得苍翠挺拔,秀于众林而庇荫后昆。

上一篇: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探析 下一篇:氯化钾产品防结块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