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法群的构设

时间:2022-08-01 10:46:55

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法群的构设

摘 要 为提高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有效性,依据教育建模、教学最优化、有效教学等理论,选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过程性学业评价法五种教学法,遵循“感知”“思考”“行动”和“反馈”的顺序结构,按照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要求,构建适用于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的有效教法群。

关键词 有效教法群;教学模式;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27-03

一、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改进需求

(一)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的要务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1]。对职业技能而言,课程是学生获得就业所需技术和能力的教学知识、教学活动及其进程的载体,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就是应用型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所对应的社会职业的活动内容,对相应专业学生进行达到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规范性要求的教和学的所有行为方式。高效益的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对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尤为重要。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形成规律,并促使其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目标确立、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要务,使课程教学全过程紧密围绕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培养进行。

(二)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的惯用形式

职业技能型课程普遍采用“讲授示范―模仿练习―纠正讲评”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传统实践教学法,其遵循的是单一的能力生成路线、简单递进式的能力训练方式,没有关照到职业技能本身构成的综合复杂性,包括实际操作运用的能力、灵活处置情况的能力、缜密思维判断的能力和稳妥行为言表的能力;也没有关照到技能训练培养的特点,而是需要循环反复非线性发展生成,在一定逼真学习情景下的依靠学习者内动力驱动的,不断完善行为认知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学理论长足发展、教学条件不断完善的当下,这种传统单一的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相形见绌,远未能实现职业技能教学的最优成效。

二、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法群的构设依据

(一)教育建模的研究探索

查有梁在《教育建模》一书中对“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操作和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问题,在一定抽象、简化、假设的条件下,再现原形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形客体、建构新型客体的一种方法。”[2]教育模式是一种科学认识和研究事物的方法,能再现原型客体的本质特性,并能根据某种需要改造原形客体、建构新型客体。这一理论指明进行“教育建模”研究具有认识事物本质特性并改造原形客体的作用,通过构建模式分析问题、简化问题,能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更好地解决教学现实问题。

(二)教法群的结构模式

苏联教学最优化研究专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配合能在规定时间内最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教学任务。他指出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被运用到适当的教学情景中,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要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使各种教学方法合理结合,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这一理论为运用多种教学法构成教法群的结构模式,创设出新型有效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支撑。即教师深入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并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选出适当的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内容、情景和学生的可能性等多种因素进行最优教学行为方式整合,实现多种教学法教学功能的耦合集成。

(三)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理念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注重对教学效能的核定[3]。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加里・D.鲍里奇(Gary D. Borich)从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的结果中,得出与教学效能最大相关的五种关键行为,即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成功率。清晰授课是指教师所呈现的内容要点易于理解,概念解释清晰,口齿清楚不含糊;多样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材料、设备、教室空间的组织和运用来形成多样的视觉效果,从而丰富教学;任务导向是指教师要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课题上;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指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教师要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用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增强积极学习的态度[4]。

三、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法群架构内容

(一)总体架构

笔者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长期开展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获得实践经验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课程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求,认为选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过程性学业评价法5种教学法,利用每种教学法的基本功能和核心理念,来完成一堂职业技能型课的教学,集自主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经验累积、情感态度培养于一体,实现多种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耦合叠加。其总体架构为:紧贴职业实际,设置学习情境;聚焦岗位职能,确定课程任务;引导自主学习,完成行为认知;采用角色扮演,实施协作训练;监测训练过程,进行学业评价五个阶段环节。这种有效教学教法群模式,是符合职业技能教学特殊规律的多种教学法的系统综合和有机结合。

(二)各环节分述

紧贴职业实际,设置学习情境。这一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与实际职业相近的情境,通过清晰的语言描述与教学设备的辅助,让学生深刻感知所处的环境。该环节主要依据专业目标指向的社会实际岗位,完成学习情境的创设。该环节把握两方面:一是根据所对应职业的主体任务需求,设计仿真职业环境;二是结合教学条件实际,构建仿真教学环境。

聚焦岗位职能,确定课程任务。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境给学生分配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行动。该环节主要进行确定训练任务和完成任务分工。任务分工主要包括对任务进行分解并对角色提出要求,也就是将确定的任务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细化,并提出完成任务对角色的要求。该环节按三个程序执行:确定课程任务;明确任务分工;明晰标准规范。

引导自主学习,完成行为认知。这一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与信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设计解决方案与实施办法。该环节主要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理念,教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拟制方案所需的资料和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任务相关资料、提取任务关键线索、分析任务本质特征,最终独立制定任务方案。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准备资源,提供线索;针对任务,提炼资源;按照规范,完成方案。

采用角色扮演,实施协作训练。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练习,学生真正感知到自身工作岗位的需求与解决技巧,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该环节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协作完成任务。角色扮演是在仿真情境中,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等进行实际操作。该环节包含三个步骤:明确个体完成任务的流程;通过角色之间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与感悟。协作体现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这种协作关系,教学个体的思维和智慧与群体共享,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目的。

监测训练过程,进行学业评价。在学生完成方案和行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通过评价来认同自身行为的成功和不足,从而有效调整学习方法,达到有效教学的预期。成立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联合组成的考评组,根据测评规范和考评细则,对学生训练过程的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重点对参训学生行为动作的规范性、行为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行动组织的协作精神进行综合评价。

四、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法群实施建议

(一)情境创设要紧贴社会行业发展现状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既要“仿的真”,也要“跟的紧”。“仿的真”包括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和设置任务的真实性两个方面。任务的真实性就是课程教学中完成的任务与职业实际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致的,使学生强烈意识到完成任务的“有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情境的真实性就是课程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与实际工作中的情境是一致的,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练习。“跟的紧”即情境的创设要紧跟职业发展现状,工作任务的选择要紧跟职业的社会经济实际需求。

(二)确定任务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5]。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确定任务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的水平和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差。要以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与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确定好任务目标的适度性。

(三)学业评价要形成促进教学的闭环回路

学业评价是一个判断学生能力生成程度、验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也是校正课程教学目标确立、内容设置、组织实施的有效手段。包含学业评价闭环式反馈系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有效性的可靠保证。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反馈的信息,分析学生的智能水平、学习方法、态度与学习效果,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案和改善教学组织,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积极性,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要完善形成课程评价信息反馈链路,使得整个课程教学成为非线性的过程体系,利用课程评价的信息反馈,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活动。

参 考 文 献

[1]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4.

[3]崔允t.有效教学: 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4]陈晓端.国外教学论基本文献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46-254.

[5]百度百科.最近发展区[EB/OL].http://...9C458D&tj=Xv_1_0_10_title.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skills curricula,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modeling, teaching optimization and effective teaching, the author selects fiv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autonomous learning guide teaching method, 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 academic achievements process evaluation method, and follows the order structure of“perception”,“thinking”,“action”and“feedback”, to construct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group applicable to th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skills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ive key behaviors of effective teaching.

Key words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group; teaching mode; vocational skills curricula; effective teaching

Author Yin Qiao, lecturer of Xi’an Communication Institute(Xi’an 710051); Li yuan,lecturer of Xi’an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Nie Shaotao, lecturer of Xi’an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上一篇:巧手制作八宝鸭 下一篇:上皮―间质转化及其相关分子标志物在肺癌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