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让家中充满野趣

时间:2022-08-01 05:59:10

夏末初秋,昆虫们都忙于结婚生子,以求在寒冷的冬季到来前传宗接代。一些会叫的虫子,学名称“鸣虫”的也开始成熟了,相对炎热的盛夏,感受到秋凉的鸣虫,叫声会更加响亮。如果能豢养个把鸣虫在家中,既增添了几分野趣,又令人感到怡然自得。下面介绍的三种昆虫都是可以在花鸟鱼虫市场上买到或者在野外捕捉到的,而且养起来也比较容易。

蟋 蟀

蟋蟀这种昆虫大家一般比较熟悉,虽然叫声悦耳,但是从古至今听蟋蟀叫声的人不多,大多还是为了斗蟋蟀。国内一般最凶悍的蟋蟀都产自山东,因为山东位于南北方交界地带,南方地区太热,什么昆虫都体型巨大,蟋蟀生长得块头很大,可是骨骼比较软(外骨骼)。北方的蟋蟀骨骼很硬,可是个头小。山东的蟋蟀身体硬朗,个头还特别大,适合打斗,也被称为“斗蟋”。由此可见山东人块头大不完全是因为吃大葱。

资料记载,蟋蟀俗称促织、蛐蛐儿,是直翅目昆虫的一科,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身体黑色至褐色,头部有长触角,后腿粗大善跳跃,极具爆发力。雄性好争斗,两翅摩擦能发出声响。以昼伏夜出的为多,生性孤僻,通常一穴一虫。期,雄虫才招揽雌蟋蟀同居一穴。为了方便听到公蟋蟀的求偶鸣声,蟋蟀具有位于前脚关节略下方的耳鼓。每种蟋蟀的鸣声不尽相同。雌虫不发声,俗称三尾子。全世界约有蟋蟀900多种,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每年生一代。

目前山东的蟋蟀已经形成产业,每年南北客商在九月份都云集山东,采购“斗蟋”,北京市场上的蟋蟀也绝大部分来自山东。北京还有一种蟋蟀,名为油葫芦,个头是普通蟋蟀的两三倍,叫声更加明亮悠扬,有一些鸣虫爱好者专门豢养油葫芦听叫。油葫芦养好了能一直养到初冬,当室外已经大雪纷飞时,你一边品着热茶,画着国画,一边欣赏着蟋蟀的叫声,恍如仍然生活在夏季。

说实在,与难免掺杂赌博的斗蟋蟀相比,还是把蟋蟀带回家听它的叫声,不失为一种雅趣。

蝉又名知了、黑老哇哇,幼虫期叫爬拉猴、蝉猴、知了猴、伏天儿,为同翅目蝉科中型到大型昆虫,约2000余种。一般咱们北京人见到的黑色大块头的黑老哇哇和小个子浅色的伏天儿居多,伏天儿因为其在三伏天整天鸣叫,而且叫声颇似“伏天儿,伏天儿”而得名。

蝉是昆虫纲同翅目半翅亚目的其中一科,具有透明且有脉纹的翅膀和分得很开的小眼睛。雄性蝉身体两侧有能够发出声响的“鼓室”,腹部的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它们趴在树干上,向前或左右扭动腹部来调节发出的声响。雌性蝉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蝉幼虫的壳――蝉蜕,是一种中药材。蝉的生活特性:后的雌蝉在树的嫩枝上用针状产卵器,刺破树皮,将卵产在嫩树枝内,树枝被刺伤后因水分供应不上而枯萎死亡。死亡后,便借风雨的作用跌落在树下,逐渐被掩埋于土中,卵孵化成若虫后便吸附在树根上吸食树汁为生,经2到3年时间若虫生长发育成熟,在每年的夏至后,如下了透雨水,便很快从土中钻出地面.出土后约经2到4小时,成熟的若虫――蝉猴便蜕皮变为成虫――蝉。蝉依然是依靠吸食树木汁液为食。

蝉是害虫,30年前北京人经常在夏季雨后,傍晚拿着手电筒在树林中的地面上查找爬出的幼蝉,有的拿回去炸了吃掉,有的观察它的蜕皮,还有的收集蝉蜕卖到中药房。抓成虫的方法是用很长的竹竿,顶部涂上熬好的胶,然后慢慢伸向树木顶端树枝上的蝉,准确地一下子粘住。这可是技术活。在极其缺乏蛋白质的时代,烤蝉和炸蝉为中国人带来了宝贵的营养。当然也有人捕蝉是为了养鸟,尤其是百灵鸟很喜欢吃蝉。

成虫作为宠物饲养比较难,因为它是靠吸食树木汁液作为食物的。如果你想把它养在家里,可以采摘新鲜的树枝给它,或者用些水汁较多的瓜皮等。养蝉的乐趣就是看它振动胸腔的鼓膜发出叫声,许多小孩都喜欢。

蝈 蝈

蝈蝈,又称哥哥,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通体绿色,品种很多,分布面广。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到9月为活跃期。雄虫脱皮后3到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蝈蝈常引吭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在民间饲养广泛,深得爱好者的青睐。

蝈蝈多见于原野、灌木丛、矮林间,它们常隐伏于草丛或植物茎秆上,极善跳跃,不易捕捉。有时捉住了它的一条腿,它会毫不犹豫地“丢足保身”,断腿逃窜。因此,当你去捕捉时一定要十分小心。

蝈蝈的种类很多,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北哥”。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如山东产的称“鲁哥”,北京产的称“燕哥”,山西产的称“晋哥”。若按它们的成长期划分,端午节后出现的称“夏叫”,声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现的称“早叫”,体型健壮,叫声洪亮;在晚秋出现的称“冬虫”,叫声柔弱。如按它们的体色分,绿色而有光泽的称“翠哥”,绿色带白的称“白哥”,或“糙白哥”,紫红如铁者称“铁哥”。若按眼睛的颜色命名者,则有“红眼翠哥”“黑眼铁哥”等。笔者见过中国著名昆虫学家吴继传教授收集的各地的蝈蝈,有浑身通体粉色的,有一半红一半绿的,极其罕见。被称作铁蝈蝈的往往叫声也不错,属于蝈蝈中的好品种。蝈蝈的叫声评判标准是:叫声不宜急促,让人心烦。叫声必须舒缓有节奏、洪亮,同时能发出共鸣声,发出“国”字音,就像咱们人类在念“国”字。

若在野外捕捉的称“野虫”,人工繁育者称“孵虫”或“坊虫”,一般人工饲养的属于冬虫,能越冬的,等到冬天时我再和您聊。

上一篇:幼儿园合作性歌唱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小议幼儿园提高农村家长教育能力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