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 中国救援

时间:2022-08-01 05:49:37

金融风暴 中国救援

编者按: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同时确定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开始进行重大调整。“十项措施”和宏观调控政策重大调整甫一即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如何解读这些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地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本刊为此选编了本组文章。

十项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十项措施: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十项措施,明确具体,突出重点,统筹城乡,支持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经受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中央审时度势,见事早,行动快,已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现在又决定采取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这些决策和部署及时而必要、果敢而科学,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时,当前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这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非常必要。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就会影响我国出口增长,使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调整宏观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不仅会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继续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会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项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项措施引来各方热议好评,不仅大大提振国民信心和国际社会信心,更将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无疑是一件利在当前、泽被长远的大好事、大实事。

在全球金融海啸波及中国的不容乐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国务院出台的这十项政策措施,目标直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却非一时之举、偶然之策。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再到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等,一系列措施均注重打基础,强民生,做的是固本强基之事。可以期待的是,这样的切实与务实之举,不仅能够有效使中国经济摆脱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更能使中国获得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长时间的健康发展。

随着相关行业因应世界经济形势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因应国家出台的这些措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所受的不利影响或将加速消除。而随着这十项政策措施的调整和实施,中国经济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将在投资与消费的推动中进一步显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亦有充分的信心,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一定能够劈波斩浪,胜利前行。

扩大内需促增长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扩大西部内需将给民营企业带来新机遇

国务院西部办副主任曹玉书在近日召开的2008中国(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西部,这将给处于困境中的民营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西部地区的腾飞也要更多寄希望于民营经济。

当前,在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困难、出口锐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西部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未来中国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希望所在,因此,国家也将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曹玉书说,比如10大扩大内需工程中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国家对于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将倾向于西部地区。

曹玉书认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西部地区要想增加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成长壮大是不可能的”,他说,“西部地区要想实现真正的腾飞,不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更多的要寄希望于广大的民营企业。”

曹玉书认为,虽然目前有相当一批企业破产,但从宏观上看也是一种战略性调整,很多企业会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内陆特别是西部地区冲击相比不是很大。“相反,西部地区这些年一直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了很好的基础,此次金融危机将为我们继续打造好实体经济带来更多机遇。”

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具体措施,中心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中,今后两年多时间内约4万亿元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最为直接。

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今年年中国家已将宏观调控任务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当前,“保增长”成为最重要任务。

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在1998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度启动。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此次财政政策从“稳健”转“积极”,意味着我国将再度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其政策力度大、效果直接,能有效刺激经济。

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可以看出,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此举既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急之策,更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经济工作重点。初步汇总,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建设,从今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从十项措施可以看出,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为消费创造条件,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成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一大亮点。

这次中央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将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既有利于拉动当前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

百姓将从十项措施中受益

在这次公布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中,改善民生被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鲜明。

国家将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集中解决民生等领域的历史欠账,加快办成一批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大事、实事。具体建设项目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等;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等;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进行改造等;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低收入群众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则会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有效办法。通过把民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在加强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添后劲

这次公布的十项措施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未来我国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发挥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增值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就是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按照部署,要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据测算将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少重复征税因素,降低投资成本,可以有效地鼓励投资,增强经济活力。

增值税改革在企业界已成为共识,这项改革此时出台也正是应时之需。目前,我国已经在东北等部分地区开展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斌认为,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必将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利润的增加,也为企业结构调整提供空间。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哪些信号

货币政策发生重大方向性转变

“这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转向。”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仅从字面含义上来看,宽松是相对于从紧而言的,二者在操作方向上相反。与去年以来从紧货币政策相对照,这次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方向性转变。

表明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

从历史上看,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与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凸显了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

“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是在传递国家提振经济的信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在国内外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经济已经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苗头,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之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4万亿元的投资安排,都是国家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提振经济的表现。”袁钢明指出。

更多宽松的具体政策会陆续出台

9月底以来,全球主要央行已连续多次采取协同降息的方式,对经济进行扩张性干预。而我国央行也已在两个月时间内,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已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我国货币政策新基调的确立,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相应的具体措施陆续出台。

央行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前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会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会为将来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十项措施也可以看出,这次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调整,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

中国人民银行也明确表示,在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央行将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央行制定五大举措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在11月10日召开的行长办公会上提出,人民银行将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切实做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央行提出,要切实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些措施包括:

一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是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贷的规模,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

四是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

五是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现金预测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现金供应的前瞻性;畅通国库资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国库资金收支效率;扩大国库直接支付涉农、救灾补贴等政府性补助资金范围,实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所需资金由国库直达最终收款人;积极推动国库直接办理各项社保资金收支业务,提高社保基金收缴和社会化发放效率,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陕西:近期投资260亿拉动内需

11月12日陕西政府召开当前全省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国务院召开的各省区市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就贯彻国务院会议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保持陕西经济较快发展做出安排。

会议提出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统筹兼顾,加强领导,做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工作。

会议提出从以下方面落实中央十项措施。

一、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铁路重点推进郑西客运专线、西安―成都客运专线、西平铁路等;公路重点推进宝平高速、西宝高速改扩建等;机场方面要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改造项目;水利设施方面,实质性启动渭河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同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城市电网以及环保等项目建设。

二、支持一批优势重点工业项目

重点支持大飞机、支线飞机制造和能源化工产业、重大煤田开发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建设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配套的五个园区。加快推进重点能源化工项目和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对优势产业的重大项目,财政可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对拥有市场前景较好产品的企业,其流动资金贷款有困难的也可予以贴息。

三、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

要在继续实施好原有规划项目的基础上,搞好项目策划,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盘子。明年,重点抓好扩面、提标以及新增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条件成熟的项目,市县可以提前实施,省上补助资金按原规划拨付,绝对不欠一分。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首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粮食单产提高、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收入倍增和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其次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方面,以加工业为主,加快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第三是加快城镇化步伐,增加相关资金用于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

五、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

全面落实中央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各项政策。

六、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

当前确保农村受灾群众住进房屋过冬,在新房过年。明年省财政计划安排10亿元,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有针对性地外出招商,力求有所突破。

八、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各级财政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县域经济、国企改革、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据悉,明年省财政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将达30亿元,增加17亿元。11月20日前,省上要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260亿元。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陕西日报》)

上一篇:减少行政收费项目值得倡导 下一篇:延长退休不可“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