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处理分析

时间:2022-08-01 05:24:5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处理分析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浅/无前房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提高治疗水平,笔者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35眼的处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108例(125眼),男50例(58眼)、女58例(67眼),年龄38~77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眼,开角型青光眼7眼。

1.2手术方法:125眼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常规操作,95眼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30眼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两后角各缝合1针,以角膜缘为基底者两后角中间加1针,以穹隆为基底者两侧各加1针,术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均见前房形成良好。术后每天查视力、眼压及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滤过泡、角膜、房水、前房深度及晶状体等。若前房浅则详细检查眼底及做荧光素溪流检查,看是否有脉络膜脱离及渗漏存在。

1.3浅前房分级:按spaeth分级法:I级:周边虹膜与角膜接触,中央前房形成。Ⅱ级:除瞳孔区晶状体与角膜之间存在裂隙样前房外,其他区域与角膜接触。Ⅲ级:虹膜、晶状体角膜之间完全接触,前房消失。

2 结果

本组108例(125眼)术后发生浅前房35眼,发生率为28%。其中I级浅前房26眼,Ⅱ级浅前房9眼,术后第1天发生浅前房者3眼,术后第2天发生者6眼,术后第3~7天发生者2l眼,8~12d发生者5眼。除了3眼脉络膜脱离、3眼结膜瓣漏导致浅前房外,其余29眼均为滤过道引流过畅引起。

3 讨论

本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5眼,其中引流过畅占29眼,为82.9%,说明滤过道的引流程度与结膜瓣、巩膜瓣的大小、厚度、切除组织的多少、创口的缝合、是否使用抗代谢药等有关。因此,只有对上述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避免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本组伴脉络膜脱离的浅前房有3眼,均发生在术前眼压较高及高龄患者,对此类患者,术中做小梁切除前应先行透明角膜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以降低眼压,巩膜瓣两侧做一对可松解缝线,术后4~14d内根据前房形成情况,眼压高低及滤过泡形态,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拆除可松解缝线。本组3例结膜瓣漏者均属做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经荧光索溪流现象检查,发现渗漏均位于球结膜缝合处,据此表明术中保持结膜瓣的完整,术毕结膜瓣严密缝合也是避免渗漏、低眼压、浅前房以及滤过泡消失的关键步骤。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最好用10~0的圆针可吸收缝线缝合结膜一Tenon's囊瓣,结膜缝合时在切口后缘多一点结膜组织,以便使缝针处组织稍隆起,这样将有助于预防渗漏。术后持续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原则上越早恢复越好,因为虹膜与角膜接触的时间越短,前房恢复后形成永久性周边前粘连的机会越少,内口保持通畅的可能性越大。根据临床观察,眼压在5~20mmHg之间的I~Ⅱ级浅前房,经皮质类固醇、睫状肌麻痹剂的局部使用和局部加垫包扎等,绝大部分能在14d内治愈。笔者在发现本组患者浅前房后给2%后马托品液滴眼散瞳,对3眼结膜瓣漏及29眼滤过道过畅者采用橄榄形小棉球,压迫相当于渗漏处及滤过泡区的上睑部位,加压包眼,夜间睡眠时则除去加压,因为睡眼时眼球上转会使加压垫压在角膜上,局部或同时全身给予皮质类固醇。3眼脉络膜脱离者给50%葡萄糖液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经保守治疗5~14d治愈。

上一篇:应用机采血小板技术的分析 下一篇:由面粉增白剂不当管理看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及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