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分配失衡的社会风险分析

时间:2022-08-01 03:08:19

现阶段中国分配失衡的社会风险分析

摘要: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一个社会风险高峰期。在中国现代化的进步、社会变革的发展和融入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利益严重失衡,这是构成中国社会风险陡增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应建立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控制和化解社会风险。

关键词:社会风险;失衡;利益分配

一、现阶段中国社会面临高风险

当前中国社会进行着经济与政治体制的双重变革,社会风险存在共存的现象。中国社会转型凸显在结构和体制转型,这不仅需要完成由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化转型,还要实现计划经济跨越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当经济成绩作为支配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时候,行政体系将偏离原有的管制轨道,更多得偏向市场、为社会服务。打破了中国在原先政治原则干预下产生的社会平衡,使得这种“人为风险”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产业中以迥异的程度和方向积累和增加。

所以,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风险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现代的,而是混合的形态。除了工业社会初期的传统风险,例如传染病、自然灾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伤害之外,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呈现的利益分配、丧失信誉等工业文明的早期风险正愈演愈烈。

二、当前中国社会风险分配不公及其形成原因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利益分配不均。1978年以来, 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大多数人民成为直接受益者, 但是不同群体和个人的受益度存在着明显差异, 同时原先存在的利益类型、利益主体和利益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利益分配加剧的不利影响如果得不到缓解和控制, 必然带来社会风险的增加, 成为构成社会局势动荡的危险因素。而从我国的城镇和农村收入分配来看,这种利益分化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1990年,城镇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510元和686元,两者的收入比为2.20:1,到了2000年,城镇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80元和2253元,两者的收入比为2.79:1,而到了2010年两者的收入比已经拉大到3.23:1。

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短短30年时间形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收人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28, 在当时是贫富差距较小的国家, 但到了1990年这一数字达到0.343, 2000年便已经达到0.417, 超出国际公认的0.4的临界值, 跟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这一数字已超过0.5,我国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十分不平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社会财富也有了巨大增加, 但是关系到老百姓基本需求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等关乎民生问题的社会事业发展却严重落后于经济的增长, 产生了有增长却无实质发展的现象。

三、社会风险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一)构建健康的国民经济比例

创造健康合理的国民经济比例, 对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工业与农业比例适当以及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最为关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生产率得不到不提高, 就会对工业部门产生负面影响, 会减少工业企业的利润, 最终会导致停滞。在经济转型中, 必须将工农业的协调发展放在首位。西方发达国家历经现代化的过程表明,通过渐进的工业化过程构建合理的现代经济结构, 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就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中国, 解决工农业失衡的关键在于赋予农业平等的地位。

(二)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树立科学的改革观

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观才能规避当前的社会风险。其基本内容是: 第一, 不论是发展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二, 改革的目的是要人民成为受益者, 要保证绝大多数人民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要保证利益受损的少部分人要得到合理充足的补偿。“发展是硬道理”, 中国一切问题需要靠发展来解决, 只有坚持发展生产力才会不断提高才能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 才能为社会风险的化解提供物质保障。贫穷是构成风险的导火索, 一个贫穷的社会绝对不会和谐, 因此解决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必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利益分配平衡的意义

我国不平衡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 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战略的缺陷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显露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规避社会风险。对于当前而言,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十七大以来, 党和政府一再强调,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 兼顾国家、社会、人和自然的平衡发展, 不能只注重其中的某些方面, 这为缓解和控制中国社会风险指明了路径。(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熊光清.当前中国社会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基本对策.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7期.

[2] 李永超.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风险治理.学习论坛,第22卷第3期:71-73.2006年3月.

[3] 顾青.和谐社会和社会风险的理性思考.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月.

[4] 柳建文,叶莉.经济转型:社会风险与政府调控.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总第182期:19-24,2005年6月.

[5] 刁宏宇。论中国转型期社会风险与政府治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报,第28卷第2期:50-54,2010年3月.

上一篇:战略新兴产业也须有“顶层设计” 下一篇:外资边缘化?公平市场模糊内外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