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环境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23 08:16:58

现阶段环境问题

现阶段环境问题篇1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176-02

一、现阶段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背景

从本世纪开始,环境资源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倍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为缓解这种严峻的形势,人类不断努力以期寻求一种能够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大量证据研究表明,环境问题不但会影响一个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同时企业的环境业绩与其财务业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正向相关的关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则更为突出。事实上,中国目前也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现代企业不可避免地从事大量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些活动对环境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对环境保护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传统财务会计为企业的管理系统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信息,但由于环境问题的凸现,在近二三十年里,传统财务会计信息己经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者的需要,与环境有关的经济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会计研究方面的重视,没能及时确认和计量环境资源和企业环境损失,这使传统的财务会计受到应有的挑战,从而需要改革与发展。为改善企业缺乏自我约束,不能有效控制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状况,环境会计以其特有的功能,在为信息需求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影响企业决策者意识与行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中国现行的会计制度,还没有与环境保护相匹配的会计核算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对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二、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不足

国家目前尚未制定出关于环境会计的指导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企业往往有自己的业务,信息披露是不够的,不完整的信息量,不规范,缺乏可比性,还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由于环境会计行为缺乏规范,没有环境会计核算和披露形式对象标准,导致操作不良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缺乏规范性

在环境会计起步较早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其环境会计信息可以存在于财务报告、报告附注等文件中,也可以单独报告的形式对外,并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条针对上市公司规定了“信息披露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日常对外披露的形式主要是以包含在年度报告中的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为主,披露形式比较单一。而对于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则更没有明确的披露形式的规范。披露形式规范性的缺失,使得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散见于不同的信息载体上,给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获取增加了难度,从而不利于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中国目前有些企业仍存在着“重经济轻环境”的思想,“先污染,后治理”等非持续的行为仍大有市场,公众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可能就不愿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或者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统计学家的事,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参与不足。这种研究现状的缺陷有两个方面:首先,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其次,没有认识到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对环境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宏观与微观衔接的核算体系,从而不利于在会计体系中实现宏观环境核算与微观环境核算的衔接。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环境因素分析

(一)宏观层面: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虽然中国颁布了一些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不过规定多较为笼统、模糊,欠缺更加细致、明确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定。例如国家规定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却没有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做出界定,这样就使很多企业钻法律空缺,逃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另外,中国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执法力度不严、处罚力度较轻。

(二)中观层面: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不足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就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所以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要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益相关者就是指获得公司某种形式的利益或承受公司活动―财务、或环境活动,产生风险的个人和群体。主要有企业内部的经理人员和员工、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社会公众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所需的环境会计信息各有不同,对企业造成影响的也各异,比如投资者出于对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自然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政府因为将环境资源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交付企业使用,自然会关注企业的受托责任的执行情况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环境法规的一致性。但是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最终导致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不足。

(三)微观层面:会计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环境会计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属于交叉应用型学科。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公司战略中的进一步推广,环境会计制度的逐步建立,会计从业人员面对的不再只是传统的注重资产的财务会计报告,而很可能是财务、自然、社会、人力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整合性报告。因此,要求从事企业会计的相关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备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能力,这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走向现实的基础性保证。而在中国现阶段,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的是比较单一的会计学知识,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人员掌握的只是某一个方面。很显然,中国目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制约,使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空泛。

四、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颁布环境会计准则体系

中国应积极借鉴美国、日本等环境会计领域走在前端的国家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导中国的环境会计实践。通过成立环境会计研究团体,组织学习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准则,借鉴其适合中国国情,并有操作性的部分,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准则。同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

(二)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强化企业内部信息披露的驱动力

建立环境会计制度,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从国家到个人,保护环境的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还没有达到期望目标,缺乏直接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境问题,全面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动力。为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环保教育的投入,利用现代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公众对环境信息价值的关注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重要社会基础。随着社会大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价值逐渐被人们发现。社会公众可以利用这些环境信息,了解掌握企业的环境表现,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形象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决定购买倾向。

(三)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促使企业充分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

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可以借助法律手段,以立法的形式对企业污染物处理及排放进行强制性管制;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经济手段,用补贴、征税、收费等形式对企业污染物处理进行间接管制。社会中介机构可以通过专项环境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来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的监督,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鉴定,以保证其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监督,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企业充分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

(四)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全国的大中专院校要把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财会专业要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的课程,条件成熟的学院甚至可以开设环境会计专业,以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对企业现有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教育,不仅要注重环境会计方法和环境会计技术,还要加强如环境学等有关学科的教育,使其能真正胜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任桦.中国环境会计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3,(2).

[2]于敏.环境会计非货币计量方法分析――基于环境资源价值理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2).

[3]王宏鑫.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2).

[4]戴洋,孙照龙.中国环境会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0,(8).

[5]董浩,闫婷婷.浅析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0,(11).

[6]吴子豫,胡静波,王雪.中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2).

收稿日期:2014-03-1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中集群企业持续成长的网络机制与模式建构研究”(G201115);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低碳经济视角下黑龙江省垦区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WZD2013-04)

现阶段环境问题篇2

关键词:环保非政府组织;水环境保护;作用模式

在当前的水环境保护过程中,环保非政府组织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这一组织是与政府组织相对的,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环境加以进一步的保护,并且是非营利性的,构成组织的成员大多都是志愿者,他们从事各行各业,但是都有一颗保护环境的决心,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简称是ENGO,自从建立以来,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成立以后,缓解了政府组织在保护水资源方面工作中的负担,同时进一步发扬扩大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对于我国的环保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1 水环境保护的现状

从我国当前的水环境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现状,首先是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我国曾经在2013年对地下水污染的情况进行了专门的排查,结果显示在很多企业中,地下水污染的情况都十分严重,这一现象不容乐观,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漠视,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所以造成地下水污染情况的加剧。除了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以外,地表水的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地表水的污染情况呈现出不均匀的分布,有些地区的程度较轻,有些地区的污染程度相当严重。除此之外,关于水环境的保护意识是相当不足的,这不仅仅体现在企业之中,还包括个人以及政府官员,尤其是相关部门的官员,他们没有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获取足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治污的处理,人们也没有采取合理的手段对这一情况加以制止,所以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水环境的保护问题愈发严重。由此可知,要想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不应该完全将责任归结到政府、企业或者是个人身上,这就需要第三方力量的帮助,这样才能积极的发挥应有的力量。

2 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模式

2.1 总体作用与作用模式

在前期阶段的水环境保护中,环保非政府组织主要起到的是预防性的作用,也就是要加强在不同主体面前的教育,让人们产生对环境保护问题重要性的认知,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对水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或者是降低这方面的不良影响因素。与此同时,还能积极的为政府主导的措施起到监督性的作用,防止政府失灵的现象发生,让水环境保护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中期的发展阶段,环保非政府组织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治理,也就是在出现水环境问题以后,该组织起到帮助解决问题的作用。在发生问题以后,积极的与公民一起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并且与政府的其他部门合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是在后期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当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以后,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对后续的工作进行监督,预防这类问题的再次发生,综上所述,在总体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环保非政府组织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工作任务也是不相同的。

2.2 不同阶段的ENGO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模式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环保非政府组织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以初建阶段为例,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起到的是参与作用。我国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才建立起这样的组织的,政府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并且在民政部门进行注册,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积极的为水环境的保护政策的制定献言献策,并且帮助政府将相应的政策具体落实在工作中,推动相关政策的快速落实,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于ENGO难以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

在发展阶段的作用是多元化的。自1994年我国第一个自下而上的环保非政府组织成立以来,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也在不断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作用的模式逐渐多元化。根据水环境保护参与主体在水环境保护中所发挥作用的大小,可以将其发挥作用的模式分为ENGO参与下的政府主导模式、ENGO参与的综合治理模式和ENGO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而根据各个主体之间的横向关系,可以将其发挥作用的模式分为协商治理模式和网络治理模式。

根据各个参与主体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从纵向的角度看,ENGO的作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ENGO参与下的政府主导模式。ENGO参与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在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初建阶段就已存在。其主要的参与决策作用仍然存在。但是在现阶段政府主导下的ENGO的作用起到的作用不断扩大。我国第一个环保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分会水环境协会在水污染防控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在其召开的年会上,各位专家积极讨论,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有利于水污染治理的建议。这些建议的提出对于我国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水污染严重的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发展阶段,ENGO参与下的政府主导模式中ENGO的作用在不断发挥。但是,其主要的作用还只是局限于参与决策,提出建议等方面,相对于纷繁复杂的治理过程,其发挥的作用还是微不足道的。

二是ENGO主导下的社会治理模式。ENGO主导下的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是指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公民与ENGO共同进行水环境的保护,而在这个过程中,ENGO起着主导作用。在这种治理模式中,参与的ENGO往往是草根组织,这种组织与公民的距离比较近,更加贴近实际,更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也有利于与公民之间形成互动,积极解决水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其起到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宣传教育作用,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宣传水环境保护的思想,更易于公民的接受;第二,水环境治理的作用。第三,监督治理的作用。因此,在以ENGO主导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EGNO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较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但是相较于政府主导下的治理模式,在执行某些政策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缺少“合法性”而受到障碍。

Y束语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环保非政府组织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发挥作用的模式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该积极发挥ENGO的独立作用与合法性,并积极发挥有公众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ENGO的独立性,尽量改善我国ENGO的挂靠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娟.环境治理中非政府组织作用研究[J].华章,2013(09).

现阶段环境问题篇3

环境建设是重大民生问题,首都环境的好坏也事关每一位市民的福祉。本刊策划把眼光聚焦在政府的行动和战略上――北京市市政市市容管理委员会(首都环境建设办)对2012年首都环境建设工作安排进行了说明;“2011年首都环境建设形势分析”课题组对首都环境建设的现状及走势形成的调研报告,是城市管理战略发展与精确定位的创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首都环境建设深化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领导下,在中央单位、驻京部队大力支持下,首都环境建设坚持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指导,以“精细管理,美化市容”为重点,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强化“四个服务”,强化统筹协调,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攻坚克难,全面推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首都环境建设“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首都环境建设的经验与当前形势分析

(一)首都环境建设一年来的经验

2011年刘淇书记提出“出标准、落责任、灭死角、提水平”的重要指示,郭金龙市长明确指示环境建设要攻坚克难、创新机制体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首都环境建设,形成首都环境建设合力。首都环境建设主要成就是建立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统筹协调体系;明确了新时期环境建设内涵、任务和目标;不断夯实首都环境建设规划、标准等基础工作;推进环境建设精细化水平提升;探索形成一批常态化运行机制。一年来的经验有三点:一是抓统筹协调,二是抓基层基础工作,三是以重点区域、重点问题为突破口,实现环境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首都环境建设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2012年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是:首都环境建设高标准持续运行的要求更加常态化;环境建设成就得到群众认可;环境建设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秩序环境和市容环境等突出问题未有效根治;社会参与水平有待提升等。

当前首都环境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是:进入了全面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新阶段,进入了统筹推进“四大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统筹城乡、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的新阶段,进入了积极探索分级分类、管理重心下移的新阶段,进入了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紧密结合的新阶段。

当前问题和矛盾存在的根源主要因为首都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还有差距等。

首先,首都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普遍存在公共环境意识薄弱、环境建设发展不均衡、重眼前轻长远、重硬件轻软件、重城区轻农村、源头治理不到位、建设和管理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首都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观念的转变,完善相关工作协调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推动科学发展。

其次,首都环境建设全面统筹格局有待进一步强化。当前环境建设大的“死角”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铁路沿线、河湖周边、城乡结合部、管理结合部、开发甩项等区域,这些地区部分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地下通道及过街天桥环境、白色垃圾、小广告、违法建设、无照经营和黑车等“痼疾顽症”依然困扰着城市管理。根据首都环境建设满意度调查,市民认为管理部门整体协调性差、效率低等原因是环境问题主要成因,需进一步强化首都环境建设的统筹力度,从源头治理,开展综合整治。

第三,首都环境建设服务保障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市民身边的街巷胡同、老旧小区环境面貌的改善并不显著,部分中央、驻京部队单位周边依然存在环境脏乱问题。上述区域中普遍存在公共服务设施缺失、公共场所转租、黄土露天、私搭乱建、卫生死角等五类突出问题,影响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和“四个服务”有效落实。群众反映最多的是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社区、老旧平房区、胡同街巷的环境问题,同时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出了问题没人管是环境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应进一步深化完善首都服务功能,让广大市民受益。

第四,首都环境建设的社会共建格局有待进一步深化。虽然首都环境建设多年来在社会宣传动员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环境建设的社会共建还未形成固定机制。从首都环境建设满意度调查看,群众参与渠道、活动吸引力、监督方式等需进一步改善,公众环境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环境建设要充分顾及市民群众需求,通过优化服务,提高市民关注和参与热情,积极探索社会参与、监督的有效途径和平台,真正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的环境建设格局。

二、2012年首都环境建设工作安排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一年,也是“精细管理,美化市容”深入推进的一年,同时还将迎来党的“十”。首都环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以“精细管理,服务群众”为主线,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环境问题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环境建设“三大工程”和“两项建设”,努力实现首都环境建设科学、均衡发展,逐步增强首都环境承载力,为首都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撑和保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一)基本精神

深入弘扬“北京精神”。北京精神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把“北京精神”融入、贯穿、体现到首都环境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动首都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环境建设是重大民生问题,首都环境的好坏也事关每一位市民的福祉。要紧紧围绕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以及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首都环境建设的成效。

深入研究“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环境建设当前遇到诸多问题,如体制问题、法制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要研究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对策。

深入推进首都环境建设的制度建设。利用首都科技、信息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机制体制、战略发展和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强市政、公用和环卫综合经济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理顺市区街三级职责,落实基层责任,建立基层和区域环境问题“微循环”机制。

(二)工作任务

重点推进环境建设惠民工程。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突破口,继续实施环境建设“到群众身边去”工作。着力改善居民生活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缺失、公共场所转租、黄土露天、私搭乱建、卫生死角等五类突出问题;改造城六区社会单位旱厕;基本消除二环路内居民生活区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脏乱死角;启动拆除882栋简易楼,实施1500万平方米老旧楼房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配套推进老旧小区管线改造及环境整治工作。实施100处老旧小区绿化改造;继续开展重点大街环境建设达标工作,推动80条市级、200条区级大街达标;抓好“三个一批”村庄环境整治,创建5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和100个生态村;积极推进各区县全面完成环境建设挂帐任务。

大力开展重点区域环境建设品质提升工程。以迎接党的“十”召开为契机,重点开展“两环添彩、三站改善、三线整治、多周边治理”的环境建设和迎接党的“十”环境保障及环境布置工作。“两环”即提升二环路景观水平,实施三环路夜景照明等环境建设;“三站”即改善火车站周边、地铁站和城铁站周边环境问题,提升公交场站、交通枢纽、长途车站环境水平;“三线”即整治京广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京石客运专线等铁路沿线环境面貌,解决河道两侧突出环境问题,完成滨河森林公园建设,提升轻轨沿线环境水平。“多周边”即开展“十”代表住地周边和途经沿线环境整治,治理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周边环境,推进机场周边和航空走廊环境改善,开展颐和园、故宫等旅游文保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继续开展架空线入地工程。全面完成迎接党的“十”首都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任务。

积极实施改善空气质量的环境建设清新工程。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PM2.5和臭氧等重点污染物的防治,抓紧建立完善监测网络,实时监测信息,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点开展12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力争淘汰15万辆老旧机动车;推进实施核心区非文保区1万户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强化工地扬尘监管,提高道路机扫面积和清洁监测水平,开展扬尘污染控制专项行动,降低路面尘负荷和减少废弃物停留时间,确保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下降2%。推进600个小区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完成试点小区配套密闭式垃圾分类清洁站建设改造,新建30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新建1000公顷平面绿化,完成2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着力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相促进,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做到以降耗促调整、促发展。

稳步推进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深化环境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环境建设机制体制研究。理顺市区街三级职责,研究落实环境建设基层责任。建立基层和区域环境问题“微循环”机制。研究解决老旧小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等责任主体不清问题;继续开展环境建设相关规划和标准研究,不断完善环境建设标准体系;深入推进郊区县网格化管理,扩大网格化覆盖和处置范围,整合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和推行综合执法、联合执法等机制,提高公安、城管、工商等执法效能,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完善环境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扩大考评范围,强化工作督导检查;积极推进物联网、数字技术、卫星技术等科技服务环境建设的运用。

现阶段环境问题篇4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 环境伦理教育目标 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23-01

环境伦理教育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功能。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时段和措施。培养学生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层次,增加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应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责任感和行为习惯,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构建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构建环境伦理内容体系并兼顾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内容与环境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探讨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中展开环境伦理核心内容的实施,构建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

1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认知目标

1.1 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提高和发展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使学生逐步地由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地理的课程的价值观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初中地理教材知识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基本变化原理和发展规律。但是,人类的活动也会逐渐改变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所以,中学地理课程要传授如何有机协调人地关系,保证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基本原理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1.2 突出的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体污染等。地理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在不同时空分布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环境尺度,并且针对环境问题做出了多种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3 了解人类面临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初步养成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保护环境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生态伦理观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人与自然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中学地理课程在此思想基础上,针对性的做出了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教育认知目标。

1.4 环境道德规范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归纳为环境道德规范的知识认知,环境道德规范属于一种可操作性的策略性知识范畴,对环境伦理理念在人类群体中的深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地理课程在环境与发展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对环境问题建立相关的道德规范认知,指导学生的环境行为习惯。环境道德规范是以隐性的形态呈现在地理课程当中,是一项必须要的延伸性知识内容。但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应该加强环境道德规范的显性知识内容,更加直接地刺激人们对环境伦理知识体系的认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导向,指导学生的环境操作行为和利用习惯。

1.5 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

地理课程的核心理论是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存在的权利,并且自然环境所体现的价值是自然权利成立的必要条件。虽然不同的学术流派对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的解释有一定差异和分歧,但是,对于已经达成共识的内容就应该收入现行的中学地理知识内容体系。

2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行为目标

2.1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板报、讲座等形式,可以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路,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和广度。中学地理课程也为环境保护理念宣传提供了多种活动的建议,并且教师应该结合地理课程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创造环保活动的条件,让学生在环保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地理知识认知能力,展现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理念并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

2.2 选择环保的日常消费方式

我国中学生也是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所以中学地理课程应该秉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课程知识内容体系的学习和了解,让学生将知识性环境伦理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实践当中,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的种种行为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环保消费方式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一种绿色消费行为,中学地理课程承担着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传播的重任,使学生在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中正确的消费、绿色生活。

2.3 积极参与日常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学生在校日常的节水、节电等行为,都属于环境保护具体行为,对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行为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课程是通过环境资源知识内容体系的教学,传授学生低碳、环保、节能等行为理念,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实践环境保护行为。

3 结语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提出了构建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树立以地理课程为载体的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环境伦理目标体系,让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选择环保的日常消费方式,积极参与日常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有效构建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韩梅.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09).

现阶段环境问题篇5

在第七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分析检查阶段预定任务。经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从现在开始,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转入整改落实阶段。今天,我们召开转段工作会议,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一会儿,兴全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两点意见。

一、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主要情况

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后,局党组高度重视,进行了周密部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一,精心组织,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分析检查阶段的时间紧、环节多、要求高。为使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局学习办在对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回头看、进行补缺补漏和认真总结的同时,及时制定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在12月3日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总结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后,各事业单位及时进行了总结、动员,制定了方案措施。在每一环节及其关键步骤,局学习办都预先通知,作出精心安排,同时加强了检查指导,保证了工作质量。各处室、事业单位把深入学习贯穿整个阶段,在深入学习规定书目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学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两次视察**和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打牢了理论基础,提高了思想认识。

第二,广开言路,广集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为切实找准存在问题,我局广泛开展“听民声集民意、找问题明方向”活动,设立了意见箱和网上征求意见栏目,向有关单位、企业、离退休老同志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先后召开了机关处室、事业单位代表座谈会,赴合肥等市与基层环保部门及企业代表进行座谈,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经汇总、梳理,共征集到反映环境管理、执法监督、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服务基层等5个方面的56条意见和建议。对此,局党组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吸纳到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同时,坚持边学边改,将分析查找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分解落实到责任处室和事业单位。目前,一些能及时整改的,已经整改到位,如办公室制定了加强督查督办的办法、将综合性环保文件发放到30个扩权试点县环保局等;自然处、污控处、水办对省学习领导小组转来的3条网上建议,提出了具体的办理意见。对不能马上整改到位的,责任单位正在制定措施。

第三,充分准备,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为抓好这一重点环节,我们进行了充分准备。一是认真撰写发言材料。每位班子成员对照会议要求和56条意见,深入分析思考,撰写发言材料,做好会前准备。二是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党组书记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就研究决策重大问题、落实党组决议、相互支持配合、分管工作存在问题以及个人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坦城交流,增进了理解。班子成员还与机关处室、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党员群众之间开展了谈心活动,为查找分析、理清思路、形成共识打下了基础。三是深入查摆问题。12月16日,局党组将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召开,班子成员积极发言,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检查党组及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对全省环保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省委常委王秀芳和第七指导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对我局党组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的分析检查以及全省环保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各党总支、党支部召开了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第四,十易其稿,精心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保证分析检查报告的质量,局成立了报告起草小组,局主要负责人全程主持。按照讲成绩要“实”、摆问题要“准”、查原因要“深”,理思路要“清”的原则,12月中旬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12月20日,局党组进行了集体讨论,班子成员从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高度、查找问题的广度、原因分析的深度、整改落实的关注度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12月23日,各处室、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又对报告进行了讨论。报告同时征求了各市环保局的意见,并报省委常委王秀芳、副省长倪发科和第七指导检查组审阅。12月29日,局党组再次讨论了报告并予以原则通过。12月31日,我们召开了由局机关全体党员、事业单位处以上干部、群众代表、基层环保部门和企业代表参加的评议大会,对先后十易其稿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据统计,群众满意率为89.2%,基本满意率9.6%,不满意率1.2%。今年1月4日,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通报了群众评议结果,并在省局局域网上进行了公开。最终形成的《省环保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已上报第七指导组,并将成为我局今后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几点收获

分析检查过程中,我们坚持深入学习,深入查找,边议边改,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一,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学习调研阶段取得五点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金钥匙”;(2)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核,是指导社会生产生活和人们行为的普遍原则;(3)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一切为了人民的必由之路;(4)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5)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环保部门必须立足省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壮大环保事业。因此,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坚持,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

第二,找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认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以来,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省环保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在对56条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查找了全省环保工作和局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全省环保工作而言,主要表现在“五个仍然”上:一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二是完成污染减排“十一五”目标任务仍然艰巨;三是重点流域水质改善缓慢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五是环保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距离全面履行职责、适应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

造成这些问题,既有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环保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等原因,也有局党组自身的问题,表现为“五个不足”:一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坚定性与灵活性的把握上存在不足;二是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方面,统筹兼顾的能力上存在不足;三是履行环保职责方面,形成联动机制上存在不足;四是加强环境监管方面,综合运用管理手段上存在不足;五是环保能力和队伍建设方面,支持基层环保部门上存在不足。

局党组从主观上深刻剖析,导致上述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的思想解放还不够深入,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二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方式方法还不够适应;三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发展和新机遇,我们的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乘势而上的意识还不够强。对此,我们将在整改落实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第三,提出了环保工作在新起点上的新思路、新办法。我省环保工作在新起点上的新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省情,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局,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环境监管,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概括起来,就是“加强一个建设,健全四项管理机制,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加强一个建设,就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领导、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此,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强化集体领导合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塑造清廉勤政的环保形象;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环保队伍。

健全四项管理机制,就是健全和落实环保责任制、完善协调机制、创新政策机制和落实督查制度,努力开创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就是:强化减排调度和管理,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争实现水质稳定好转;加强环评管理与服务,发挥环评对投资拉动的引导作用;强化环境执法和安全监管,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深入推进生态创建,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在抓好第二阶段工作的同时,我们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全面完成了去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污染减排任务有望超额完成,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省减排工作得到环保部的充分肯定,在去年12月23日召开的全国减排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国3个先进典型,我局作了经验介绍。

二、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安排

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对保证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党员群众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围绕“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整改”的阶段任务,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相关处室和事业单位要按照以下要求,对各项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一要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对分析检查出的问题和意见,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的难易程度,明确什么时间达到什么阶段性的目标,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要列出时间表,统筹考虑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并创造条件逐步予以解决。二要提出整改落实措施。属于本处室、本单位工作的问题,要迅速拿出解决办法;对于涉及省直其他部门或内部多个处室、单位的问题,牵头承办单位要主动协调,共同探讨形成合力解决的措施。三要明确整改落实责任。要建立整改落实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承办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让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四要对整改落实作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公布,并做出公开承诺。落实情况要向全体党员、群众通报,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搞好整改落实阶段的活动,重在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在破解实践难题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解决好、落实好。今后一段时间,要集中力量做好以下6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两厂”建设,确保实现减排目标。今年,要确保建成100万吨以上污水处理能力,力争150万吨;确保建成150万千瓦脱硫设施,力争250万千瓦。督促长江、新安江流域县级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在2010年6月底全部建成投运。二是大力推动重点流域“十一五”规划实施,开展重度污染支流环境整治,进一步提高三大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能力。三是强化环评管理,加强对各地实行环评同级审批制度的检查指导,协调市、县政府解决一些地方因人手不够、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接不住、管不好的问题。四是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逐步解决农村环境保护无人管、无力管的问题,大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是加快环境监测、监察、信息、辐射管理、统计、宣教等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六是完善环境政策法规,争取尽快出台《**省环境保护条例》和启动《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工作,制定相关环保法律的配套实施细则。

(三)积极推进机制制度创新。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机制制度创新,突出解决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提出了完善环保责任制等四项制度。在这一阶段,要重点抓好这四项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同时,各处室、单位也要结合实际,对现行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按照“废止”、“修改”、“建立”等不同要求,分类处理,尽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全省环保政策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要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推进我局效能建设。

(四)认真搞好活动总结。要在开展好本阶段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为巩固和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起草好总结报告,对整个活动的基本情况、成效与不足、主要措施和努力方向等作出全面总结。二是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开展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完善整改措施。相关事业单位要接受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满意度测评。三是组织开展好评先评优活动。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身体力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带头深入学习,带头整改落实,同时加强对分管单位的工作指导;各处室、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责任,统筹兼顾,把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抓紧抓实;局活动办要精心组织计划,加强督查指导,及时检查、通报整改落实进展情况,并适时组织“回头看”和补课工作。要结合春节慰问开展好送温暖活动,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

现阶段环境问题篇6

在第七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分析检查阶段预定任务。经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从现在开始,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转入整改落实阶段。今天,我们召开转段工作会议,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一会儿,兴全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两点意见。

一、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主要情况

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后,局党组高度重视,进行了周密部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一,精心组织,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分析检查阶段的时间紧、环节多、要求高。为使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局学习办在对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回头看、进行补缺补漏和认真总结的同时,及时制定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在12月3日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总结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后,各事业单位及时进行了总结、动员,制定了方案措施。在每一环节及其关键步骤,局学习办都预先通知,作出精心安排,同时加强了检查指导,保证了工作质量。各处室、事业单位把深入学习贯穿整个阶段,在深入学习规定书目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学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两次视察**和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打牢了理论基础,提高了思想认识。

第二,广开言路,广集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为切实找准存在问题,我局广泛开展“听民声集民意、找问题明方向”活动,设立了意见箱和网上征求意见栏目,向有关单位、企业、离退休老同志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先后召开了机关处室、事业单位代表座谈会,赴合肥等市与基层环保部门及企业代表进行座谈,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经汇总、梳理,共征集到反映环境管理、执法监督、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服务基层等5个方面的56条意见和建议。对此,局党组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吸纳到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同时,坚持边学边改,将分析查找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分解落实到责任处室和事业单位。目前,一些能及时整改的,已经整改到位,如办公室制定了加强督查督办的办法、将综合性环保文件发放到30个扩权试点县环保局等;自然处、污控处、水办对省学习领导小组转来的3条网上建议,提出了具体的办理意见。对不能马上整改到位的,责任单位正在制定措施。

第三,充分准备,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为抓好这一重点环节,我们进行了充分准备。一是认真撰写发言材料。每位班子成员对照会议要求和56条意见,深入分析思考,撰写发言材料,做好会前准备。二是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党组书记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就研究决策重大问题、落实党组决议、相互支持配合、分管工作存在问题以及个人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坦城交流,增进了理解。班子成员还与机关处室、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党员群众之间开展了谈心活动,为查找分析、理清思路、形成共识打下了基础。三是深入查摆问题。12月16日,局党组将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召开,班子成员积极发言,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检查党组及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对全省环保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省委常委王秀芳和第七指导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对我局党组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的分析检查以及全省环保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各党总支、党支部召开了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第四,十易其稿,精心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保证分析检查报告的质量,局成立了报告起草小组,局主要负责人全程主持。按照讲成绩要“实”、摆问题要“准”、查原因要“深”,理思路要“清”的原则,12月中旬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12月20日,局党组进行了集体讨论,班子成员从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高度、查找问题的广度、原因分析的深度、整改落实的关注度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12月23日,各处室、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又对报告进行了讨论。报告同时征求了各市环保局的意见,并报省委常委王秀芳、副省长倪发科和第七指导检查组审阅。12月29日,局党组再次讨论了报告并予以原则通过。12月31日,我们召开了由局机关全体党员、事业单位处以上干部、群众代表、基层环保部门和企业代表参加的评议大会,对先后十易其稿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据统计,群众满意率为89.2%,基本满意率9.6%,不满意率1.2%。今年1月4日,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通报了群众评议结果,并在省局局域网上进行了公开。最终形成的《省环保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已上报第七指导组,并将成为我局今后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几点收获

分析检查过程中,我们坚持深入学习,深入查找,边议边改,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一,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学习调研阶段取得五点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金钥匙”;(2)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核,是指导社会生产生活和人们行为的普遍原则;(3)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一切为了人民的必由之路;(4)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5)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环保部门必须立足省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壮大环保事业。因此,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坚持,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

第二,找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认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以来,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省环保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在对56条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查找了全省环保工作和局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全省环保工作而言,主要表现在“五个仍然”上:一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二是完成污染减排“十一五”目标任务仍然艰巨;三是重点流域水质改善缓慢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五是环保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距离全面履行职责、适应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

造成这些问题,既有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环保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等原因,也有局党组自身的问题,表现为“五个不足”:一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坚定性与灵活性的把握上存在不足;二是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方面,统筹兼顾的能力上存在不足;三是履行环保职责方面,形成联动机制上存在不足;四是加强环境监管方面,综合运用管理手段上存在不足;五是环保能力和队伍建设方面,支持基层环保部门上存在不足。

局党组从主观上深刻剖析,导致上述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的思想解放还不够深入,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二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方式方法还不够适应;三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发展和新机遇,我们的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乘势而上的意识还不够强。对此,我们将在整改落实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第三,提出了环保工作在新起点上的新思路、新办法。我省环保工作在新起点上的新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省情,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局,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环境监管,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概括起来,就是“加强一个建设,健全四项管理机制,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加强一个建设,就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领导、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此,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强化集体领导合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塑造清廉勤政的环保形象;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环保队伍。

健全四项管理机制,就是健全和落实环保责任制、完善协调机制、创新政策机制和落实督查制度,努力开创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就是:强化减排调度和管理,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争实现水质稳定好转;加强环评管理与服务,发挥环评对投资拉动的引导作用;强化环境执法和安全监管,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深入推进生态创建,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在抓好第二阶段工作的同时,我们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全面完成了去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污染减排任务有望超额完成,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省减排工作得到环保部的充分肯定,在去年12月23日召开的全国减排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国3个先进典型,我局作了经验介绍。

二、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安排

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对保证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党员群众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围绕“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整改”的阶段任务,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相关处室和事业单位要按照以下要求,对各项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一要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对分析检查出的问题和意见,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的难易程度,明确什么时间达到什么阶段性的目标,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要列出时间表,统筹考虑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并创造条件逐步予以解决。二要提出整改落实措施。属于本处室、本单位工作的问题,要迅速拿出解决办法;对于涉及省直其他部门或内部多个处室、单位的问题,牵头承办单位要主动协调,共同探讨形成合力解决的措施。三要明确整改落实责任。要建立整改落实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承办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让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四要对整改落实作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公布,并做出公开承诺。落实情况要向全体党员、群众通报,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搞好整改落实阶段的活动,重在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在破解实践难题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解决好、落实好。今后一段时间,要集中力量做好以下6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两厂”建设,确保实现减排目标。今年,要确保建成100万吨以上污水处理能力,力争150万吨;确保建成150万千瓦脱硫设施,力争250万千瓦。督促长江、新安江流域县级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在2010年6月底全部建成投运。二是大力推动重点流域“十一五”规划实施,开展重度污染支流环境整治,进一步提高三大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能力。三是强化环评管理,加强对各地实行环评同级审批制度的检查指导,协调市、县政府解决一些地方因人手不够、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接不住、管不好的问题。四是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逐步解决农村环境保护无人管、无力管的问题,大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是加快环境监测、监察、信息、辐射管理、统计、宣教等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六是完善环境政策法规,争取尽快出台《**省环境保护条例》和启动《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工作,制定相关环保法律的配套实施细则。

(三)积极推进机制制度创新。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机制制度创新,突出解决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提出了完善环保责任制等四项制度。在这一阶段,要重点抓好这四项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同时,各处室、单位也要结合实际,对现行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按照“废止”、“修改”、“建立”等不同要求,分类处理,尽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全省环保政策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要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推进我局效能建设。

(四)认真搞好活动总结。要在开展好本阶段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为巩固和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起草好总结报告,对整个活动的基本情况、成效与不足、主要措施和努力方向等作出全面总结。二是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开展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完善整改措施。相关事业单位要接受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满意度测评。三是组织开展好评先评优活动。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身体力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带头深入学习,带头整改落实,同时加强对分管单位的工作指导;各处室、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责任,统筹兼顾,把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抓紧抓实;局活动办要精心组织计划,加强督查指导,及时检查、通报整改落实进展情况,并适时组织“回头看”和补课工作。要结合春节慰问开展好送温暖活动,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

现阶段环境问题篇7

[关键词]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分析;展望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261-01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频繁的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过多的影响,为了协调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针对每个时期的现状,国家都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人类的社会活动进行限制和计划,以便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具体的限制人类的社会活动包括工厂的节能减排,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资源能源的最大化,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已经被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具体分析,对环境保护进行合理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指导意义。

一、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过程

环境保护现状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规划。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较晚,环境保护意识由淡薄到重视,环境保护规划也是从空白开始,历经了多个阶段。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变化,可以将环境保护规划分为四大阶段。下文将会详细的分析说明各个阶段的内容及其特点。

1.1 探索阶段

1973年到1982年,这段时期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探索阶段。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大会对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规范说明,这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开端,意味着我国在这一方面不再是一片空白、零散的局面,开始总是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全面化的道路。大会首次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总体指导思想,但是由于缺乏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经验,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偏远地区的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工作还无法详细、深入地进行。

1.2 研究阶段

1983年到1988年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研究阶段。在本阶段,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提到工作日程,被归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参考指标。国家政府部门和一些科研机构,开始着手对环境保护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探究,并获得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1.3 发展阶段

1989年到1995年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阶段。在本阶段,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不是单一的工作活动,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本阶段从单一的环境保护开始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源头进行控制,开始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

1.4 深化阶段

1996年至今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为深化阶段。在本阶段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开始对各个环节都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计划,并且规划的可行性得到极大地提高,这使得对于环境的决策和管理越来越具有科学性。

二、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上文中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随着环境保护进程的加快,在规划上也暴漏了一些问题。

2.1 环境保护规划还局限于对局部的研究

由于环境保护是一项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我国的环境保护起步晚,对于环境保护规划还停留在对区域的局部化、问题的局部化、环节的局部化。首先,在规划的总体性上还无法与具体实施的地方规划相适应,在具体的实施时间和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冲突。在国家具体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基层的实施机构的采取的行动和手段衔接出现问题,在具体工作的重点和问题的划分无法做到统一,这使得国家制定环境保护的目标无法实现。

2.2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决策支持系统尚不够完善

由于决策支持系统不健全,这使得环境保护的分区规划和分类指导无法得到最大的发挥。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规划决策支持系统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和数据支撑。首先,需要对收集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对环境统计的数据涵盖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影响政府部门对环境部门的据侧和规划,从而影响环境保护的进程。

2.3 环境保护规划具体的实施手段较少

由于现阶段的经济条件的限制、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空间调控能力较弱,导致对环境保护规划采取的措施较为单一。我国的环境保护还局限于对环境污染的防治阶段,最对企业或者个人的行为只采取了禁止的行为,对企业和个人的具体要求较少,政府对于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和停留在积极引导和一些鼓励性措施上,对于这些措施具有规模小、力度低等局限性。

三 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发展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机制

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由于我国的相关立法时间较早,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落后,迫切需要修订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得环境保护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等相协调。在修订法律的同时,还需要补充制定《环境规划法》、《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等一些列的法律,以完善法律体系,确保它的法律地位。

3.2 设区的市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通过宏观的环境战略规划,进行谋篇布局,通过相关信息的反馈实现环境和城市发展以及土地使用的总体规划,缓解在环境保护中的经济增长与其相冲突的地方,对环境保护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经过上一层政府机关的审批,便于对环境保护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更能适应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的规划内容包括相关的文本,图等的说明,以便于完成相应的指标。

3.3 规定具体的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部门

首先对环境规划的实施部门进行职能定位,做到责任问责制,增加环境规划的可行性,使得相关规划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可以做到职责分明,以便于具体的环境保护规划更好的执行。

四 展望

通过参考和借鉴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结合中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实际情况,可以修正和指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法律法规,进行设区的市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加强人民群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更加规范和科学,逐渐的走向全面化、系统化。

结束语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些问题展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惩罚力度不够,污染处理的成本太高难以运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摆设,相关的法律规划的制定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法律管理机制,强化市级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完善国家和具体环境规划的联系,强化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完善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一定可使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更完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董伟;张勇;张令;阎振元;张晓光;何远光;严良政.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分析与展望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10(06).

[2] 於方,董战峰,过孝民,曹东.中国环境保护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10).

[3] 金瑛,郑毅,丛峰,王海洲.环境保护规划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作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0(06).

[4] 符云玲,张瑞.中国环境保护规划制度框架研究[J].环境保护.2008(24).

现阶段环境问题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环境管理和环境建设提供系统的依据。其主要方式是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同时对影响环境的各项因素测定其代表值,然后对其综合分析。进而确定环境系统的污染程度及其污染的变化趋势[1]。

环境监测分析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的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环境监测任务相对应的有了极大的增加,环境监测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根据现有的相关资料,总结出环境监测现行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期为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

我国环境监测从1973年起步,到现在有日趋成熟的趋势。其大致的发展阶段可概括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

1.1起步阶段

我国环境监测1973年起步,该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该项会议审核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以及环保32字方针,是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第一个规定,此之后,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正式起步[2]。

1.2 调整巩固发展阶段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主要为20世纪80年代,该阶段,我国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四个级别的环境监测站,对于常规监测项目,开展例行监测。1983年,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被明确的提出,同时制定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战略方针。至此,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工作进入全面的发展阶段[3]。

1.3 充实提高深化阶段

我国环境监测的提高深化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阶段对环境监测的各项具体工作、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做法,同时将环境保护等思想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将环境监测纳入法制轨道,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量大举措,提出环境分析、环境监测方法现代化研究等 [4]。

2 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已经经历过30年,已经发展提高到一定程度,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的形式也随之改变,每个阶段都会面临着一些严峻的考验,譬如2013年全国大面积出现的“雾霾”现象。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应对现阶段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环境监测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较晚,而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监测任务相对严重,而我国监测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导致监测站的工作效率跟不上实际需求。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我国环境监测面临的2个主要的问题:一是监测仪器设备欠缺,二是监测实验用房不足。

对全国而言,大部分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均不具备满足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实验用房等基本条件,甚至极个别的省辖市因缺少实验用房,无法拓展正常工作需要的新增监测能力。

2.2环境监测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国际上较为广泛应用的环境监测技术及监测系统包括:

1)化学分析法:重量法、容量法等,仍广泛运用于水质监测的DO、COD、BOD、酸碱度、总硬度等指标当中;

2)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放射性分析法、仪器联用及新技术(如GC-MS,HPLC-MS,FIA)等;

3)3S 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较晚,对于国际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受制于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经费短缺等因素,还未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生态系统监测系统,无法有效的为各地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2.3监测人员不足及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人员不足及素质不高成为另外一个制约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监测人员不能及时的完成环境监测的任务,导致环境监测的基础数据薄弱,限制了在环境监测数据上发展的各项工作。

1)人员不足

这个问题是相对的于环质量监测的工作量而说。环境监测的工作量由1999年至今提高约10倍,监测因子提高到109项,监测频次提高到每月一次,而1999年时监测因子仅为25项,频次为两月一次。

2) 素质不高

当前环境监测已经不仅仅需要对环境项目进行常规监测,同时需要扩展各项业务,开展新领域,但是,监测站现阶段的人员普遍的专业和学历结构不合理,仅能满足日常监测需求,关键岗位人才断层、复合型人才缺乏,技术领域缺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甚至极个别站因缺少技术骨干,出现新购置用于扩展新监测项目的大型仪器无人操作等现象。

3 解决措施

根据国务院提出环境监测发展的目标: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要达到国务院提出的环境监测的目标,同时自身发展,本文针对环境监测中现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供广大环境监测的研究工作者参考。

3.1 政策支持

环境监测需要发展,离不开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没有政府的支持环境监测就得不到发展;同时为了建立陷阱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政府机构则需要出台相关的环境监测条例,引导环境监测的发展,出台相关的环境监测条例有以下两个好处:

(1)规范环境监测的行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权威性。提高环境监测的公信力;

(2)不仅仅对国家环境监测部门可以起到规范作用,同时可以约束一些地方的、社会的监测部门,落实环保监测功能的界定;

环境监测需要发展,需要得到经费、人才、设备、机构等各方面的保障,而且政府的政策支持是这些保障的前提条件[5]。

3.2标准化建设环境监测站

环境监测站的基础设备设施是实施工作的保障,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严格要求;环保部应出台指导文件,各地环保部门应狠抓落实达标建设计划。切实提高各级环境监测站的综合实力,硬件是基础,应当优先解决。

3.3提高监测队伍整体素质

要提高环境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增加监测人员编制,公开招聘各项技术人才,壮大、补充环境监测队伍;

(2)加大环境监测人员对国内外先进监测技术及理念的培训,掌握各种有效的监测技术与方法;

(3)构建新型人才管理机制,吸收人才,留住人才,确保核心人才的有效投入。

3.5 推动减排监测考核

国务院提出污染物减排的明确要求,认为其为各项环保工作的重心。因此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是当前环境监测的首要目标。

4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工作日益繁重,总量减排、污染源普查、土壤/水质/大气调查等重要任务主要落实在各级环境监测站;另一方面,环境监测的社会需求、公众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日益显现,环境监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一步强调了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6]。

参考文献:

[1] 刘卫先.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中国环境监测,2009(3):5-10.

[2] 党瑞华.浅析环境监测在污染减排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22): 172-174.

[3] 郜宗智,郑梅.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督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16-18.

[4] 彭刚华,梁富生,夏新.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 中国环境监测,2006,02:46-49.

[5] 柏仇勇,黄卫,姜勇.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的构想[J]. 中国环境监测,2007,06:1-4.

[6] 徐丽. 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 环境科学导刊,2010,S1:115-118.

上一篇:金融投资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电子商务财务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