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8-01 02:13:42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 要】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出发,分析了我国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针对其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03-02

一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其使命和任务就是提高全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其不仅要注意与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衔接,还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更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思想性,视野更开阔,是为了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教育部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为《课程要求》),指明:“大学英语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体系,它包括外语教学理论、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实际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英语课程。”《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希望其在今后社会生活及工作学习过程中利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也要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不断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能力,为我国今后的国际交流及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主要表面在以下三方面:(1)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发展、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能力。能否让大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被认为是培养、提高以及发展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所在,即要把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落实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这正是大学英语教学区别于中学英语教学的独特之处。

二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我国应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放在首位,以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但反映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学科定位模糊,目标意识不强

蔡基刚教授指出:外语教学不仅包括英语教学等语言教学,还包括非英语专业外语教学与英语专业外语教学,而大学英语教学就应归为其中的一个分支。语言与语言教学的差异性,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研究的差异性越来越受到研究大学英语的学者们的关注和认同。其中,语言学是以研究语言本身为根本出发点的,而语言教学则更侧重于研究如何教好、学好语言,在语言教学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大量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方法、研究方法。若能解决学科定位这一问题,那么其他问题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把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事实上,教师与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刘蓉的研究发现:61.9%教师认为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素养能力是教育的关键,而55.6%学生则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导向是应试教育。

2.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有时会片面追捧某种被认为是万能的教学方法。但从实际角度出发,不存在万能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段,如果不能从学生的需求、能力、综合水平出发,就不可能找到一种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而从教学手段来看,虽说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绝对不能片面夸大这一作用。

3.过程性评价较为缺乏

《课程要求》中不断提到,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教学评价,而教学评价则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作为一次性评价的终结性评价,

它并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相反,形成性评价则把学生对于大学英语学习兴趣、爱好以及活动的参与度放在首位,并不断改善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而这些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表演、演讲及辩论)能大大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活动的合作精神等。由此可见,这种只注重阶段性或纯知识性的单一性评价模式对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是极其不利的。

4.教师反思意识不强,师资力量薄弱

束定芳、庄智象指出:“只有在交际、实践过程中才能展现出语言的生命。”而作为语言课程特性之一的实践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需要充分得到体现的。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则为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坚持以教学实践为根本出发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诸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如部分从业者仅仅凭感觉来进行教学,理论知识极度缺乏,教师专业素养及综合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而这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反思意识薄弱,对于学科的定位和理解不透彻,许多教学实践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徐继存指出:只要上好课,教好书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一点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习惯性特点。这种“非理论教学实践”严重阻碍着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师资力量极度短缺这一问题导致大学英语教师普遍任务量过重,而他们急需提升专业水准、等待进修,事实上却很少有机会进行高质量的进修和专业的培训。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压力不断增大,不得不归因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扩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力量大学英语教师应接受定期的、专业的进修和培训,师资力量的提高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另一重大问题。

三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1.加强学科意识、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加强学科意识、确立学科定位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只有坚持语言教学与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不断融合才能明确大学英语的学科归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英语教学步入科学、有序、积极发展的轨道。大学英语教学只有以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挥作用。

大英教学的目标不应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语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与“用”不可分离,并非在校期间学英语,毕业之后用英语。而是边学边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同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不应单纯追求“多”,而应追求“实”。

2.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从最初的培养大学生阅读能力不断转向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过程的顺利转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首先,要把重点放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改善具体实践的语言环境,广大教师要不断设计、参与课内课外的互动游戏,精心编排各种活动;再次,要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语言实践、相互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就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的启发、知识的引导以及互动式的语言实际交流上;最后,从事外语教学的广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其他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积极开展、探索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

3.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

第一,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学以致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上的实践应用能力测试,目的在于及时、高效地了解学生最新的学习动态,不断改善、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二,不断探索、建构多元教学评价模式。广大教师在关注学生综合英语技能的同时,还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情感的表达、智慧与潜能的开发、意志品质的磨砺和学习兴趣的倾向性等方面。第三,教师要做到想评价学生,必须先评价自己。广大英语教师要努力认识到,对于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控制是不合时宜的,必须从固有思维中走出来,从根本上意识到教师绝对不是学生学习效果唯一的评价主体。第四,继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思路及策略。如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将阶段性测试、学生自主学习笔记和记录、课后练习、综合实践等纳入到形成性评价中,结合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第五,学生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总之,在教师的辅助下,大学公共英语的评价模式将走向以学生为中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性应用与文化性渗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着重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为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英语教师的专业及综合素养,各高校要做好相应的规划,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不断放宽教师的进修条件,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多媒体操作能力等。另外,要不断坚持大学英语师资培训的目标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适应这一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是学习型教师,要不断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希望能建立一个大型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吸取各方教学资源的优势,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此外,为了能使广大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还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化并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待遇。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刘蓉.学生与教师对比视角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徐继存.“非理论教学实践”及其批判[J].教育科学,1995(3)

上一篇:高校学生公寓消防安全隐患及措施 下一篇: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专业标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