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

时间:2022-08-01 01:09:14

浅议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

在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各类选文中,以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童话、寓言等不同样式的文学作品居多。即使是课外阅读,学生接触最多的也莫过于小小说、精短散文、诗歌等优秀文学作品。因此,笔者认为既然学生有那么多的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认知与感受,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就不应一味局限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应结合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赏析,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尝试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

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文学创作与平时作文的区别:从叙述表达上看,平时作文要求习作者能进行简单地叙事、写景、抒情、描述和议论,而文学作品的创作要求明显略高,即无论叙述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特别注重突出语言的文采和神韵;从题材来源上看,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平时作文的题材虽然同样都来源于生活,但二者却有本质区别,平时作文一般都要求真实地反映生活,而文学作品则要求不同于生活,即高于生活,让感人之处更感人,美好之处更美好,从而使读者沉醉其中。这就要求习作者必须运用独特的视角、求异创新的思维去体味现实、捕捉灵感,对现实场景中的人、事及内心世界进行细致、创造性地描述与记录。

其次,授之以法。在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时,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课内外阅读中,广泛涉猎文学作品,深入品味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要想尝试文学作品创作,必须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从形式上看,文学作品可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四大类。这四大类文学作品,在初中课本中大多以单元形式出现,如苏教版八上第一单元以“咏物抒怀”为主题,第四单元以“小说之林”为主题,集中选取了五篇小说;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九上第一单元集中安排了五首中外诗歌等,我们在反复阅读品味、领会其语言、架构、立意上的独特性之外,还要注意区分它们与平时作文的区别。此外,还应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定量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因为这些作品选材大多贴近校园生活,学生比较易于接受、理解。广泛阅读,是走向文学创作的第一步。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文学创作的窍门自会了然于胸。

二、用文学的视觉观照生活,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文学的触角是丰富细腻、别具特色的,它能见常人未所见,感常人未所感。如冬天的济南,在老舍的触觉里是温暖而舒适的,鲜艳的花朵,在为时事感伤的杜甫眼里仿佛溅满泪水。生活中,即使是不易被人觉察的眼神、玩笑的话语,只要我们用文学的视觉加以观照,就能发现其中的真与假、美与丑,进而加以讴歌或鞭挞。

三、用生动传神,富有特色的文学语言,抒发见闻和感受

文学作品能够打动人、启发人,不单是内容的精彩,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具有形象性、含蓄性、情感性和技巧性四个特点。形象性的文学语言,重在通过刻画描写以展现事物、现象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神韵,力求具体、恰当、鲜明、生动,积极营造如在眼前、境像逼真的艺术效果。如,朱自清笔下的春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文学语言的含蓄性,不仅在于表达得曲折委婉,更在于涵义的深厚丰富。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含而不露,深而不浅,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反复品味、咀嚼。文学语言的情感性,主要是通过词语、句式、语调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例如,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处这样写到:“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语言平实,语调缓慢,语气沉重,富于情感,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深沉愤慨。文学作品语言的技巧性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用文学语言抒发见闻和感受,才能引人入胜。

四、借助联想和想象,艺术的再现生活的真实

创作文学作品,必须对生活材料进行认识、分析、选择、概括,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才能进一步完成由个别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大胆的联想、想象进行虚拟、虚构,从而描写和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可能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件,从而塑造出艺术形象。如,“中国同梅树一般,看它衰老到腐朽不成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作者把丰富的联想化作了精彩的比喻,籍此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表达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只要多读文学作品,经常用文学的视角观察生活,用文学的语言并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抒发见闻与感受,学会艺术地再现生活真实,就一定能写出真正的文学作品。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浅议 下一篇:课外阅读,叩开孩子诗意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