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2-08-01 12:58:51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制作领域掀起了一场数字化革命,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其发展的方向分析,简要地阐述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系统 线性编辑系统 数字化

计算机多媒体软硬件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以数字化为主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日益完善和成熟,从而也以它特有的魅力日渐在电视节目制作中越来越受欢迎,其以低成本、高效率和效果变换无穷的优点必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手段。这是影视等传播技术改革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了解其发展前景,加快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节目制作领域中的开发和推广。

一、非线性编辑系统代替线性编辑系统的必然趋势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使用数字存储媒体对数字视音频进行编辑的后期制作系统。它以计算机和视频卡为硬件平台,以硬盘为记录载体存放数字化的视音频信号,编辑时可以不依视频信号的记录顺序而任意的存取某一段需要编辑的视音频数据。它是数字化时代到来带给电视节目制作手段的必然产物,与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相比,它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一)电视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按照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计划,2010 年,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以及卫星、有线传输实现数字化,地面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数字电视接收机得到普及,2015 年全面数字化。现在,视音频录入和播出设备已经开始数字化,数码摄像机、数字电视等已逐渐成熟和普及。我们需要通过这些数字摄录设备摄取素材,然后要对节目进行数字化播放,为此,我们的中间环节,也就是编辑过程也需要一个数字化的编辑过程。非线性编辑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包括了数字压缩、数字存储、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使编辑制作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处理过程是数字式的,在素材采集、节目输出、素材格式转换和特技生成时,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一些损耗,这些损耗是由模拟设备播放素材和模数及数模转换时造成的。一旦素材数字化后,实际编辑过程完全由数字化信号处理,无论对录入的素材怎样进行反复编辑和修改,都不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而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需预卷和反复走带,在加特技、动画、字幕时还要进行多次复录,这些都会导致磁带磁粉脱落,降低视音频信号质量,这一点上非线性编辑系统明显优于传统编辑。

非线性编辑系统存储的每组数据都有相应的位置码,剪辑时可以通过拖动时码线和逐帧按键等操作精确地找到所需画面,再通过时码线和时间标尺精确定位素材剪辑的出入点,无需磁带预卷,消除了时基误差,能精确到一帧不差。该系统还能实现传统系统无法完成的一些操作,如利用系统中时间扩展或压缩的功能,可以使一段在时间上与口型动作不很吻合的配音完满地与画面同步。

3.具有强大的编辑功能,丰富了电视表现手法

一套完整的非线性编辑往往有采集、剪辑、特技、字幕、动画等多种功能,它所产生的丰富美妙的特技、字幕、动画及音频特效,可全方位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产生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在编辑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预视”,很直观,可以随时激发编辑人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传统编辑模式下,制作过程必须按照节目的先后顺序进行。如果需要插入的新内容和需要覆盖的原始内容长度不一致,就得全部重新编辑。这样对于一些拍摄周期长、拍摄素材多、节目时间长的节目来说,就很不方便了。而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节目编辑时只是建立素材播放时间列表,因此可以随意调换窗口的任何片断的顺序,可以反复修改其中的任意片段。

5.节约经费

传统的线性编辑设备包括编录放机、特技台、调音台、字幕机等,大型的演播室还必须有视频切换台、矢量示波器等许多复杂的硬件设备,而非线性编辑系统只需装有视频卡和非线性编辑软件的计算机就能实现传统线性编辑的所有功能,相比之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设备所需的费用要少得多。传统系统使用几年后其技术性能、设备质量等都会大打折扣,有些设备因机械严重磨损、部件老化或者由于电视技术的发展不得不废弃。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硬件可以很容易地升级,且维修和维护简单方便,这都大大节约了费用。

6.联成网络,资源共享

由于非线性编辑的数字化特性以及系统的易扩充性,非线性编辑容易实现资源共享。如果建立了非线性编辑网络,可以在多台机器上同时调用素材库中的素材,分段地对一个节目进行制作,大大地节约了制作时间;更主要的是能实现在一个电视台节目中心,甚至全国范围的电视节目制作部门间,很多节目素材可以共享,制作人员和制作技术也可以跨区合作,这是传统编辑模式无法想象的。

二、非线性编辑系统完全取代线性编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线性编辑技术比较成熟,操作比较简单

传统线性编辑已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使用了近四十年,经过多年发展, 技术已相当成熟,硬件稳定性高,制作过程简单直观。在电视新闻消息的制作中,一般不要求复杂的表现手法,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在传统的编辑系统上一般只需剪辑一遍即可完成制作,不会因需多次剪辑损伤图像信号质量。因此,对电视新闻消息而言,传统编辑系统在制作时效上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还有在现场直播时,要求录制设备的响应速度实时,在这种情况下,也经常用到线性编辑系统。所以线性编辑系统以其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以及实时特性在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

(二)非线性编辑系统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1.存储介质昂贵

不知大家了不了解,一秒钟没有经过压缩的PAL制视频画面需占据30M磁盘空间,可以想象一下,1部60分钟的电视片就需要110G存储空间,把其压缩成AVI格式,一部60分钟的素材需要十几个G的空间,这也就是说,好几百元一个的80G硬盘,只能存上四个小时左右的素材。与使用磁带相比,这样的花销是多么地昂贵。

2.字幕功能有待完善,特技生成不实时

虽然非编系统都具有字幕机的功能,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字幕机,很多技术很不成熟,通常只能制作静态、滚屏、唱词等几种常规字幕,而且很不稳定。特技也存在一些问题,系统提供的实时特技十分有限,往往不能够满足制作者全部的要求,而且由外挂插件提供的特技效果通常不能实时工作,影响复杂效果的制作进度。

3.性能还不够稳定

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计算机作为工作平台,硬件和软件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此外由于PC 机本身的稳定性就不是很好,再加上目前国内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生产厂家较多,不够规范,部分产品性能较差,稳定程度不够,当负荷重、数据量大的时候极易出问题,容易出现“死机”,使数据丢失,每次做节目都让人感觉很不安,严重影响制作的情绪。

(三)无磁带化难以实现

非线性编辑系统都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而目前电视节目的前期拍摄的记录介质仍是磁带,最终也是用磁带录像机播出节目。这样一来,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节目制作时,必须先将磁带上的素材转到硬盘上,节目制作完成后,再把节目转到磁带上。这一过程显然既麻烦又浪费时间,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彻底的方法是从前期到后期再到播出实现无磁带化。这就意味着要更换从前期到后期的整个电视制作设备,首先,更换这些设备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势必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再者,硬盘摄像机还不成熟;还有,非线性编辑系统有限的存储容量,决定了不能像录像带那样存储太多的节目内容。因此,无磁带化在短期内很难实现。

(一)加快网络化进程,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化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发展的趋势,但目前非编系统的网络化还局限于局域网、小规模资源库的范围,还无法达到真正方便快捷的广域范围的非编资源共享,要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要达到高效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高速网关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所需的素材。同时,也要求网上站点必须兼有快速编辑的功能,并且要求所有操作全部实现实时操作。

(二)降低压缩比,实现无损压缩

测试表明非线性编辑系统以6:1的压缩比压缩后的视音频信号基本可以满足目前各类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要求。现在多数系统已经可以做到以1.6:1甚至1.3:1的比例压缩,基本上分辨不出压缩的痕迹。随着对信号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视音频板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线性编辑应该向更小的压缩比努力,实现无损压缩。

(三)实现与数字摄录系统兼容

就现状来看,国内多数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M-JPEG 压缩算法,但是市场上却没有一种采用该算法的数字摄录系统。这就意味着来自现有数字摄录系统的素材必须经过再解压再压缩后才能被非编系统编辑,无疑要造成信号损失,如果压缩算法相同,则可以直接进行编辑,减少无谓的损失。

(四)向高清时展

出现高清数字电视技术不过数年,但已有大量商品化的高清产品和应用,虽然高昂的价格成为高清设备广泛普及不可逾越的障碍,但我们应该看到,高清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高清技术标准的完善和更多厂商加入竞争,高清产品的普及和播出必将实现,所以节目的制作系统也应该向高清化发展。

随着数字化电视系统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将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虽然要使其完全取代非线性编辑系统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这一发展趋势将在不断克服非线性编辑系统现阶段存在的不足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现在已经有很多开发者在朝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正确发展方向上努力,使其优势进一步突显,发展前景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新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查斯娜,喻革武.21 世纪教育技术与非线性编辑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0,(6):67-69.

[3]唐锋.电视节目后期编辑中的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J],中国有线电视,2004,(8):84-86.

[4]赵笑岩,薛淑玲.对电视非线性编辑的几点看法[J].理论观察,2005,(3) :115-116.

[5]杨丽萍.浅论数字影视节目的非线性编辑[J].山西电子技术,2006(2):82-96.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上一篇:略谈“反倾销规避”对进口方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信息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