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的非线性叙事手法解析

时间:2022-08-31 08:25:17

《黑天鹅》的非线性叙事手法解析

摘要: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探讨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新作《黑天鹅》中运用的多种非线性叙事手法。认为《黑天鹅》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结构都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叙事特征,其叙事手法独特,不愧为导演耗时十年打造的芭蕾世界中的惊悚片。并于惊悚中隐喻着丰富的寓意--自我角色的急剧冲突会打破生命的平衡,但人格分裂的自残背后或许也存在着某种纯精神的价值,那就是人内心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非线性叙事;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寓意解析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01-01

电影的非线性叙事命题是从“线性”一词开始的。对线性叙事,杨世真在《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线性叙事乃是一种经典的叙事方式,在叙事时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时间的连贯性、情节的因果性,在这种叙事观念的背后包含着对世界的秩序感和确定性的信念和诉求。”①“非线性叙事”是相对于“线性叙事”而言的,如果说线性叙事是传统的经典叙事模式,那么"线性叙事"就自然呈现出一种反传统的姿态,它的表现方式天马行空、多彩多姿。故事的零碎、时空的错乱、人物关系的繁复、情节的多线条发展,这些与“线性叙事”背道而驰的因素自然就成为了非线性叙事的重要特征。

1.多重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电影叙事中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因为电影与文字文本相比,作者的身份更加多重化。从编剧到导演,从摄影师再到剪辑师,所有的角色都参与了电影的制作过程,他们都是影片的作者,他们各有聚焦,这会导致影片叙事出现多重视角的现象。影片《黑天鹅》中的叙述视角就是如此。

首先,影片运用了“内聚焦叙事”,即叙述者=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叙事,这种叙事角度的特点是叙述者的感知和了解仅限于自身。从一开篇的梦境和随后妮娜在车厢里看到的另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这两个场景来看,我们说叙事者首先是剧中人物之一--妮娜。片中有很多镜头是透过妮娜的眼睛展示出来的。最明显的就是在酒吧中妮娜从洗手间换成黑色吊带后出来寻找莉莉并在远处看着莉莉将药丸倒入自己喝的杯子中的一幕,很明确的告知我们视角的出发点就是妮娜,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借助她的眼睛看到的,观众跟随她的视角而去看故事、去了解剧情。而且我们注意到整个影片最多的就是妮娜自己的幻境,这些幻境都是在她的脑海中进行的,她以她有限的视角去观察故事,我们也紧随她的视角。

其次,整个影片从宏观上说更像是存在一个“大摄影师”,一个完全孤立在故事之外的人的视角,他洞悉着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是一种全知的叙事。

纵观影片,《黑天鹅》的叙事角度并不单一,综合运用了零聚焦和内聚焦的叙事方式,而且在内聚焦中,叙事者还有变化。这种非单一的叙事视角正是非线性叙事所喜爱的。因为叙述者的多角度建构可以与观众建立起复杂的叙事关系,影响着观众参与影片叙事时不同的介入程度,从而使得影片更加具有魅力。

2.非线性空间叙事

在电影的空间叙事中,电影的基本空间元素推波助澜,能起到丰富电影的非线性叙事表现的作用。在这里,我们着重探讨非线性空间叙事与景的关系。景,是空间电影叙事的最小单位,指荧幕上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是一种纯空间的元素,没有时间维度。景,直接一点来说,就是电影空间的直观画面呈现。在电影的非线性叙事中,通常采用一种间接的表现手段,让叙事显得不那么直白,以达到一种曲折离奇的观赏效果。具体说来,这种间接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景的提示作用,也就是通过作者主观的空间提示(如景物或物件的提示)来引起观众注意,以达到衔接上下叙事的作用。

影片一开始用聚光灯给舞台中的妮娜的舞蹈梦境一个特写镜头,由其舞蹈和表情引出一个梦境之谜:一位白衣芭蕾舞蹈演员在灯下轻盈的旋转,她笑意盈盈、无忧无虑。突然,她出现忐忑的神色,她感觉有人在窥伺,受到惊吓的她向黑暗中张望。她一边移动一边左顾右盼,越发不安。但是什么都没有,她停下来松了口气,劝慰自己,刚才不过是自己的想象罢了。

其次,就是景的暗示作用。也就是通过景物的暗示,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绪。影片《黑天鹅》中运用镜子来反映了妮娜的在追求扮演《天鹅湖》领舞的过程中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和人格上的分裂。

在电影中,使用景的提示、景的暗示,达到文字文本的描写功用,这是特有的电影空间表达,也是非线性叙事的空间呈现。

3.复调式的叙事结构

《黑天鹅》中采用了复调式的非线性叙事结构。电影的复调式叙事结构是一种多线叙事的非线性结构方式,故事一般有叙事、心理、梦境、哲理等多条线索,各线索属于不同领域,可以同时发展,相互交织,相得益彰。复调式结构着眼于影片内涵的表达,除了有形的叙事主线之外,交织着无形的内线索,或是一种哲理、或是梦境、又或是心理线索。

3.1 叙事线索。影片中的叙事线索分为两条:一是单纯的舞蹈叙事,二是立足于真实世界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线。在第一条叙事线索中,主要是讲述妮娜如何从只能扮演白天鹅到可以同时扮演白天鹅和黑天鹅的努力和转变过程。它是一条较为单纯的发生在芭蕾舞台上的线索,仅与舞蹈有关。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生活中妮娜必须面对的就是母亲的管制。片中的母亲是一个极为严厉和苛刻的冰冷角色,她期待着妮娜的成功并监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这种监控已经深入妮娜的骨髓,像是一个紧随身后的魔咒,成为了妮娜无法自我打破的一个最大的现实障碍。

这个打破障碍的过程导演安排了一个和妮娜长得很像的莉莉来帮助完成,从妮娜抢过母亲不放手的外套和莉莉夜晚去酒吧开始到她吸完和莉莉纵情跳舞,然后带莉莉回家不顾母亲的叫喊和阻止,插上门插与莉莉的。尽管最后一个阶段似乎都是在妮娜的幻境中完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妮娜终于摆脱了母亲的监控,她随后砸碎了床头的音乐盒和一屋子的毛绒玩具。事实上,到此为止,她在心理上也同时完成了从美丽、矜持、冷若冰霜的乖乖女到放荡、妖艳、有魅惑力的邪恶女的转变,完全释放了自己。这意味着,她可以同时演好两个角色:黑天鹅和白天鹅。

3.2 心理线索和幻境线索。从心理角度上来说,《黑天鹅》展示的是一个芭蕾女演员对于艺术的完美追求是如何导致她自己精神分裂的。而我们知道导演耗时十年,想要打造的是树立于芭蕾世界中的惊悚,这一目标规定了影片在幻境上的大量使用。稍微留意,我们不难发现片中的心理线索和幻境线索是交替展开的。或者说,幻境上的惊悚往往意示着心理上的变化,而心理上的变化又通过各种幻境展现出来。因为片中的幻境大多是在妮娜的脑海中发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种心理上的活动显现。二者的交替展开是《黑天鹅》获得成功的一个叙事策略。

3.3 哲理线索。妮娜从自我的定位(扮演黑、白天鹅)到面对这一定位的自我挑战和矛盾再到自我分裂和超越,整个过程就是一部心理导演的影像,在感受到惊悚和震惊之后,影片的最后,妮娜告诉我们说她感觉到了什么是完美。如何理解这个完美呢?的确,每个人在偏执着某种完美追求时,尽管再变态、再强迫、再分裂,都有别人所无法理解和体会的高度,外表呈现出来的受虐也许存在着一个独有的空间,那个空间是完全自我的和纯粹的,值得去为之付出代价的。

但是,回过头来,当我们冷静地再去思量一切时,或许会得到另一个领悟:压抑中的善不是真我,释放出的恶也不是真我。影片最后的平静和回归才是真我的状态,这才是妮娜说的完美。不压抑,不偏激。关注自我的真实存在状态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自我,这是影片静下心来告诉我们的,也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哲理线索--主体性的找寻和平衡才是完美。

参考文献

[1] 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 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诗学 [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申丹.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高中教育质量的审视 下一篇: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