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海德格尔关于“时间问题”的回溯性探究

时间:2022-08-01 12:36:33

康德与海德格尔关于“时间问题”的回溯性探究

【摘 要】时间,或说时间形态――因时间的本质意义,准确地说,意蕴,是隶属于“存在”本身的;而我们在当下的”时间“言词中表达或谓述的这样一个“时间”只是在外显或外观的意义上所把握的“时间”形式或者说“时间”观念、“时间”理念和“时间”概念。

【关键词】康德;海德格尔;时间问题

通俗意义上而言,我们更喜欢在朝升夕落的天数变化的中间基础上对长短(或宏观微观)两个尺度方向上做无限的量化规定,并以此种量化规定本身的可规定性来定义时间――是为物理时间,而此一时间只具有科学上的可测度即认知意义――即就“看”而言;却无法表明时间之为时间,本身为(二声)什么、如何如此。故在此先就必然挣脱开主客的认知思维而接入正确的问题轨道;亦是在此,对康德与海德格尔对于此同一主题的相关论述或看法作出区分将是必要的,因这一区分直接关乎:是在固执的主体性思域中不得门路还是在存在论式的问题指引中挣得门路。当然这一区分将是以其本身的问题关联为导向甚至是指引的――本文也意图经此完成此一区分之体验,如若海德格尔对于时间的看法确乎能着眼在 “看法”本身之上的话。

康德将“时空”归为人类的先验感性形式,即主体对外在对象的先天构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其前提部分;亦是在此,“时间”在曾经的物理学意义上的实在性被瓦解,成为人类主体对客体进行认知的内在条件,而与外部实在无涉,虽然康德将其感性形式冠以“先验”之名而意图保证其先天的普遍必然性(在主客区分的绝对意义上,其普遍必然性确已得到保证),但是,作为感性形式的“时间”仍有一个隐而不明的问题,即这一“时间”,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于其中的“时间”,从何而来?也就是说,康德在论证完其普遍必然性(也即逻辑必然性)之后就就此止步而将其作为既成条件来加以接受,并就此停止追问可能是更为重大的问题――来源问题!

亦即应从“应当如此吗?”转回到“为何如此呢?”(其中“为何”有两意,一则是为什么、另则便是如何,若只固执前端则易沦入根据或因果性中,而太过注重后端,则以最终前提的具足而易落入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视域)

当然,这并非康德对于此问题的简单无知而可作解,而是其在”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的前提下必然完成的一次问题意识转换,也就是说这构成康德的基本策略。但这样,并不能最终取消”从何而来“的问题效力,即哲学本身所要求的根本穿透!

那么,“时间从何而来”的回答是否要在接下来的既定思路中追溯到一个如同笛卡尔的“松果腺”一般的生理机能呢,显然不行,问题的复杂在于,当我们说出“时间”或说感知到“时间”时,它更像一个被突然给予我们的一个意识,亦即通常的所谓的心理领域中的某次波动,然而,这一词汇又与诸如“变化”“行动”“差别”“历史”等等――或则词汇概念、或则基本的个体体验、或则物理性社会性的实在指称相互粘连而难分彼此,因而,我们总已在时间之中,但“时间从何而来”的问题则又被我们好奇着、惊讶着,并不断做着小心而不无僭越的探寻,由此,我们可以说我们体验着这个问题,也已在体验着时间(在此,时间开始以其本身而为我们所察觉,并已然先行脱开对象化的认知域而表现为源始的时间性)。

亦是因此,这个问题也构成了一个基本的体验场域――我们迷惑,但也在探问的阵脚上调校着目光可能的方向。这样,我们就进入到海德格尔一再言及(或许还不够完全)的敞开境域中有所听受,而其境遇中的人,也即此在,还在一种运用主体性的感知与理解前的原始中无法挣脱(未知有他,也未知有己),也是在此(一种原始的空间性,即那一再言及的场域便显现出来,故这一“此”也是一时空极化后不待追问与反思的源始无二的时间即空间的时-空!――其也意味着某个界限的临近或者到达!),我们近乎自然的沉浸于一个问题本身――但也是在意识到对这一问题的意识之时,我们便恍然明白我们――一无所知(并非只就此一个问题而言,而是由于问题的根本性瞬间解析掉了世界的逻辑与信念基础,故是一无所知,此类问题也有诸如“我(人)是谁”、“我(人)来自哪里”等,以第一人称为索引却是以全称种属为基础或指谓的),而这回身的一瞥竟是坠落――思想的裂口,突然遮蔽了所有的既定世界――在必然性链条上固若金汤的世界或零落已难知所云的世界,那个已惘然而去、消隐、遁匿,脱手而出的――世界,被陡然的无去,毫无踪迹――我们开始惶恐,因为虚无!

这样看来,我们曾对时间的言说与表达才是那么浮光略表,像深潭上的静水,只有搅起涟漪的微末功夫。但转念思及这扭身而去的失落、未言其实的憾然时是否也应清醒,思之一路走入的一番断崖危殆最后迎面撞上的竟是那绝然让人惶措的无――既无时间亦无空间更无其他――这是真正生活的挑战,也是真正生活的可能(生活在此最先表现为纯粹的时间―空间化境遇,其即是纯粹的生活也是生活的可能前提)。

但是,可能?――是否说的还为时尚早?

参考文献

[1] 海德格尔著,陈嘉映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 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斯图亚特―霍尔的传播学理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 下一篇:科研:言传身教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