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集中育秧操作模式与要点

时间:2022-08-01 12:35:41

水稻集中育秧操作模式与要点

原文作者:高春亭

水稻集中育秧,是指具有一定水稻育秧技能的个人或单位(组织),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对浸种催芽、整地播种、培育管理等环节实行统一操作的育秧模式。通过集中育秧,能有效减轻4月至6月初南方稻区持续阴雨寡照不利天气的影响,减少直播面积,扩大早稻复种面积,助推水稻“单改双”进程,促进水稻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通过集中育秧,能更好地实行统一机耕整田、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收作业等生产操作,有利于从环节上逐步实现经营的规模化和服务的社会化。2012年江西省永丰县进行了825亩的集中育秧示范,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水稻集中育秧模式

1. 播管分开式

该模式由育秧主体组织承担集中育秧工作,农户参与部分育秧活动并提供软盘、地膜等部分育秧物资。这种统分结合的育秧方式,有利于降低管理费用和物化成本,还可降低育秧风险,适合于有劳力而缺技术的农户。

2. 代育式

该模式是农户提供种子,由育秧主体负责育秧,农户不参与育秧过程,只按协议价购买秧苗。该育秧方式适合于在自家附近打工、经商和不愿意育秧的农户。

3. 全包式

这种模式由育秧主体组织并全程负责为农户培育水稻秧苗,农户不参与育秧过程,只按协议价购买秧苗。从理论上讲,这种全包式集中育秧模式是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成熟的标志。但现实是:购秧方担心育秧失败不好索赔;育秧方担心集中育秧的种子多、工作量大、成本高、风险大。因此,推行这种方式还需要一定时间,不可急于求成。

上述集中育秧模式,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户的意愿进行选择,也可相互结合运用。

二、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要点

1. 选定培育水稻集中育秧主体

水稻集中育秧主体是具有一定水稻育秧能力,并能帮助农户进行育秧的个人或单位(组织)。选定培育育秧主体是水稻集中育秧成败的关键,因此,一般应选水稻育秧技术好,协调组织能力强,有较好群众基础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种粮科技示范户或农技人员、基层组织、涉农企业等。

2. 合理安排水稻集中育秧类型和布局

水稻集中育秧类型主要以塑盘抛秧和塑盘机插为主,科学布局,规模适度,以“方便群众,规避风险”为原则,设立集中育秧点,每个集中育秧点秧田面积以5~10亩为宜,以便于统一管理和农户取秧、运秧。

3. 充分做好育秧准备

①选择优良品种。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和农民意愿,选用和推广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主导品种。2012年永丰县早稻主导品种有株两优02、淦鑫203、湘丰优402、潭两优83、陆两优996和株两优4024等。杂交早稻每亩大田用种量:塑盘抛秧2千克,塑盘机插秧2.5千克。常规早稻每亩大田用种量在5千克左右。

②秧田准备。一是做好秧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田块做集中育秧秧田,塑盘抛秧按秧田与大田1∶25~30、机插秧按1∶80的比例准备好秧田。二是翻耕整厢。播种前按南北方向整理好秧厢,秧厢宽150厘米左右,厢沟宽20~40厘米、深15厘米,腰沟深20厘米,围沟略深(20~25厘米),做到沟沟相通。厢面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软硬适中。播种前一周施好秧田基肥,每亩秧田施入25%的复合肥25~30千克。三是育秧物资准备。软盘抛秧每亩大田准备353孔软盘80~90片,长220~250厘米竹拱20根左右。机插秧准备专用秧盘(58厘米×28厘米×2.5厘米)25~30片,地膜宜选用0.21毫米厚的优质地膜。

4. 科学浸种催芽

①晒种选种。浸种前3~5天选晴天晒种3~4小时,可用风选、筛选或水选,清除虫粒、病粒、秕粒,选完种后用清水洗净准备浸种。杂交稻种子饱满度较差,一般用清水选种,以便分级浸种催芽。

②浸种消毒。水温30℃时浸种时间约需30小时,水温20℃时约需60小时。浸种时间不宜过长,实行“少浸多露”。杂交稻种子不饱满,发芽势低,采用间隙浸种或热水浸种的方法,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浸种时用咪鲜胺、三氯异氰尿酸进行种子消毒。[论文网]

③催芽。催芽前,将浸好的种谷冲洗干净,然后用“两开一凉”温水(55℃左右)浸泡5分钟,再起水沥干上堆,保持谷堆温度35~38℃,15~18小时后开始露白。种谷破胸露白后,要翻堆散热,并淋温水,保持谷堆温度在30~35℃。齐根后适当淋浇25℃左右温水,保持谷堆湿润,促进幼芽生长。同时要注意翻堆散热保持适温,可把大堆分小、厚堆摊薄,播种前炼芽24小时左右。遇低温寒潮不能播种时,可延长芽谷摊薄时间,结合洒水,防止芽(根)失水干枯,待天气转好时播种。每次催芽的种子数量不宜太多,要分批催芽,防止“烧包”。

5. 适时抢晴播种

根据永丰县春播气候特点,在3月中下旬“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根据亩用种量和软盘多少确定每厢的播种量,分厢过秤,均匀播种,并用泥浆踏谷。播种完成后,用敌磺钠20克对水15千克均匀喷施到厢面,然后插好竹拱,盖好地膜。插竹拱时秧盘两边各留15厘米左右空位,防止盖膜后影响厢边秧苗的生长。膜四周用泥土压实,防止被风吹开,提高保温效果。

6. 精心管理秧田

①肥水管理。芽期半沟水,保持秧厢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抛栽前3~5天每亩追施尿素2.5~3千克做“送嫁肥”。育秧期间,如果秧苗出现绵腐病等病害时要用敌磺钠、咪鲜胺等进行防治。

②膜温管理。秧苗1叶1心后,晴天中午秧厢两头注意揭膜通风换气,傍晚时盖好。膜内温度以保持20~25℃为宜,不能超过35℃。秧厢过长的,温度太高时除了两头揭膜外,中间也要间隔揭膜,以防烧伤秧苗。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尽量延长盖膜期,促进秧苗生长。经过充分炼苗后,秧龄在2.5~3叶时揭膜,揭膜时最好选晴天下午,厢沟内先灌水后揭开两头或一侧,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或极端低温恶劣天气要继续盖膜。

③适时、适龄抛、插秧。早稻一般3.5~4叶时抛栽,秧龄控制在28天以内,机插秧秧龄控制在20天以内。

7. 有序做好秧苗分配及育秧物资回收

①秧苗分配。播种育秧后,要在秧厢上挂标识牌,标明购秧农户姓名、秧盘数量等信息,避免分秧纠纷。分秧前要提前通知农户及时整好大田。取秧、运秧由购秧农户负责,要尽量减少取秧、运秧过程中的秧苗损伤,不抛栽隔夜秧。

②育秧物资回收。抛秧后应将软盘、地膜、竹拱清洗干净,储存在阴凉处,以备下次使用,节省来年水稻集中育秧成本。

8. 完善相关手续

①索要购种发票。购种时,要向种子企业或个体经营户索取种子发票,并妥善保存,以防种子出现质量问题时索赔有据。

②签订供秧、购秧协议。育秧主体要与购秧农民签订供、购秧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供、购秧品种、秧苗数量、价格等,协议签订时尽量收取育秧押金或育秧款。

③建立集中育秧到户台账。各乡、村、组均要建立集中育秧到户台账,详细记录农户地址、姓名、承包水田面积、集中育秧品种、类型和购秧面积、价格、联系电话等情况,以便核定水稻集中育秧实际面积和兑现补贴资金。

第一作者简介:高春庭 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已先后发表调研报告和科普论文30余篇。联系地址:江西省永丰县农业局 邮编:331500。

上一篇:课外活动谈地理室的建设(1) 下一篇:浅谈黄瓜嫁接砧木和嫁接方式初步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