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人短缺成因的国别分析

时间:2022-07-31 10:39:31

技术工人短缺成因的国别分析

摘要:技术工人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并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美国为例,对该国技术工人现状与原因进行分析,并与我国技术工人短缺原因进行比较,为我国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改进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技术工人短缺职业教育培训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工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国家特征来看,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技术工人短缺问题,这也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将介绍美国技术工人短缺的现状及成因,并着重探讨发达国家与我国技术工人短缺成因的异同。

一,美国技术工人短缺的现状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从1983-2005年,美国技术工人就业岗位增加了120万个,增幅为37%,但是合格的技术工人却不那么容易找。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于2007年对800家制造商进行了调查,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严重缺少技术工人。美国全境范围内的技术工人短缺导致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普遍下降,这对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损害已暴露无遗,如下表。

从表中可知,美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技术工人的供不应求。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97.4%的企业自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据预计,到2030年,美国技术工人的短缺数量将到达350万。有一定技能和教育背景要求的职业,在技术工人短缺方面的问题会愈演愈烈。

二、美国技术工人短缺的成因

(一)退休人口的激增

出生在1946-1964年之间的一代。在美国被称为“婴儿潮”一代。在美国,男女法定退休年龄都是65岁,但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为62岁。也就是说,从2008年起,超过美国劳动力40%的“婴儿潮”一代就陆续开始退休,具有丰富经验的一大批技术工人将离开生产一线,如果没有新一代的技术工人及时补给。将会形成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这无疑将会给金融危机下美国的经济复苏造成沉重负担。

针对这一现象,很多企业开始采取措施来保留老龄劳动力,进而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避免企业中“技术资源的断层”。但是面临退休的婴儿潮一代的工人,只有1/10左右的人愿意在退休后继续留在劳动力的大军中,而且其中多数人都很可能做行业上的转变。这样,企业就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二)技术工人教育上的缺陷

技术工人短缺不仅体现在行业分布的广度上,更体现在技术工人素质纵向的深度上。调查中,多数企业反映“在职的工人缺乏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甚至缺乏足够的阅读、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这直接影响了技术工人业务上的提高创新,更制约着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力的能力。

1 体现在基础教育方面。在发达的工业国家中,美国青少年的数学水平是最后一名。美国青少年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近半个世纪也没有改善过。高中辍学和掌握的技能不符合要求的青少年的数量很庞大,这直接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供给。

2 体现在职业教育方面。由于对科技的依赖和使用,许多工作岗位需要掌握更多、更高技能的人才。没有足够的高素质劳动力的储备,必然会阻碍新产品的研发、原有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及生产率的改进实施。但客观上看,美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而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了高等教育上。这间接地导致了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尽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先进的机器设备仍不能对人进行完全的替代。所以具备一定能力的技术工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但是不可或缺的、更是至关重要的。

(三)企业培训的不足

美国企业视培训为一种成本上的付出,而非一种远期投资。美国公司更似“拿来主义”,最好是新员工入职就能上岗,而不用企业花费各种成本进行培训;与此同时,企业对员工的后期培训也甚少,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3的被调查企业称,他们在培训方面的支出相当于工资支出的不到3%:22%的企业培训支出还不及1%。研究建议,企业在培训上的支出应至少不低于工资的3%。此外,美国公司对每个员工培训时间的投入还不足日本的1/3。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一些企业采取了日本“节约生产”的生产系统。即尽量减少工作类别数量、用掌握多种技能的通才取代某方面的专才。这就更需要企业给员工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

三、我国技术工人短缺成因的比较分析

(一)我国已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这使得技能人才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相继减少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发展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等显著特点。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1%,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企业改制过程中往往采取退休年龄“一刀切”,造成了大量技术工人流失和技术工人的断层。

老龄技术工人是知识和经验的象征,他们拥有纯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仍然可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重要作用。老龄技术工人继续发挥“余热”,不但可以暂时缓解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的局面,还可以节约人口智力投资成本。同时,要看到我国情况的特殊性。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装备不断更新的重要阶段,这也要求老龄技术工人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而老龄技术工人往往流动性差、重新培训的费用高、接受新技术速度慢,很难适应产业调整的要求。这也使得他们接受前沿科学技术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受到影响,不利于其成果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开发和利用好老龄技术工人、充分发挥其在未来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整退休年龄,在老龄技术工人中有选择性地进行科学技术的普及等方式加以解决。

(二)我国近年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也是导致技术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学者伯纳德.L.温斯坦在研究西方国家发展的普遍规律时得出结论:“西方经验证明,一个健全的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比高等教育还要关键的因素。”在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数量密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更是迫在眉睫。但是,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提供的数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没有壮大,而且还在逐年萎缩。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为例。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发展迅速,于1993年达到58,04%的最高峰,但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下滑低迷状况。尽管政府一直强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入学比例应该在整个高中阶段的50%以上,但是直到2005年都没有回升趋势。

政府部门、教育工作者不断号召金社会重视职业教育,摒弃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然而,所谓的鄙视职业教育和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等社会偏见,实际上是由于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教育与事业前途的认识所产生的,而这种认识又与政府的有关教育政策、人事政策、就业机会、经济条件以及教育机会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几年,全国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人们对高等教育趋之若鹜。而中等职业教育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够高、企业部门不重视、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造成了社会和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这就陷入了“相关政策措施导向的缺陷――人们认识的扭曲――选择教育路径的偏差――高等教育的膨胀和职业教育的偏废”的恶性循环之中。

一些国家已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起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以吸引更多人关注技术工人岗位并参与其中。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除了可以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可以通过挖掘潜在的劳动力来弥补技术工人短缺的缺憾:如切实加强对青年农民和农村学生的职业教育;对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切实提高、更新他们的技能,满足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

(三)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足。未给予技能人才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短缺

优秀技术工人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循环过程。然而许多企业只顾追求短期效益,只注重人才的使用。而不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用于职工培训的花费并不高,而是用于广告宣传或其他方面。按规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应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5%~2%,但一项对上海、北京机械行业的调查显示,这一比例仅占职工工资总额的0.7%。即使是重视培训技工的企业,也仅停留在培训的初级技术工人层次上,导致初级技术工人过剩,而高级技术工人短缺。

四、小结

我国在改善技术工人短缺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主体作用,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度。强化岗位培训提升技能,在岗位工作中培养企业真正所需的技术工人。其次,尽快建立技术工人评价、激励的新机制,职业教育上多投入,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上适度倾斜,寻求与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下一篇:产权式酒店发展问题及前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