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技术工人养成记

时间:2022-07-18 04:02:05

金牌技术工人养成记

在纺织企业的走访中,记者普遍会听到缺工的声音。但现在稀缺的并不是办公室行政人员,也不是普通的一线操作工人,而是高技能人才。但从普通大专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往往存在动手能力不强,也不愿意到工厂一线的普遍现象。

而这,正应该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优势所在。但在我国,虽然很多纺织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培育高技能人才,但还是阻力重重。

“这是整个国家的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我国各行业与岗位存在较大的薪酬差距,社会福利保障也因行业与岗位而不同。虽然“金蓝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观念,但在社会上仍存在技术工人“低人一等”的偏见。在教育系统内部,职业教育也没有取得跟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所占优势教育资源偏少,一般考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才会选择职校。

因此熊丙奇认为,改革现状的关键是改革现行教育体制,通过立法、资金和政策扶持等手段,让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平行发展的一类教育,而不是比普通教育低一个层次的教育。

向“德国工人”取经

培养像“德国工人”这样有着金字招牌的技术人才,成为国内很多政府、院校和企业共同的愿望。如此,探究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显得更为重要。

据相关媒体报道,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研究报告,未来5~8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一个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不足的缺口 ,如何堵上缺口?从教育界到产业界都在探寻答案。而谈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不得不提到德国。这个产生了西门子、宝马、飞利浦的国家,背后有一支技术精湛、心思细腻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些工人,绝大多数锻造于职业技术学校。据统计,德国中学生中约有70%最终进了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人说,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有人把它誉为德国民族存亡的基础。

多年以来,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学习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成功经验,我国也是如此。我国很多省市政府和大专院校也正在做。

德国“双元制”技工教育模式是该国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作为一座正在转型升级中的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迫切需要技工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为此,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引进德国技工教育项目,推动双向长期交流合作,促进德国“双元制”技工教育模式在东莞本土化,提高东莞技工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把车间搬进课堂

在德国,职业学校规模并不大,但其设施和师资配备非常精良,机床、修理装备、小型生产流水线等等一应俱全,就像一个小小的车间。学生们在这里有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同时学校还会把学生的课堂搬到合作企业的工厂,让学生边动手边学习。

“这也正是双元制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能力,强调校企合作。” 双元制是一种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将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结合起来,学生在校期间也是企业学徒,一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

在记者走访的纺织职业院校中,也在积极探索和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

据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金卫东介绍,南通纺院结合专业课程特征,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采取了体现专业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具有普适性的六步法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经历完整的“行动过程”构建工作过程知识,在“做中学”获得物化的成果,进而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扬州职业学院在校内有服装生产实习厂房近四千平米,能够供200名左右的学生同时进行服装工业制板与服装成衣制作。拥有以数字化应用技术为核心的CAD模拟实训室,配备两条西裤生产线的成衣制作实训车间、一体化教室、成衣造型设计实训室,并设有服装定制工和服装CAD两个职业技能鉴定所。在校外,他们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业有数十家,功能明确,变企业为课堂,为成衣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能满足学生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让老师当工人

德国对职业教育舍得投入的一面,还表现在其优良的师资配备上。在德国,高等职业学校一般被称为“应用技术大学”,想成为这类学校的教师非常困难。最低也要大学本科学历,有些学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就占50%。但光有文凭还不行,他们还要到企业里至少工作两年,然后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后,才能到学校任教。而他们一旦被正式雇佣后,工资水平在所有职业中是排名前十的。

国内职校老师入职时有很多都是大学应届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系统,但动手能力较弱,其上课所用的实例,往往很多已经落后于现实生产。学生们学完之后,到工厂里面又成为了新手。

而那些实践能力强又具有系统理论知识的人,基本上都是企业技术骨干,在企业享受到的福利待遇非常好,他们很难被吸引进教学队伍。

在盐城纺院,记者也看到了让教师到车间培训,让企业的技术骨干到学校教授课程的实践。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选聘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技术人员、实践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和学院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完成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到教材、学材的全面建设工作。

毕业直接就业

与国内职校学生不同,德国职校学生对选择做技术工人为职业没有任何排斥心理。他们的文聘含金量高,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学校每年都根据企业需求实行订单式招生和教育,学生不愁找工作,工作几年后可报考技师,此后若继续努力,还可通过考试成为技术员、工程师和企业领导人,或继续进入大学深造取得更高的文凭。

据了解,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悦达集团等多家著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探索董事会领导下的办学实体“悦达学院”运行机制,校企共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和“科技研发中心”三大(级)实践平台,共同实施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逐级提升技术技能,拓展学生技术创新能力。

很多职业院校也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路上探索和实践,也许,德国式的“金牌工人”正在中国的纺织院校中孕育,我国的纺织企业在不久之后,也会有这样过硬的工人支撑产业的持久发展。

上一篇:路林的“三三式”基金生意经 下一篇:科技让绿色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