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产东亚钳蝎毒的中枢镇痛作用

时间:2022-07-31 09:08:58

摘 要:目的:探究辽宁产东亚钳蝎毒镇痛作用的部位。方法:随机对照实验。选用杂交短毛猫45只,体重2.2~3.0kg,雌雄不拘,随机将实验用猫分为2组:实验组30只、对照组15只。动物麻醉后分离内脏大神经,结扎离中断。参照脑立体定位图定位尾状核、中脑导水管灰质及杏仁内侧核插入玻璃微电极于丘脑后核做引导电极,与ATAC-350数据处理机、X-Y记录仪相连,记录丘脑后核群的单位诱发电位。实验组注射蝎毒镇痛活性肽0.002 mg;对照组注射0.002 mg生理盐水。结果: 造模成功的28只实验用猫及对照组12只实验用猫进行结果分析。实验组丘脑后核群诱发电位出现抑制时间变化明显,对照组丘脑后核群诱发电位变化不明显(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蝎毒镇痛作用是由尾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杏仁内侧核等引起的。

关键词:东亚钳蝎;立体定位;电解损毁;微电极记录法;核团内注射

中图分类号:R282.74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5-1104-02

电解损坏核团技术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功能及相互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损坏猫尾状核(Nucleus Caudatus,CD),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atal gray,PAG),及杏仁内侧核(Nucleus amygdalae medialis,AME),观察损坏诸核前、后丘脑后核(Posterior nucleus group of thalamus,P.O)内脏大神经诱发放电的变化。以了解辽宁产东亚钳蝎毒镇痛作用的部位。

有研究表明蝎毒素有很强的中枢镇痛作用,对内赃痛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以猫丘脑后核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为内脏痛指标,观察向尾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杏仁内侧核内注入东亚钳蝎毒及在电解损毁3个核团前后PO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的变化。在损毁诸核之前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单位诱发放电。损毁诸核之后诱发放电减弱或消失,这与辽宁产东亚钳蝎毒注入诸核团中的作用相一致,表明蝎毒的作用部位与上述核团有关。

1 实验材料

实验于2006-12/12在沈阳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

实验选用健康杂交短毛猫[沈阳医学院动物室提供,许可证号:scxk(辽)2003-0016]45只,雌雄不拘,猫龄3~4个月,体重2.2~3.0kg,清洁级。随机分为实验A组30只(其中尾状核实验组10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实验组10只及杏仁内侧核实验组10只),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5只 (其中尾状核对照组5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对照B组5只及杏仁内侧核对照组5只)。实验过程中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

蝎毒镇痛活性肽(SAP):是辽宁产东亚钳蝎毒经sephadex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而成的多肽物质,SAP为1 mL/支(由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室提供)。

2方法

2.1 实验组

①动物静脉注射1%氯醛糖(60mg/Kg)浅麻醉,暴露气管,气管插管后于腹膜外暴露左侧内脏大神经,结扎其离中端,以备刺激。②将动物相当于丘脑后核(P.O)(右AP 0-10、旁开LR 0-1.0、H 3.0-4.0)处施颅骨开孔,以备插入电极。③将尾状核实验动物组在相当于尾状核处(AP 5.0-19.0、LR 2.0-8.5、H 1.0-9.0)施颅骨开孔,以备插入电极。同样方法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实验组及杏仁内侧核实验组分别在相当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AP 0-2.0、LR 0-3.0、H 1.8-3.0)、杏仁内侧核 (AME)(AP 10.5-14.0、LR7.0-9.0、H 4.0-6.5)等处施颅骨开孔,以备插入电极。同时在第四脑室引流以降低脑压,动物清醒后,静脉注射三碘季胺酚(6mg/kg),使动物无动化,在人工呼吸条件下进行观察。④将动物置于屏蔽室内,用微电极推进器将尖端直径约1~2μm的玻璃微电极,插入各组动物右侧脑的P.O区,通过微电极放大器连于示波器上,并与磁带记录仪,医用数据处理机,X―Y记录仪相连,记录P.O的单位诱发放电。⑤将动物分别在双侧CD、PAG、AME放入单极电极作为损毁电极备用。⑥给内脏大神经施加强度20~25V,波宽0.5ms,延时20ms的单一方波刺激,间隔时间5min,用X-Y记录仪描绘图形。⑦注射蝎毒镇痛活性肽0.002mg;结束后再各损毁5例,损毁电流强度3mA,损毁时间1min,用X-Y记录仪描绘图形。

2.2 对照组

①~⑥同实验组,⑦对照组注射0.002 mg生理盐水。

实验结束时用2%旁胺天蓝+3~4mol/mL NaCl溶液标记诱导电极在PO的位置,检验定位是否准确定位。

3结果

实验用猫45只,1例未出结果,44例进行了实验观察。核团内注入蝎毒液后内脏大神经诱发放电受抑制,抑制时间(40±5)min。CD内注入蝎毒液10例、损毁5例,PAG内注入蝎毒液10例、损毁5例,AME内注入蝎毒液10例、损毁5例。

3.1实验组

在丘脑后核用微电极推进器推入直径1~2μm注射用套管,用微量注射器注射蝎毒镇痛活性肽 0.002mg后,除1只为阴性结果外,其余均在注药1~3min后,P.O的诱发放电出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整个抑制作用时间为(40±5)min,开始恢复时间为(50±9.2)min,完全恢复时间为(65±8.1)min。说明蝎毒液有抑制内脏痛的作用。对尾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杏仁核实验组分别向双侧的尾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杏仁核注入0.002mg蝎毒镇痛活性肽,丘脑后核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经1~3min完全消失,持续抑制时间(40±0.7)min,开始恢复时间为 (49±9.0)min,完全恢复时间为(55±9.3)min。待完全恢复后分别部分损毁诸核双侧,结果损毁一侧时单位放电部分消失,损毁双侧后则完全消失。表明蝎毒液的镇痛作用是由上述诸核引起的。

3.2生理盐水对照组

在核团内注入生理盐水0.002mg ,P.O核的诱发电位没有明显的变化。

4讨论

CD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的调制[1],电损毁CD头部可削弱电针抑制伤害性反应的效应。本实验损毁一侧CD头部,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的幅值减小,再损毁对侧诱发单位放电完全消失。

损毁CD阻断AME、PAG、CD、伏核、P.O这一镇痛环路。另一方面与向CD内注入蝎毒液对于P.O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的抑制作用相一致,说明CD是蝎毒镇痛作用的核团。

PAG是与镇痛作用密切相关的神经结构,也是微量注射吗啡和电刺激可产生最有效作用的脑区。本实验结果表明,损毁一侧PAG,P.O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减小,损毁另一侧则完全消失,与蝎毒的抑制作用相一致。

这种抑制作用是由于PAG内含有阿片肽、五羟色胺、乙酰胆碱和对感觉呈现反应的神经元。中脑边缘镇痛回路中涉及的神经化学物质有五羟色胺、甲啡肽(ME),γ-氨基丁酸(GABA)等,这些化学物质与镇痛回路共同构成内缘性镇痛系统。PAG是阿片受体的密集区,内啡肽含量较高,刺激此部位,脑室内脑脊液中内啡肽含量增加,通过体液因素而引起到镇痛作用。

AME是内脏活动调节和情绪行为整和作用较高级中枢之一。现已知AME内存有高密度的阿片受体和多量的阿片样物质刺激AME提高镇痛作用,一方面AME与有镇痛作用功能的PAG、CD、伏核有丰富的纤维和机能的联系。另一方面AME有较丰富的内啡肽,可能是通过多突触的通路激活了中央灰质、下丘脑等含有内啡肽神经元的脑区,使其释放内啡肽而发挥其镇痛作用[2-4]。

向上述核团内注入蝎毒液后抑制控制P.O内脏大神经放电可用“广泛性伤害性抑制控制(DNIC)”。有报道,观察68个神经元中有67个神经元受到作用各部伤害性刺激强度的抑制,它曾用作用鼠的尾部、对侧后爪、前爪、耳、嘴部伤害性夹捏刺激与腹腔内注射缓激肽同样可极有成效的引起DNIC。向CD、PAG、AME注入蝎毒液后引起P.

O内脏大神经抑制也可用DNIC解释。

参考文献

[1] 王友京.尾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1986,17(4):308-311.

[2] 周仲福,宣雨霆,韩济生.家兔缰核、伏核、杏仁核内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84(5):150-153.

[3] 周仲福,杜敏逸,乌文英,等.家兔脑内注射钠洛酮对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的影响[J].中国科学,1981(4):503-512.

[4] 姚宗兴,周敬修.杏仁复合体的传入性联系―HRP法对大白鼠杏仁中央核和内侧核的研究[J].解剖学报,1983(14):367-373.

上一篇:血清药理学方法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酶活性... 下一篇:苦黄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