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业经济特性的嬗变

时间:2022-07-31 04:48:30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业经济特性的嬗变

【摘 要】电信产业已由传统的话音服务为主的时代进入到了一个综合业务服务的时代,并在多个层次上呈现了广泛的竞争格局。本文研究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产品的经济特性与传统电信产业的不同。

【关键词】全业务运营 电信产业 经济特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以话音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传统电信业出现了业务多样化、网络IP化及业务融合化的趋势。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传统那种通过“窄带”的电信网传输的话音服务已经迅速被“宽带”的互联网上的音频服务和视频服务所替代,电信业的核心业务已经成为移动通信和宽带服务两大块。而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内容也由传统的单一的业务日益转向多样化的、“全业务+全IP化”的服务。近年来,“全业务经营”的概念成为全球电信业乃至整个信息服务业的运营商、消费者和规制者普遍关注的对象。

一 全业务运营的概念

全业务运营时代是一个相对于以往那种电信业运营商提供以话音服务为主的个别或少数业务的“单业务”时代而言的综合性概念。在当今世界,信息产业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发达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和网络的日益融合,电信运营商竞争性地提供多种融合性的业务。因此,概而言之,全业务时代就是具备必要条件的电信运营商能够经营当前技术水平下所有的基础电信业务或融合性信息业务并展开相互竞争的信息服务发展阶段。

全业务运营,简单地说就是指电信运营商同时经营综合业务或全部业务,而全部业务的范围却由于运营商所进入领域的范围而存在差别。显然,全业务运营是关于电信运营商经营模式或经营范围的描述,因此是企业层次或经营层次的概念。

从国际电信业现状及趋势来看,全业务运营是电信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全业务运营是指电信运营商利用其移动网络、固网、宽带网等各类资源,构建出以移动业务或者固定业务为核心的话音业务、宽带接入、增值业务等多种业务形态组合或产品组合。

二 全业务运营的意义

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广播电视、电信、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与业务的日益融合,电信业务的范围越来越大。因此,电信运营商开展全业务运营已经势在必行,且有重要的意义。从全球电信行业发展来看,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多样化等因素的变化,老牌的世界电信大佬如英国电信(BT)、美国电报电话(AT&T)等传统电信运营商早已开始向综合信息服务运营或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一些新兴的电信运营商也积极通过重组向全业务运营转型。综合而言,开展全业务运营具有以下益处:

1.全业务运营能够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每一项电信业务,不管是移动通信还是长途通信,或者互联网业务等,都有相应的市场规模。一家电信运营商拥有的业务经营许可越多,它可以进入与拓展的市场空间就越广,所面对的市场规模也会越大,收入来源也就更加广泛。与此同时,企业用户等集团用户占据了整个电信业务市场大部分比重,而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集团用户对通信业务“一站式采购”的综合化需求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这使得综合业务运营商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2.全业务运营可以实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与共享

各类不同的电信业务存在大量共用的基础设施。因此,一家综合业务运营商就可以通过建设一个统一的综合业务网络平台来供各业务单元共享,从而大大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对于一家全业务运营商来说,不光是基础网络,还有包括网络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经验、人力资源、企业品牌、营销渠道等都可以实现共享。

3.全业务运营能够进一步分散运营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信产业的迅速发展,新的电信业务不断涌现,用户的消费需求也瞬息万变。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经营多种通信业务的全业务运营商就可以有效分散运营风险。当某一类业务出现衰退时,可以将经营中心转移到其他业务,寻找并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三 全业务时代电信业经济特性的嬗变

1.传统电信业的经济特性

从经济角度看,电信业存在着三个比较显著的经济特性,即规模经济、网络外部性和自然垄断性。具体如下:

(1)规模经济。传统电信业具有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的规模经济性现象。比如一家电话公司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建设才能在城市内和不同城市之间为用户提供电话服务。因此,电话公司的初始成本很高。只有用户数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网上的通话量也达到相当大的量时,电话公司在每个用户、每个通话上的收入才可能大于每个用户、每个通话的平均成本,电话公司的运营才会有效益。即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会产生效益,这也就是电信业的规模经济性。

(2)网络的外部性。消费者消费某些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作网络外部性或需求规模经济。电信网络的外部性指消费者因别人加入电信网络使其能与更多的人进行通信所带来的受益增加。对于电信服务潜在的新用户来说,用户评估一个电信网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既有网络上用户数目的多少。也就是说,一个电信网络上的用户越多,就越能吸引新的用户加入这个电信网络。而新的用户的进入,又使原来的用户在不用增加付费的情况下,增加了可连续性。这就是电信网络的外部性。电信网络的外部性使得原来拥有基础电信网络的企业对新进入的企业拥有压倒优势。而当新进入者的电信网络不能与老电信网络连接时,没有用户愿意加入新企业拥有的电信网络。同时,规模小的电信网络通过与规模大的电信网络连接,可以迅速增加自身电信网络的价值。因此,保证电信网络的互联互通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3)自然垄断性。“自然垄断”指的是与供应方相联系的生产效率。传统经济学理论定义的自然垄断是指如下情况: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

由于规模经济性的存在,电信业在发展初期很难在业内维持多家企业的同时生存。当一个用户拥有了一条电话线后,就不再需要也无须再接入另外一家公司的电话线来接受完全相同的电话服务,除非可以免费得到。因此,如果一个电话公司首先得到了一个用户,这个用户就很难再成为另一家公司的用户。此外,由于电信业的初始投资很大,且资金一旦投入,即使无效益也难以转为他用,即具有投资的“沉淀”性,因此,电信行业之外也极少有人愿意投资于该行业。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行业只有在一家企业垄断经营时,效益才能达到最高。即使是有两家规模接近的企业同时存在,为了争夺用户,双方只能在平均成本以下制定价格来挤压对手,长此以往,两家企业都无法回收沉淀成本,从而形成“毁灭性竞争”。要避免两败俱伤,最终只有组成垄断集团,合并经营。因此,在这样繁荣的行业中,独家垄断不仅效益最高,而且也是唯一能够稳固的产业组织形式。

2.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业的经济特性

一是成本沉淀性降低。传统的电信业务运营中存在明显的成本沉淀性。所谓成本沉淀性是指电信网络、设备及其人工铺设成本一旦投入,只有通过运营才能回收,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价值回收。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看,表现为大容量传输线路的成本沉淀性。在网络铺设中大量使用的各种传输线路具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线路设施的资产专用性都比较强,一旦投入很难改作他用或回收,即成为沉淀成本。

在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业务运营的成本沉淀性将明显降低。因为,首先,技术进步降低了基础网络的投资成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光纤通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材料(比如光缆)和设备的投入大幅度降价。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换的速度和速率,并使整个电信网络通信能力大幅提高;其次,技术进步改变了电信业务的成本结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和手段,从而实现电信业务种类的增加,并逐渐改变电信业的成本结构。光缆技术的发展、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使用等使得单位线路的传输成本与单位电路交换成本均大幅下降。而通过远端模块缩短用户环路,也使用户的接入成本进一步下降;最后,网络融合和融合性业务降低了沉淀成本。电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有线电视技术的渗透融合,可以使多种业务分摊网络建设成本,降低单一业务的沉淀成本。因此,在全业务运营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着电信业的成本结构,使平均成本曲线整体下移、沉淀成本下降的同时,增大了电信服务的替代性。

二是自然垄断性减弱。在全业务运营时代,与传统的电信业务相比,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被大大削弱。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光缆等新型的电信材料和电信设备的大幅度降价,基础网络的一次性固定投资降低,从而削弱了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另一方面,电信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大缩短了基础网络投资的回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利益上推动了通信产品消费的迫切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这种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两方面的作用使电信业市场容量迅速扩大,为更多的电信运营商参与竞争提供了市场空间。

三是产业价值链复杂化。电信产业价值链是一个以信心产品为对象的价值增值链。由于电信业务的外延不断扩大,产业价值链内部也日趋复杂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包括网络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内容及服务提供商、专业应用开发商、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生产商和最终用户等上游、中游、下游多个部分共同组成的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英〕保罗・迪・比哲、〔英〕马丁・佩泽.吴洪译.电信市场的规制与进入[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2]〔法〕让―雅克・拉丰.聂辉华译.规制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陈金桥.全业务时代谁是主角.互联网周刊[J].2003(18)

[4]卢安文、王跃平.全业务运营背景下我国电信管制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2009(3)

[5]牟清.全业务竞争形势下中国电信业规制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道家文化与企业竞争战略 下一篇:企业如何做好培训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