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逻辑表达力的企业内训师

时间:2022-07-31 02:40:07

做一个有逻辑表达力的企业内训师

作为一名职场人,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遭遇:与别人的沟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领导要求马上写个材料,却不知从何入手,东拼西凑了一些却毫无逻辑可言;终于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材料,又被领导要求打回重做;冥思苦想也一直无法写出满意的方案进而影响到团队整体的工作进度!再来想一想,作为一名企业内训师,你是否在满是学员的课堂上有这样的经历:口头表达不顺畅,思维支离破碎?一离开PPT大脑就开始逻辑思维混乱?在回答学员问题时好像心里明明很清楚,却怎么也不能讲明白?

由于许多主客观的原因,人有时不能完全准确地感知外部事物,会产生各种歪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我们对世界的感知部分依赖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另一部分可能是更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思维!常常听到新晋为公司内训师的同事对我说,学完TTT的培训授课技巧,还是无法很有条理、有逻辑地准确表达出自己想要传递的内容,有的时候表达还感觉语无伦次,讲了半天课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讲什么!对此很苦恼却不知道怎么改变现状!总结一下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表达能力的训练没有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步进行提升,才会出现虽然知道了授课技巧却还是无法很好地通过语言表达准确传递我们的意图,因为我们的意思和读者或者听众的理解很可能是不同的,而我们却认为相同。那么表达困境有哪些呢?这里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

1、走迷宫式:你讲得滔滔不绝,课堂上绕了一个圈子又绕了一个圈子,话始终说不到点子上,没有明显的起始表达,让学员也不知道你到底想要讲什么。

2、蹦极跳式:讲话又快又急,一会儿信息量大一会儿废话连篇,学员根本跟不上你的思路,没多久就晕菜了!

3、放烟花式:培训开始的时候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当讲重点的时候却蔫了,或者是发散得太开导致细枝末叶太多,而到重点的时候却没有课堂时间继续讲了。

4、一把抓式:凌乱地呈现授课内容,说的时候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表达的过程不分主次,学员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但就是觉得思路不顺畅,听着有点堵的感觉。

从这些问题中不难发现,它们都与“思维”这个词有着紧密联系。那什么是“思维”呢?在百度百科上它是这么解释的: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在维基百科、互动百科等一些中文百科网站上也都有篇幅不短的专业解释。综合各家解释来理解,思维其实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要解决逻辑思维给我们带来的困扰,需要我们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同步发展。内训师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措施来提高自己的逻辑表达水平。

第一,结论先行。这一点是指在表达中需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放在最前面。无论是一篇文章也好,一个培训课程也罢,从表现主题上来看,整篇的结构中只支持一个思想,即中心思想。这个思想将概括下面所有各级各组的思想,在表达中首先将这个中心思想传达给听众,让别人第一时间能理解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在接下来的表达中再分别叙述支撑这个中心思想的分论点以及主要理由。在这个环节中,中心思想一般遵循有的放矢、贯穿整体、掷地有声、言之有据的原则,在这里中心思想还有着结果和总结的作用,是整体结构中最重要的信息呈现。所以,当你还没有什么头绪把一大堆信息清晰地梳理出来告诉给别人时,为了让学员能够快速理解到自己的意图,那就请结论先行吧(如图1)!

第二,纵向表达。培训课程进行中,使用结论先行开场或是引出授课主题后紧接着就要开始讲解正式内容,这时候从中心思想过渡到各个分论点或是主要论据,比较常见的就是使用纵向表达的方法。在纵向表达方法中,内容要素之间是上对下的总结概括、下对上的解释支撑,它们是一种“父子关系”。作为逻辑递进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纵向表达的方式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表达顺序。

1、自上而下:这是指口头表达时有清晰的顺序,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这种逻辑表达方法比较适合运用在对即将要阐述的问题很熟悉的情况下,在前面的结论先行之后再逐步将主题思想层层进行分解即可,学员的思路与授课的内部结构保持一致,内训师可以一直引导学员按照之前设定好的逻辑思维框架进行学习,进而对授课内容产生认同并理解从而接受内训师的意图。它的操作步骤是:列出中心思想――列出分析问题的框架――分析可以获得的素材,并将素材放进对应的框架下――完成信息要素的搭建(如图2)。

2、 自下而上:这是指在还没有想清楚、无法直接构建整体表达结构的顶部(无法准确确定要讨论主题,不清楚受众疑问,无法确定受众了解或不了解什么)时,可从底部开始依次往上组织思想的一种表达顺序。这种情况比较适合在组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之后的总结环节。在开放式的培训授课方式下,有不少内训师在课堂上会感觉短时间内不容易聚拢和总结提炼学员们的思想碰撞成果,因为学员现场反馈的结果很难在培训准备中提前预估到,如果培训过程中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内训师现场准备,而现场又需要马上临场进行总结,逻辑表达力欠佳的时往往就使培训效果打了折扣,所以不少内训师对要在课堂上临场即兴做总结会觉得心里发怵。它的操作步骤是:列出要点――找出各药店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归类分组――得出结论(如图3)。

第三,横向表达。当一个知识点或者是一个内容需要展开讲解时,为了在铺开的知识面中让学员能够准确理解到我们表达的意思,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横向表达的方法。在横向表达方法中,内容要素之间是呈平行并列的“兄弟关系”,没有上管下、下撑上的管辖支撑作用。作为逻辑递进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横向表达时每组思想和内容都是属于同一个范畴,且每组中的思想和内容都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的。横向表达的方式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时间逻辑和空间逻辑四种常用的表达顺序。

1、演绎推理:这是一种作为因果关系的描述方法,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推理的过程,适用于篇幅短、层次简单的情况。建议内训师在做培训准备时可以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思考课程内容,下面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演绎推理的过程(如图4、图5)。

2、归纳推理: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描述方法,是根据各要点具有的共同性得出的结论,归纳推理结构鲜明,易于理解,适用范围较广。在授课表达中建议大家可以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精炼程度,凸显出语言表达的层次感。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归纳推理的过程(如图6)。

3、时间逻辑:这是指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来阐述思想,时间逻辑是在所有的表达逻辑中使用效率最高、最容易被听懂的表达逻辑方式。这也是一种确定前因后果关系的表达方法,如:因在前,果在后。时间逻辑的表达方法可以用在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达成目标的阶段以及绩效改进的PDCA循环等情况下,最常见的表达连接词为“第一、第二、第三”、“一、二、三”或“首先、其次、然后”等。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使用时间逻辑方法呈现出来的信息结构(如图7)。

4、空间逻辑:这是结构顺序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以地理位置为基本的表达结构。思维框架的搭建顺序往往以结构图的形象在大脑中呈现,这种表达方法将整体分割为部分,让学员比较容易接受我们传递的信息,如:人、财、物。空间逻辑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学员在大脑中绘制一幅地图,通过画脑图可以让信息传播更有效。这种表达方法可以在描述组织结构、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优秀员工的素质模型等情况下运用。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使用空间逻辑方法呈现出来的信息结构(如图8)。

提高逻辑表达能力不是朝夕之事,需要反复练习和运用以上这些提高培训授课逻辑表达力的方法。

上述三个提高表达力的逻辑思维方法来自来自麦肯锡公司的经典之作《金字塔原理》,这门课程不仅能帮助我们企业内训师很好地解决工作上的逻辑思维问题,它也是一门终生受益的学问和技术。作为一名企业内训师,持续学习是提高自身授课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建议内训师们通过多学习一些工具和科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逻辑表达力,课堂上的你将更加出彩!

上一篇:浅谈银行业呼叫中心之转型规划 下一篇:圣贤在场(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