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31 02:27:20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的天地,是人类取代其他资源的时代,在这个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迅速变化的环境里,人力资源的管理面临着种种挑战。因此,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行多角度研究,并对其现状做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研究 现状 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崭新领域,是现代工商管理整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20世纪以来,人力资源在企业界就得到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也进展很大,已被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广泛接受,与此同时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与一定的物力相结合所进行的培训、组织和调配,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人事相宜,人尽其才,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深受经济竞争环境、国家法律以及技术竞争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

和其他资源相比较而言,人力资源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主体是人,并且是特殊的资源,主要研究组织管理职能的任用职能,即与人有关的观念、理论和技术。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绝不是简单的人事管理活动集合,而是合理的组织人力资源,通过获取、整合、激励与开发,与其他资源的配合达到组织的效率从而来实现目标。此外,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传统人事管理是以人为本,而人力资源管理却是以人力作为资源;在管理方式上,“被动型管理”是传统人事管理的方式,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主动开发型”的管理方式。通过有效的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来达到满意的绩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更能把员工的潜能给激发出来,从而更好地支持和配合整个组织。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探究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它不仅是国家提高竞争力、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家民族长期保持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是最宝贵的资源。当前,“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教兴国”等是一个国家、民族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只有合理地应用的人才,科学管理加之有效开发人才,才能将有潜能的人才发掘出来,从而来适应社会、融入组织,为国家做贡献。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所研究的有三个领域:战略性、国际性以及管理效益评估。在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要把管理与组织绩效的贡献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来评估其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和管理国际化将研究方向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转向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研究的独特思维,将一种文化以不同观念和社会价值区别于其他管理风格,同时,跨国际性的管理操作与使用外籍员工打造了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截然不同的价值与效果。正如我们所知,人力资源管理能给组织带来很好的效益。有些专家认为,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对象反馈意见来判断价值的有效性是一种价值的判断。

人力资源研究是通过数据分析来决定过去和现在人力资源实践的有效性,其资源评估结果的好坏不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测评本身是作为一种工具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提高,尤其是增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因此,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加以探究。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1.公司绩效考核没有明确的标准。由于公司的基础工作薄弱,制度建立不完善,没有规范性的实施制度,在薪资分配时就不能进行原则性的、细致的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对绩效考核的忽视,就致使员工对规范的绩效考核模糊不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绩效考核的信誉度和效率不好。

2.缺少针对性的激励手段。对于员工来说,工作评价是薪资设计的依据,并由此来衡量公司内部员工工作的价值。无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生产人员,都要根据其生产效果来制定不同的奖励制度,以此作为激励手段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

3.没有合理的组织机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要有组织才能顺利进行,为企业战略服务。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时候,未能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环境、技术、战略等性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另外,公司的结构没有构建起来,不能规范运作,部门之间缺少交流、沟通,严重影响团结合作。

总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竞争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地把人力资源管理用到现实的实践中去,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在未来人力资源的强烈竞争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

[2] 张弘,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辨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

[3] 李佑颐,赵曙明,刘洪.人力资源管理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2009(4)

上一篇:基于AHP法的人岗适配决策分析 下一篇:浅析如何提升电力企业职工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