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工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

时间:2022-07-31 01:00:08

对技工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

【摘要】本文根据技工学校的现状,提出了语文课程应体现技工特点,增强实用性,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在技工学校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无可奈何地坐在教室里,思绪却云游四海;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声音却无法叩响学生的心灵。技工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很多学生有厌学甚至逃课的现象,班上少有的几棵好苗子也是“势单力薄”,他们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先被影响,后被同化。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突破解这个难题,就应要根据技校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功夫。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强调三个着眼

技工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简而言之,其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需要、适应生活而服务,所以,技校语文教学应围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以致用,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着眼于人生,强调语文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二是着眼于生活,强调语文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三是着眼于工作,强调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帮助学生适应成人社会需要的责任。

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技工培养中的真正作用。教材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技校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长处。

2、突出实用性教学内容,提高两种能力

教师应把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是口语能力。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就业中,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较窄,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人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第三,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的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的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二是写作能力。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求职信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技校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动起来

目前技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都是绝对的权威,把语文课堂变成了独角戏、满堂灌,结果是,老师上的是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语文教学走进了“费力、无趣、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转变角色当导演,教师少讲,学生多练,以“少即多”为原则,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还原学生的“演员”的主体地位,让语文教学走向“轻松、有趣、高效率”的兴趣之道,师生都将获益多多。

一是教师少动手,让学生多动手。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是教师少动嘴,让学生多动嘴。语言是人交际沟通的主要桥梁。技校学生由于受“我是应试教育失败者”的心理影响,自卑懦弱,长期以来,在课堂上养成了发言与我无关,那都是好学生的事的心理习惯,所以不愿意主动发言。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是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多动脑。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深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走马观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下马赏花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淡化分数考量,侧重语文能力考评

目前,各技工学校对语文课时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课时数从2节到4节不等,考试难易度也不尽相同,教师很难从成绩表面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该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因此,根据目前职校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可以尝试过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为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语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四个模块,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期前进行口语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之,技工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教师一方面要转变角色和观念,变教师演员角色为导演,变学生观众角色为演员,另一方面要根据技校生的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技工语文教学的目的,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上一篇:浅谈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下一篇:大语文阅读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