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的故事

时间:2022-07-31 12:00:15

“外表”的故事

收到一个朋友的来信,说是她的一个华裔朋友在为竞选委员会工作。她在信中说,她感到很高兴,因为她最不喜欢布什了。这让我想起来,我在香港的时候,另一个朋友也问我,她说,这个布什,我一看他的样子就讨厌,美国人当初怎么会选他?

先撇开国内外形势、政策方针、雄才大略不计。选总统有没有“外表”的问题?这让我想起那次克林顿相老布什的竞选。那时我们来美国不久,对两边的账还算不清楚。可是,听了竞选辩论,我的一个德国朋友跑来,很激动地说,哇,我真是太喜欢克林顿的那个搭档戈尔了,那么英俊、那么潇洒。她扔下两个总统不谈,整个晚上就在夸戈尔。只可惜她在美国住了几十年,却保留德国国籍,至今没有选举权。我还想,这克林顿当总统,是不是还沾了戈尔的光?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选举和“外表”相关的话题。

可是,我后来想过,我这个朋友论政治倾向,是个过激的自由派,哪怕长相换过来,要她喜欢老布什也难。恐怕还是政见迎合在先,品头论足在后吧。可是后来,我在报纸土看到,专家一本正经地分析外表魅力对选票的影响。据说尤其是女性选民,特别重视自己的第六感觉。看候选人如同丈母娘看女婿,头眼印象很重要。尽管如此,很少有人把长相当作大选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我想,大凡出来竞选,自己已经照着镜子“初选”过,觉得合格才出来的吧。

我要说的候选人“外表”的故事,是四年前的那次选举。就是小布什和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竞选。虽说两人都是名校出身,可是风度迥异。风度,也算是外表的一部分吧。戈尔出身平民,看上去,不要说我朋友讲的英俊之类,还完全是很精英、很聪明、很领袖的样子。他的演说虽然不能和克林顿的表演性相比,还是很有风采。而相比之下的小布什,出身名门,却完全没有他父亲的风度,活像一个乡下人,土土的,实实的,演讲还带着德克萨斯的口音。捎出来的一串串口头语,后来几乎成为全美国的笑话。那次看他们辩论,两个人同时站在台上,轮番表述,对比更是强烈。他们辩完,我们就想,小布什完了完了,一点没有总统相。照我那个朋友的说法,这个样子,美国人怎么会选他?

我们开始向熟悉的美国朋友,问他们的选举倾向。我们事先知道他们都是共和党观点,有关外表的说法,也带着玩笑的成分。所以,并不认为他们会受外表影响而改变立场,预料他们都仍然要投小布什的票。问下来,果然如此。可是,接下来,在议论到外表风度云云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美国人,包括不少女性,一致认为,在他们眼中,布什要“入眼”得多,而戈尔则根本排不上队。

为什么呢?假如一定要论及外表和演讲风格,这些美国人感到,像戈尔这样,被大多数我的中国朋友们看着很“像样”的表现,对他们来说,“太”精英,“太”高雅,“太”装饰了。从风格来说,“太”耶鲁,“太”哈佛,也就是太脱离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了。他们说,他说的是挺好,可就是觉得花哨和虚空。而小布什那些在我的中国朋友们看来完全是缺点的“样子”和表现,却由于和戈尔的“缺点”对衬,看上去全是优点。他们感觉,他看上去朴实无华,不哗众取宠,就像一个乡下的“邻家男孩”。所以,假如取外表的话,他们喜欢布什而讨厌戈尔。

他们一说,我们还是马上就理解了,因为毕竟我们天天生活在他们中间。我们这里的女孩子相互说悄悄话,说到追求自己的男孩子,最高评价是:他可是开着小卡车来接我的啊!那个意思是说:他好朴实啊,勤劳、能干,不花花肠子。换句话说,假如那男孩坐着小汽车、尤其是名牌小汽车的话,女孩可能失望得都要哭出来了。

写这篇感想的原因,我是想让我的中国朋友理解,美国是有几个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可是在城市里,劳动阶层是主力军。同时,美国的主要景观是像我们这样的乡村和小镇。跑到中国去的,尤其和学术界在交流的,往往是有着戈尔这样外表的精英代表。因此,我们眼中的美国往往是精英化的。而美国的选举,是民众的事情。他们有自己的风格,有着自己不同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民主在推进,政治还是时不时在表现精英化。2004年的美国大选,四个正在竞争的美国正副总统候选人,都是富家精英。可是,他们要竞选,就不仅要穿着牛仔裤牛仔衫挽起袖子,做点劳动人民的事情表演表演,还要在国内政策上,大面积地顾及普通民众的利益,要让普通人能够“看你入眼”。因为,在这里,富人、精英和平民手里,每个人都只有一张写着自已名字的选票。

(卓异凡摘自《南方周末》)

上一篇:领导你的上司 下一篇:美容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