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缺素症症状分析与识别

时间:2022-07-31 11:06:37

大豆缺素症症状分析与识别

摘要 介绍了大豆生长期间缺乏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钼、铁、锌、铜等元素的症状,以为识别和预防大豆缺素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营养元素;缺乏;症状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02-01

大豆是需肥较大的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磷、钾元素,钙、镁、硼、锰、钼、锌、铜等中微量元素。当某种营养元素在大豆体内缺乏时,会导致一系列物质代谢和运转障碍,表现出营养失调症状。大豆缺乏不同的营养元素,其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大豆的症状,判断其缺乏营养元素种类,及时科学增加大豆营养,提高大豆产量。

(1)缺氮症状。大豆缺氮时,由于蛋白质形成少,导致细胞小且厚,细胞分裂少,植株生长缓慢而矮小,叶小且薄,易脱落,茎细长;先是真叶发黄,在复叶上沿叶脉有平行连续或不连续的铁色斑块,叶片变为淡绿色;褪绿部位从叶尖向叶基部扩展,严重时全叶呈浅黄色,叶脉失绿;黄化叶难以恢复,叶薄,易脱落。缺乏氮素时,新生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氮素供应,老叶蛋白质就开绐分解为氮和氨基酸,向新生部位转移,氮素被再度利用;老叶蛋白质被分解,又得不到氮素供给,发生死亡。随着新叶的生长,叶片的枯黄症状由下部老叶向上部发展,严重时直至顶部新叶[1-2]。

(2)缺磷症状。大豆缺磷时,植株瘦小,叶色变深呈浓绿或墨绿色,无光泽,叶片尖窄直立;茎硬,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严重时茎和叶均呈暗红色;花期和成熟期延迟,开花后叶片呈现棕色斑点,根瘤小且发育不良。植株早期叶色深绿,以后低部叶叶脉间缺绿。缺鳞严重时,叶脉黄褐色,后期全叶呈黄色。缺磷症状一般从茎部老叶开始,逐步扩展到上部叶片。籽粒小。

(3)缺钾症状。因为钾在大豆体内移动性较大,再利用程度高,所以大豆缺钾症状要比缺氮、磷出现时间晚。典型缺钾症状是在老叶尖端和边缘开始产生失绿斑点,后扩大成块,斑块相连,向叶中心蔓延,后期仅叶脉周围呈绿色。严重时在叶面上出现斑点状坏死组织,最后干枯成火烧焦状。黄化叶难以恢复,叶薄,易脱落。症状从下位叶向上位叶发展,严重者只能发育至荚期。大豆根短、根瘤少,植株瘦弱[3-4]。

(4)缺钙症状。大豆是需钙较多的作物,缺钙的大豆根系呈暗褐色,根瘤着生数少,固氮能力低,花荚脱落率增加。开花前钙不足时,叶边缘出现蓝色斑点,叶深绿色,叶片有密集斑纹。叶缘下垂、扭曲,叶小、狭长,叶端呈尖钩状。结荚期缺钙,叶色黄绿,荚果深绿至褐绿色,并有斑纹。钙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很小,再利用率低。当土壤钙含量很丰富,但土壤水分较少时,大豆也容易发生缺钙症状[5-6]。

(5)缺镁症状。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和多种酶的活化剂,对大豆的营养作用是多方面的。大豆缺镁时,早期叶片变淡绿色以至黄色,并出现棕色小斑点;后期表现为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并由边缘向内逐渐变黄,或呈青铜色。

(6)缺硫症状。硫是大豆蛋白质形成所必需的元素,且在作物体内移动性不大。缺硫表现为叶片失绿和黄化比较明显,且顶部叶片较下部表现明显。缺硫大豆籽粒品质下降。

(7)缺硼症状。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在pH值大于7的碱性土壤中易缺乏硼元素。大豆缺硼时,顶端枯萎,叶片粗糙、增厚、皱缩。生长明显受阻,矮缩。主根顶端死亡,侧根多而短,僵直短茬,根瘤发育不正常。不开花或开花不正常,结荚少而畸形。严重者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8)缺锰症状。大豆对锰的反应比较敏感,在大豆植株中锰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幼嫩器官及生长旺盛的器官中。大豆缺锰时,新叶失绿,叶片两侧产生桔红色病斑,斑中有1~3个针孔大小的暗红色小点,后沿脉呈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的褐点;后期全叶变黄,叶片脱落。严重时顶芽枯死,迟熟。

(9)缺钼症状。大豆是喜钼作物。钼缺乏时,大豆植株矮小,叶色转黄,叶片上出现很多细小的灰褐色斑点,叶片增厚发皱向下卷曲,有的主叶脉中央出现白色线状。根瘤发育不良。

(10)缺铁症状。铁是大豆根瘤菌中豆血红蛋白的成分,也是根瘤固氮酶中钼铁蛋白的成分。缺铁时固氮酶没有活性,根瘤菌也不能固氮;早期上部叶子发黄并微卷曲,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缺铁时,新长出的叶片包括叶脉几乎变成白色,而且很快在靠近叶缘的地方出现棕色斑点,老叶变黄、枯萎而脱落。大豆缺铁的症状多发生在pH值较高的土壤中。

(11)缺锌症状。大豆缺锌时,植株生长缓慢,下位叶有失绿特征或有枯斑,叶片呈柠檬黄色,出现褐色斑点,叶狭长,扭曲,叶色较浅。植株纤细,迟熟。严重缺锌时,引起“小叶病”和“簇叶病”,导致大豆减产。

(12)缺铜症状。大豆缺铜时,植株生长瘦弱,植株上部复叶的叶脉绿色,其余部分呈浅黄色,呈凋萎干枯状,叶尖发白卷曲,有时叶片上出现坏死的斑点。侧芽增多,新叶小而且丛生。缺铜严重时,在叶片两侧、叶尖等处有不成片或成片的黄斑,斑块部位易卷曲呈筒状,大豆植株矮小,严重时花荚发育受阻,不能结实。

参考文献

[1] 柴卫东.大豆缺素症的识别与补救[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7(3):30.

[2] 张冬辉,梁青,黄鑫秋.大豆缺素症状与预防措施[J].现代种业,2005(1):14.

[3] 张秀芹.大豆缺素症及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09(5):12.

[4]如何识别大豆缺素症?[J].大豆科技,2008(4):4.

[5] 石鸿文,李杰.大豆缺素症及对策[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4(8):11.

[6] 张冬辉,梁青,黄鑫秋.大豆缺素症状与预防措施[J].现代种业,2005(1):12.

上一篇: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下一篇:棉花早衰的成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