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时间:2022-07-31 11:05:49

如何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它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将其统一的过程。在德育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引导学生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是完成“十一·五德育课题”研究的关键。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格的新型人才。人格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的诸多能力的培养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年纪轻、知识经验不全面、缺乏自我教育能力,这就有赖于老师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结合省德育中心安斯寿硕士在我县所作的培训,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

(一)激发动机,完善自我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将关系到德育实践活动的能否施行。为此,我要求学生课余读科学家、名人的故事,看《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中国十大感动人物》等有意义的电视、电影,并让学生记录先进人物的事迹,加深自我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信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自我教育的起点,是自我教育的希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就能提高学生的信心。比如,要求学生先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再找出其他同学的闪光点,然后交流发言。这使大家认识到,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从而让每位同学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实践活动要求有相应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又提供了应用和锻炼能力的机会。作为班主任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实行责任制,进行自我管理

进行班级管理时,我将班里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由于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各位班干也能按部就班,正常开展工作。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并非不管,而是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设立“学生班主任 ”,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在于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在工作中,我建立了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学生班主任”,按学号每人轮流当一天“班主任”。“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学生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变“别人要”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教育这一系统中,教师是控制系统,学生是受控系统,但是,学生不仅是受控系统,同时也是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自控系统。他能提出自己的目标,能接受或拒绝教师的控制,能按自己的主张主动行事。因此,只有把控制和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 自定目标,启发自觉

自控的实质就是控制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在进行活动前,如春游、外出看电影,先让学生讨论注意的事项,由值日班主任记录,并在出发前提醒大家。通过讨论,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样,在活动中,大家就能约束自己,并相互监督。

(二) 告诉方法,克服矛盾

一般说来,中学生都较贪玩,一玩起来往往忘了一切,行为就失去了控制。因此要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在进校之初,就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方法,从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 借助集体,自我监督

在班集体中,培养自我监督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大我”作用,以集体的言论和班风影响约束每一个学生。

上一篇:高三班主任适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下一篇:阅读巧于“突破”离不开课堂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