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游记

时间:2022-07-31 09:51:46

西安碑林游记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在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利用西安文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如今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有碑林、石刻艺术及其他文物展览等。碑林共有7个陈列室以及北魏墓志廊、石刻艺术室。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精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墨迹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进入西安碑林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孔庙是封建社会专门祭祀文圣孔子的地方。西安碑林是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主体陈列内容,它因碑石如林而得名。西安碑林现存7座展室、7条碑廊和8座碑亭,共展示了1000余种碑石墓志。这里的每一座碑石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时代上源起两汉,止于民国,在内容上包举历史、宗教、文化、地区等各个方面;而在书法艺术上更是真、草、隶、篆众体兼备,汉、魏、唐、宋名家辈出。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使得西安碑林名副其实地成为196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石刻类第一号。《石台孝经》碑,国宝级文物。它以在碑林碑石中体积最大、形制最独特、最早被移入西安碑林并被构筑在碑林中轴线的聚焦点上,而成为碑林之中的迎客第一碑。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天宝四年,即公元745年,由皇帝李隆基书写并注释,整个巨石又立于三层石台之上。题额“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是太子李亨用篆书写成的。碑文内容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治国之本和约束民众准则。陈列于碑林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是北宋元祐二年和《石台孝经》一起移入碑林的第一批文物之一,因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而得名,共114块巨石组合而成,两面刻字,共228面,内容刻了12部儒家经典,共计160卷,65万字,被誉为最重最大的一部图书,具有“石质艺术馆”之称。进入第二展室可以尽览唐人书法,感受大唐的时代气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皇甫诞碑》《同州圣教序》《多宝塔感应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第三展室里展出的碑的形状很多,有圆头的、方头的、尖头的,还有的像花瓶一样束着腰;碑上的文字更是真草隶篆应有尽有,时代跨度从汉到宋1000多年,通过这些不同形状、不同书体、不同类型的石碑,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国书法及碑石形制的演变过程,这也正是第三展室所特有的丰富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到了第四展室,人们会被淡淡的墨香所吸引,在这里我们目睹了在碑石上制作拓片的整个过程。这个展室主要陈列着宋至清代的一些著名碑石,这些碑石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尤其是存放在这里的一些线刻画作品,更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五展室以清代碑居多,而且内容较为专业,为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史,特别是碑林和文庙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在书法艺术上具有一定价值的著名碑石。第六展室除少数元明两代文人书写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为清代人的诗词歌赋,其中不乏大家之作。赵孟兆页 的《游天冠山诗》碑、董其昌的《秣陵旅社送会稽辛生诗》及林则徐的《游华山诗》等都是非常珍贵的碑石。第七展室陈列的是被称为“法帖鼻祖”的《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历史上一部著名的法帖。淳化三年翰林学士王著奉命将宫中所藏历代帝王、名臣及书法名家墨迹摹刻在枣木板上,存在宫里,拓印成墨本后由皇帝颁赐给中书省枢密院的官员及有功大臣,在社会上流传很少。由于此帖刻于淳化年间,是在宫里刻成,所以又称《淳化阁帖》。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诸遂良《雁塔圣教序》讲座(连载·11) 下一篇:含文苞质,平中俞奇(连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