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情景,指导学生作文创作

时间:2022-07-31 09:38:58

创设语文情景,指导学生作文创作

[摘要]作文创作是小学语文学习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技能的运用。如何能让学生创作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就需要在语文学习当中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法,因材施教,创设新、奇、趣的语文情景,吸引学生去想象、表达、创作。

[关键词]创作 情景 作文

作文创作是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新的表达过程。学生对所表现的内容感受程度的深浅,是作文创作成败的关键,学生的感受越深就越能流露出真实细腻的情感。因此,在指导学生创作作文时,要创设一定的语文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倾泻情感,融感情于作文内容之中,从而提高作文创作质量,增强创作能力。根据多年来指导学生作文创作的粗略体会,引导学生进入作文创造情境,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有趣、直观的图片或语言描述故事,设置情境。

大部分学生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在指导学生作文创作时,通过有趣、直观的图片引入,配合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则一篇篇生动有趣、天真雅拙的文章跃然纸上,情感流露,显露学生的作文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这样调动了看和听的感官,学生既能听讲故事,又能自由作文。比如:在指导学生写我与小狗的趣事时,先展示大量有趣的小狗图片,然后讲述一只聪明活泼、模仿能力强的小狗的故事,给学生设置特定的情景。李子欣同学根据这个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所见,写了一个惹人喜爱、逗人笑的小狗,文章取名《因为笑,爱上它》,文章中因狗神情特别、模仿能力强引作者笑而产生情感起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它,其感情的升华令人陶醉。这篇文章发表在《江门日报青苹果》。

二、播放优美旋律的音乐感染学生,创造情境。

音乐是时间与听觉的艺术,它通过旋律、节拍、节奏、曲调、音质和音色、力度和强度等形式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学生创作写景作文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创造增强情感效果,创造出迷人的情景。如在指导学生创作写景文章《白水带》时(发表在《江门日报青苹果》),播放优美、抒情的圆舞曲,学生随着舒缓的乐曲,用抒情的词句,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写出一番美景;然后播放节奏轻快的舞曲,这时学生就会用更强烈的词句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写出与景共舞的遐想,创作出的作品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三、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引入情境。

在指导学生作文创作时,教师可以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答问题,从而进入作文情境,深化作文主题。如命题作文《五一劳动节》,在写作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五一劳动节要放假”,学生不知不觉地深入思考,开始激烈讨论,有的同学说:“五一劳动节是给所有的劳动者放假。”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工人阶级。”还有的说:“是想让我们一家人好好地在家劳动。”说着说着学生就进入生活角色,进入创作的具体情境,筛选出新而有趣的题材后,“五一动起来”的作文片断便不断展现出来。马启钧同学根据这次指导创作出来的作文《五一动起来》发表在《江门日报青苹果》。

四、亲身体验,所见、所闻都处于真实的情景中。

有条件时尽量让孩子置身于真实的情景去去,亲身去体会去感受。凡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如果只是用旁观者的态度,或者从纸上感悟,往往有如蜻蜓点水,很难真正体会。真正好的文章不在普通上,不在表面上,而在亲身体验、真情实感上。如在指导学生写汽车,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深入车行。学生带着极其兴奋的心情,一个个好奇、新鲜的问题不断涌出,这时教师顺势启发学生大胆去提问、去记录。面对汽车专业人士的介绍和回答,学生更真实地了解汽车,纷纷记录下自己不懂的知识。随后还让学生坐上汽车,体验汽车的性能,不但在视觉上真实体验,还在听觉、触觉上真实体验,学生的兴奋、好奇、惊讶等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不断交集。利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创作出一篇篇真情实感的文章,《参观利生车行》和《亲近汽车》发表在《江门日报青苹果》。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能力,并创作出作文。

五、换位思考、交换情景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写妈妈的文章太多太多,写自己生病妈妈悉心照顾,遇到不懂问题妈妈耐心教育等等。学生无法突破陈旧的题材,找不到新的亮点,导致文章平白无奇。教师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最讨厌妈妈的地方,学生因为可以无所忌惮地说,题材不断得到丰富,而且新亮点也不断突出。如今的孩子不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辛劳,变得娇生惯养,任性刁蛮,最不愿意听父母的批评,听不进父母的劝告和建议,反而觉得父母故意找茬。面对此情此景,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与父母交换环境,使孩子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辛苦付出。学生经过深思后,更能体会到这平常的讨厌,竟然是妈妈对自己最深的爱。学生的文章没有丝毫的渲染,没有丝毫粉饰,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我最想说的话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写道“妈妈的唠叨就像一个闹钟,每天定时给我送上……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慈祥,有冷漠,有厌恶,还有杂含此中的爱意。”

新的感受、新的题材,更深的情感一下子显现在孩子们的作文当中,张琳琳同学的《可爱的唠叨》发表在《江门日报青苹果》,最讨厌的东西变成了最可爱的。

在小学语文作文创作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图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好的画卷中感受、创作;通过播放音乐等来营造和谐的氛围,以情激情,让学生情不自禁进入创作情景;运用激烈多彩的讨论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运用看闻听摸尝五种感官,让学生处于真实情景中,创作出真实的作文。运用情感的交错,换位思考多方位去体验,获取最深刻的情感,让学生找到新观点的同时创作出了更动情的作文。

作文创作不局限于语文课堂中,放大思维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创设语文情景,指导学生作文创作。这需要调动一个教师的全部智慧,不一定追求现代、时尚,但求诱发兴趣,有时候简单的情景会受到意外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