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林园与高效节水的思考

时间:2022-07-31 08:50:30

关于西北林园与高效节水的思考

【摘要】十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这就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屏障,才能永续发展。而大西北的湖泊萎缩、沙漠化、沙尘暴,在逐年加剧。从而召唤人们必须大幅度地强化生态建设。以树木为生物泵,去吸吮土层的潜水,做到免灌而长高效节水,才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现就有关情节思考如下:

【关键词】西北林园(northwest forest-garden);高效节水(high-effect economize water);生态水(ecological water);生物泵(biological pump)

1、树能节水的基本原理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每m2每年要蒸发2.5―3方水,一个塔克拉玛干沙漠、五十多万km2,年可蒸发1.1万亿方水,超过了整个长江流量,而种成大田、则每亩用600―700方水,即m2每年1方水,即是如果种成树则0.5方/m2也用不了。因为树木根深能吸吮深土层的潜水。在乌鲁木齐,年雨不足300mm,百年生的老榆树整年终身不浇一滴水,却能枝叶茂密,生机盎然地,不断成长壮大。老而不衰继续泵扬深土层的潜水,逸散于大气,增湿降温息尘抗风,成为提高环境质量的大龄卫士。

其实老而不用浇水的大树,从梨树、核桃,到柿树,槐树,凡是年过百岁而不衰的大树一概不必浇水,而免灌为生,因此不花人工,不用水却能继续结出果实、成长木材。在新疆库车县,一棵40年的杏树可结500Kg鲜果,每公斤2元计,也值1000元,胜过一亩棉花的产值。而生产投入却比棉田少的多。

2、树木是猎取深土层潜水的能手

在塔里木河流域,源流的尾水,汇集到中、下游,在盆地条件下流速滞缓,渗漏深远,50―80厘米的表土层,已干燥无水,寸草不生。而胡杨、红柳、梭梭,以及白刺、铛玲刺,却依旧生长,由于地下供水持久稳定,甚至冬季休眠期间,依然供水,所以胸围3―4米的大树,心才不朽、木材利用率很高。观察证明;生长在荒漠盐渍土区的胡杨、红柳、梭梭,白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主根的外表,都有多层木栓组织组成的保护层,作为输送地下水,转入地上部的管道、穿过极其干旱的盐土层,而不会丢失丝毫的生理水。这些树种,就是节水能手。象梭梭、叶片退化,用园棍状的绿枝,执行同化功能,极为节水。

离开上述盐渍土长期塑造下的抗旱树种。就是常规性的榆槐、山楂、山枇、山杏、巴旦、新疆梨等,在年雨200mm的半荒漠区,二、三十年后终年不浇一滴水,也能正常生长,并结实。因为这些树种,都有菌根帮助、吸吮极难离的土壤水膜水。在空气湿度为20%的干热条件下,滴水不浇这些20―30米高的大树却浓荫密布、生机盎然,它们只吸纳大田作物,瓜菜、油料,城镇林园灌水,淋溶到4―10米的深层潜水,实际上一般生产剩下的尾水,是草本作物根本无法利用的水。所以五十年代,库车县在20―40年生的杏园下,套种小麦,由于大树庇护,风沙敛迹,两者相依相存,相邻不悖,正可形成立体生产。

现在库车小白杏,每公斤售价3―4元,每亩产2吨,即达5000元左右,小麦却照长不误。再如哈密大枣,每Kg10―130元,其稀疏的枝叶,根本不影响粮棉生长,反倒能减低大田的风速,捍卫农作物生长。今后在产业调整中,为了提高田的防风效益,把100―300米宽的条田,按30米宽,加栽经济性强的林果。形成带状作业,既增强了大田防护效益,又增加了特色经济的生产空间。加密后的林果带,不必浇水,只是吸水大田作物,透入地下的馀水,仍可生长结实,实行无灌溉栽培林带,还可条播大叶紫花苜蓿,以其残落,提高土壤肥,促进经济树种、多结果,不施化肥,实现产品绿色化。既能赢得市场的青睐又能身价不菲。从而成为创名牌的永续高效产业。

3、在以盆地地貌为主的新疆,所有的内陆河、湖、库渠都因流速滞缓,而渗漏深远

由此产生大面积的高水位盐渍土,一般农作物,望而生畏,无法涉足。而既抗旱,又耐涝的葡萄、山楂、沙枣、红柳、梭梭可以正常生长。而且不必浇水,实行无灌溉栽培,行间套种嗜盐力极强的紫花苜蓿,用以吸纳盐份,并肥化土壤。苜蓿虽然是多年生草本,却能伸出8―10米长的主根,不但抗干旱耐盐碱,而且每年萌生的下额径蔓与绿叶,宜作优质饲草,又可晒干制料,久藏远运进入国际市场,更可接济每年隆冬,因大雪普降,牲畜无法觅食的灾区,而况苜蓿是饱含苜蓿素(tricin)、水苏碱(stachyclnine)、苜蓿酚(mediczgol)、芒柄黄花素(formonometin)、双香豆素(dicoumzrin)及香豆雌酚(coumestrol)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即是“牧草之王”又是活理盐碱、肥化土壤的高手,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均为上乘。

4、树木的盘根错节,也是节水的原因之一

在新疆及整个西北,凡是四、五十年以上的柿树、槐树、榆树、桑树、核树、梨、高枇等其树冠下都盘结着密集的大小根系,使得自然界的雨雪,一旦落入树冠占据的领域,便只能进不能出,首先是叶系对雨水先饱饮一顿,再滴落在地面,能渗入根际的雨水一般都跑不掉。而且一旦透过根际层,便休想再爬出地面。可以说树下没有蒸发水,首先是树荫的庇护,阳光晒不到,大风也很少吹走,留下的全部转化成只供树根吸收的生态水,一律经过根系吸收,通过导管,输往地上部,参与生理活动后,有的直接参与到树体组成,85%都通过叶背气孔有序地逸散到低空,直接提高环境质量。所以说大树下,绝不无效浪费一滴水。

5、沟植林果最省水

在绿化祖国,防治水土流失,绿化秃山野岭中,一般都要横着坡向,开水平沟植树。这样顺坡面汇集下流的地表径流全部落入沟底渗入根际层,专供林果树种的根系吸收。由于沟底在沟壁的遮护下,阳光晒不到,大风吹不走,沟槽截流的雨水,几乎全部转作专供根系吸收的生态水,有效地杜绝了蒸发导致的无效浪费,因而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防治了水土流失,以至冲毁坡下的道路、桥涵、水利设施。做到了高效节水。

6、树木的产品,用水系数最低

综合统计证明,产1kg粮食,要用1000kg水,产1kg肉食,要耗费600kg水,产1kg瓜菜,只用400--500kg水,而产1kg水果也不过500kg水,如果是老龄,大龄果树,用其根系吸收大田1―2年生作物用过的尾水,特别是地下水浅藏区的免灌栽培,根本不用灌水,则每公斤水果干果,耗水就微乎其微了。它用的是农作物无法利用的地下潜水,根本不占用单价较高的灌溉水,这是草本作物无法做到的,这正是干旱地区,多栽树,养大树的核心原因。

有的饲草专家也讲,种草比种树省水。似乎再讲树大根深要浇水。而社会存在证明几十年的大树,一般都不必人工浇水而用深入底土的根系去追逐、寻觅地下水。是对深土层潜水的吸吮,泵扬,直至20―30米的高空,再2散发到人们生存的低空。而草类,种类繁多,那些浅根性的草坪草,在吐鄯地区,每天都要喷水。因为它根深不到20厘米,就是30厘米,也耐不住高温干旱的折磨,而要经常喷水,而喷灌用的是经过过滤的自来水,属于生活用水,单价高于一般灌水。草中有许多深根性的多年生草,比如苜蓿根深8―9米,也能抗干旱,耐盐碱,但寿命超不过五年,便生理衰老、丧失原有功能。从长远看,总体上讲,树木比草类省水。主要是其深钻底土的根系,能长时期的、几十年、成百年、甚至几百年持续不断地吸吮地下潜水。其用水是极少成本的,用的是匿藏地下,日常无法启用的水,特别是土粒的水膜水,只有菌根可以吸吮,一般是永远抽不出来的,树木的用水,是把根本无法利用的潜水,硬是泵扬出来,成了造福人类的生态水。

草坪草映出的满目青绿,一派宁静感,是不可代替的生态感观。但在大西北,空气极端干燥,蒸发极其强烈的环境下,它消耗的生活用水实际上50%以上都成了挥发而去的蒸发水,当然水的蒸发,会带走热能,换来凉爽。不过这是一般的功能,草棵降温只是草层太薄功能有限,在湿度较大的西欧,苏杭不浇也长,而在多风干旱,蒸发强劲的新疆,则耗水太多,在市中心的文化广场可用,象石油绿洲。水价贵如油的地区,还是节制为妥。

7、森林的降温作用,也导致节水。

树木对大地的遮荫、庇护,使得阳光不能直晒地面,便可延缓蒸发,削减蒸发引起的无效浪费。现代化城市,最好要拥有与市区同等面积的生态林作为自然肺、吸纳废气、散发湿气降温息尘,带来凉意,从而减弱市区因热岛效应引发的干热与强力蒸发,能增加空气湿度,给人以安适感,就可顶替喷泉,顶替草坪而节水。

总之,树木的生物泵作用,树木对地下潜水的开发利用,树木保护下大田作物,一切观赏花木,城市工厂其持续稳定的生态效益。大龄后,即可不再浇水,不但平原,山坡能长,而且一些悬崖峭壁也可生长,都表现了高超猎水功能,从而为人类社会节约下可贵的淡水。

提要:多风、酷热、极端干旱、缺水的大西北、多利亚内陆河、湖、库渠、渗漏的地下水,开展无灌溉营林,就可节约大量用水。

参考文献

[1]王炳章.生态水与林园无灌溉栽培“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1〉)

[2]王炳章.生态效益叠加的沟槽效应(1999〈4〉)

作者简介

李晓飞,男,新疆省克拉玛依市,再职称:中级,学历:大学;研究方向:农林。

上一篇:煤矿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措施 下一篇: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