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商业转型

时间:2022-07-31 08:30:30

浅析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商业转型

摘要: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的影视产业化和商业化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随即逐渐加入了全球一体化的交流行列。第五代导演逐渐放弃了民族精英的居高临下俯瞰式的沉重历史忧思,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上,做出各自的选择,进行着不同的尝试和努力。

关键词:第五代导演;商业转型;商业化;英雄

自从1994年开始,中国以分账发行的方式每年进口十部外国大片。刚刚进入市场的中国电影业,面对进口影片,尤其是有着多年产业经营经验,对国际电影文化消费市场具有强烈扩张渗透力的美国“好莱坞”,如何突破好莱坞重围,增强商业竞争力,成为了中国电影人迫切想要解答的疑问。毋庸置疑,张艺谋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他的代表作《英雄》成了中国电影史上向商业片转型不得不提的作品。

1《英雄》的成功及商业化探索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发表评论:“《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从投资上说,《英雄》是当年投资最多的影片,演员阵容也是空前强大。从收益上来说,内地票房达到2.5亿元人民币,是首部票房过亿的中国电影。2004年8月在北美上映连续两周夺得票房冠军,全球票房达到1.77亿美元。当年首次采取了许多国产影片从未有过的营销宣传方法,强大的宣传攻势,带动了空前的观影热潮。

《英雄》是张艺谋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的一次新的探索,但他依然延续了一贯的风格,在色彩和画面上带给观众不一样的震撼,他的电影中色彩的大肆运用已经不仅仅是感情的宣泄,更多的还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如:《红高粱》中红色无不呼吁着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坦坦荡荡的生命观,热情礼赞了生命的美好,张扬了生命的野性和韧性。《菊豆》中大红大黄的彩色布条,被张艺谋赋予了浓烈的主观色彩,暗示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的不可压抑之势。说英雄是视觉盛宴一点都不为过,它所有的色彩设计都是为叙事做铺垫的,《看电影》曾经这样评价过《英雄》所使用的色彩: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炙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不得不说,色彩的运用才真正是张艺谋电影甚至中国电影打开世界之门的捷径。英雄中色彩的运用使得张艺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商业大片在第一次尝试中完胜。

色彩和音乐的出色运用无疑是《英雄》走出中国不可或缺的,但真正让它走向世界的却是它的商业制作和商业化运营。首先,《英雄》是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商品。在《英雄》准备的前期工作中,剧本的创作无疑是重中之重,所以就在《英雄》的故事大纲刚刚出来的时候,投资方就将大纲和主创人员阵容交给国际著名保险公司审核,得到担保以后,以预售放行放映权的方式,将欧美发行权以超过两千万美元的高价卖出,获得影片的拍摄资金。这种和国际接轨的操作方式,既保证了前期的投资到位,又保证了拍摄初期部分投资的回收;其次,《英雄》完全商业化的营销方式也是它取得成功的保障。《英雄》不仅投入了巨额的宣传营销费用,而且根据宣传营销的规律,掌握了很好的节奏。所有围绕《英雄》的卖点都在不同时段,根据主次被媒体炒过。《英雄》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始终吊着观众的胃口,不让观众完全了解,又不让观众失去对它的兴趣,这就是《英雄》商业化营销手段最成功的一点。《英雄》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拉开了商业大片的帷幕,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

2第五代导演的商业化探索

其实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张艺谋就已经开始了他的商业片的探索。在他的作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已经有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在九十年代以后的作品《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中,我们能够看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也有对国际国内市场的迎合。这样一种对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思考在很多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风月》、《秦颂》,田壮壮的《蓝风筝》,黄建新的《站直了,别趴下》,吴子牛的《太阳山》、《火狐》、《城市猎人》。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进行的个人化、多元化的翻新和调整,他们将他们所负载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行历史反思和文化批判,转化为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充满哲理和诗意的象征性的历史文化寓言被置换成了寻常人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充满理性的全知视角的宏大历史叙事,转化为主观限知视角的个人化的历史经验故事。现实主义深度感的凝滞沉重的空间化造型寓言不再作为独立外化的表意元素呈现,不再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形象呈现,不再独立的负荷历史反思和文化批判,而是被缝合进叙事的故事情节和个体人物的命运、情感、生命体验之中,成为点缀其间人物情感思绪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饰。从这些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商品化时期对第五代导演的深重影响。

第五代导演很早就开始摸索商业化道路,追求在艺术上和商业上双丰收,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市场体制的晚上,第五代导演开始进行商业化运作和营销,当然,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对第五代导演的冲击,也是第五代导演不得不进行商业探索的外部环境。

二十世纪,由于受到好莱坞影片的深刻影响和威胁,以张艺谋和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开始尝试走“好莱坞模式”既是大投入大制作大腕的商业电影路线,成功的案例有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陈凯歌的《无极》虽然在资金投入上创下了中国之最,并且动用了亚洲最为强大的大腕阵容,但是成效并不好。这也扔给了我们一个疑问,如何向商业片转型,中国电影的出路在哪。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之下,第五代导演的商业化转型是历史的必然,现在我们新一代的电影人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适度的开发商业电影,繁荣艺术电影,优化电影类型结构,这对我们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参考文献:

[1] 张凤铸.中国电影电视剧纵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周慧.谁制造了中国电影的神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3] 林绍峰.视觉英雄张艺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坤(1992―),女,江西新余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编导。

上一篇:浅谈手绘能力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自发式学习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