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中职课程改革

时间:2022-07-31 07:33:31

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中职课程改革

美甲课程是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在2009年之前一直作为学校美容课程内的一个模块存在,且只有8学时。随着美甲市场的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行业内对于美甲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我校开始在美容专业高二年级开设美甲课程,所用教材为国家劳动部的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美甲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教学时数为每两周3学时。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教材所授内容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教学时数少,不能完成培养目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美甲师创业比例较高,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指导。

经过认真分析现行美甲课程设置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从“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出发,积极编写适合本区域市场需求的校本教材,增加教学时数,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编写适应市场需求的校本教材

1.编写校本教材的必要性分析

《美甲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于2003年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版,内容包括理论部分《美甲基础知识》和技能实操部分《美甲职业技能》。理论部分涵盖了美甲概论、职业道德、卫生知识、手部知识、产品知识等。技能实操部分针对职业资格鉴定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培训内容涉及了所有美甲操作技能。2010年市场上又先后出现了两种教材,其内容也大同小异。这些教材的优势是全面,非常适合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弊端是针对性不强,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和在校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因此, 校本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

2.尊重市场,重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对目前国内外市场的服务内容进行精选,使所授内容与就业需求相吻合。经过市场调研,目前美甲市场的服务项目基本集中在以下几项:基础手足护理(包括男士)、甲油涂抹、水晶甲、光疗甲、贴片甲、指甲简单装饰。而上述内容分别分散在《美甲职业技能》初、中、高三个级别中。因此,所编校本教材要突破职业技能鉴定的级别限制,充分尊重市场的选择,对以上内容予以重点关注。

3.突出实用性,方便“教”与“学”

这就要求教材编写的体例既要方便教师的“教”,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学”,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范本和自我学习过程、感悟等的记录。目前,劲松职高美甲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即将完成。

4.以技能操作为主线,关注知识的拓展

根据学习内容巧妙地将理论知识(包括相关的服务、美甲店经营管理等内容)分散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知识必要性的同时有效消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恐惧感。

增加教学时数

1998年之前,我国美甲师的培养模式是遵从美国的模式,即美甲基础教育不少于400学时。1998年之后,教学形式多为社会上的一些短期美甲培训班、产品经销商的产品使用培训以及已有美甲店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这些形式导致了美甲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实现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目标,解决教育质量问题,而充足的教学时间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

美甲课程教学一般以实操为主,其中每项技术的操作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这是正常的服务时间,学生的练习时间则需要更长。而目前两周3课时的教学时数对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根据两年来的教学经验,学校最终将教学时数改为每周6课时,并集中编排,以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校职业指导处对2005、2006、2007和2008四个年级共计2772名学生的就业情况的追踪调查显示:实习一年中总计432人离职,占总数的15.6%。其中,因合作及沟通问题(不服从管理、顶撞上级,与同事相处中沟通不畅,处理矛盾态度过激)造成的离职占65.3%;因不遵规守纪(经常迟到,病、事假不能按单位制度请假,无故旷工,串岗,工作时间睡觉、吸烟、玩手机)造成的离职占14.4%;因工作态度问题(怕苦怕累,工作不认真)造成的离职占13.8%。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就业中出现更多的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而是综合职业能力不够。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在美甲教学中积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纠正和培养。

1.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

首先,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将考勤作为评价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尝试坚持每次课前的考勤统计,对缺课的学生坚持追踪并对其给出的理由进行确认。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考勤意识自然得到强化。更重要的是,教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和积极影响。

其次,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例如,学生上美甲课必须要穿工作服,操作前必须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等。

2.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意识及能力

基于美甲工作要与客人进行适当沟通的特点,合作学习就成为美甲教学中的主要方式。通常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要妥善解决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顾客不满等,这就要求学生有正确解决矛盾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发挥美甲学科的优势,教给学生如何积极面对并化解矛盾和冲突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课题。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甲是一门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同样的作品因创作者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创作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美甲行业呈现的特点是:投资机会大,利润空间大;投资少,见效快;投资环境形式多,经营方式灵活;用人少,技术易掌握,服务项目多等,特别适合刚刚踏入市场的年轻人作为创业项目。纵观北京我市美甲市场,真正较大的店面只有寥寥数家,而支撑整个市场的则是较多的中小型美甲店。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设计,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及时收集校友创业方面的素材等,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职业学校的美甲教师几乎都是由其他(如美术、音乐、美容、美发、体育等)学科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后转型而来。相比较社会师资,这些教师的优势在于有着专业而系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弊端则是缺乏真正的市场经验,没有真正的对客服务经验,这种经验的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校的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因此,要解决职业学校美甲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要解决教师的经验问题,就要将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工作落在实处。

美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未来美甲行业所需的人才将是能把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有洞察美甲市场流行趋势的敏锐触觉,更要具备创造美甲精品的艺术特质。因此,对美甲教师进行艺术范畴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美甲教师,要树立行业的使命感。我国的美甲行业正处在由初级膨胀到腾飞发展的过渡期,整个行业的发展有赖于所有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为美甲教师,要有较强的行业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中国美甲业才有崛起的力量和腾飞的希望。

总之,随着美甲行业在国内的发展日趋成熟,美甲行业高素质人才缺乏已成燃眉之急。而美甲职业教育的短期培训已经走到发展的瓶颈,中职和高职教育与市场的严重脱节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中职学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通过创编适合本区域市场需求的校本教材,增加教学时数,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积极深化美甲课程改革,担负起美甲人才培养的重任。■

上一篇:巧妙导入新课 发挥学生主体性 下一篇:利用生活资源开展综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