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导入新课 发挥学生主体性

时间:2022-04-25 08:33:49

巧妙导入新课 发挥学生主体性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始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起始阶段吸引住学生,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接受新知识。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在导入新课这一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有些教师却对发挥学生主体性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把导入新课的功效局限于激励、唤醒、鼓舞,实际操作时只注意发挥它由课间活动转变到课堂教学的过渡作用,多以教师的主体活动如朗读激情、实验激趣、故事明理、悬念设奇等作为载体。其间虽然有学生参与的部分活动,但也往往只是作为上挂下联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心态多处于被动调节的状态,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也多属于被动参与的性质,要想让他们真正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需要等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升温,学习内驱力逐步启动,这中间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不得不考虑导入新课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无阻。教师要有与学生平等的角色意识,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进入课堂,教师就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的拘谨心态。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的学习活动时,要照顾到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不能一开始就把学生问倒了、难住了。如果学生一开始就碰了壁,再要让他们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教师需要把导入新课与课前预热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解数学第一册《乘车》这一课时,我针对学生都有乘坐公共汽车的亲身经历,让他们回答:“坐公共汽车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如果没人下车,乘客从前门上车以后,车上的人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没有人上车,乘客从后门下车以后,车上的人数有什么变化?”等问题,为课堂教学创设轻松的氛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体现。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这样说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大好的风光还得由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欣赏。因此,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给予足够的参与时间,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使学生进入一种状态,保持一种亢奋。

我在讲解二年级数学《摸球》这一内容时,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我先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来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这一焦点上,在短时间内提高全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其次借助游戏,巧设悬念,先声夺人,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进入状态,迫不及待地欲探寻究竟。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

有些教师认为语言文字训练只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其实数学教学也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导入新课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脚点也在这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着程式化的倾向,认为语言文字训练只是新授、巩固阶段的事,导入部分则不用,其实只要把握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安排,导入新课阶段同样能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位。

俗话说:“触景生情。”也就是说,只有入境,才能生情。一旦情境交触,人在其中也就其乐融融。采用故事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导入方式,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因此,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故事,采用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导入,使学生在新课学习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教“10的认识”时,我用投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伤心地流下眼泪,这时,数字娃娃“1”站出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什么,比我还要大?”“9”非常吃惊。

讲完故事后,我让学生思考数字娃娃“1”说的话,并用投影将数字“1”和“0”拼一块儿,形成“10”,接着讲解“10的认识”。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轻松自如地导入新课,就能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境地,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总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实践证明:当学习的素材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起来;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的导入,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开始数学学习。

如导入“年、月、日”这个知识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小明过生日”的录像,当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时,适时地提出“小明今年10周岁,已经过了10次生日,可他爸爸从出生至今才过9次生日,你们知道小明的爸爸今年几岁?为什么小明过生日的次数比他爸爸还多呢?”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睁大了充满疑惑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我,探求其中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于是我立即抓住这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同学们,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其中的奥秘你们自然就会明白了。”这样,不仅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导入新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课方案,灵活运用适当的导课方法,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上一篇:让阳光温暖每一名师生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中职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