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时间:2022-07-31 07:20:40

论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摘 要:猜想与假设是探究活动的一个核心要素,如何让学生进行猜想假设是顺利进行探究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归纳了科学探究中猜想假设的一般方法,结合实际教学例子,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物理;猜想假设;情境

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探究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都受到更多的重视。“猜想假设”是探究活动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国内学者从科学假设的解释等几方面来探讨学生科学假设能力。国外学者大多是从假设质量的判断和假设论证方式来探讨学生科学假设能力的培养。这些研究或者是仅仅关注科学假设自身的含义,未经注意科学假设的其他环节和因素;或者只针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体说,这些研究是片面的。

1猜想与假设的作用

1.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伽利略从教堂吊灯摆动的现象中获得灵感,教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学习电压表,课后练习中介绍了怎样自制电池。学生看了马上就有奇思妙想:把金属片插入酸碱盐混合溶液里制成的电池,电压也许会更高。通过检验用混合溶液制成的电池和只用盐水制成的电池,结果显示用混合溶液制成的电池电压反而较低。虽然猜想假设没有成功,但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1.2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以“蒸发”这节课为例,课堂上,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加快蒸发的信息,运用科学研究中的分类法进行分类处理。他们把这些信息分为三类,即提高液体温度的、增大液体表面积的和加快液体表面气流的,从而提出了蒸发可能与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速有关的假设。

2提出猜想假设的思维过程

当学生面对新的事物时,必定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思考了多种相似经验现象,然后选择最合适的一种作为问题的假设提出来。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这一过程:

3猜想假设能力的培养

3.1认真辨析问题

在学习“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首先,让学生意识到所要猜想的是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并不是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或者其他什么规律。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结果来进行猜想。

3.2创设相关情境

学生所进行的猜想活动,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和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猜想情境分不开的。通过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疏通学生的思维通道,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从而真正启发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猜想。

(1)问题情境。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原动力。比如,通过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电阻和灯泡亮度的关系,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跟他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两条长为L、电阻为R的导体,将其串联时总电阻为多少?这种差别对导体电阻大小有什么影响?通过以上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探索,自我启发,进行有效的猜想。

(2)实验情境。比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应有怎样的关系?提出问题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且电源电压越大时,电路中的灯泡会越亮。由此,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电流可能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生活情境。学生不仅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事物也感兴趣。比如,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提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学生例举了很多的生活经验,如一盆水夏天干得快,冬天干得慢。根据现象,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及表面的空气流通速度等。

3.3获取猜想的方法

引导学生获取猜想假设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简单介绍几种。

(1)类比猜想法。类比猜想法是把陌生与熟悉的对象类比,把未知的与已知的类比,从中得到启迪而提出猜想,形成假设的一种方法。

(2)归纳猜想法。归纳猜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从中得出一般结论、原理、公式等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也是提出猜想、形成假设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例如,手提水桶,同时水桶也给手一个力;用手推墙,墙也给人一个力。通过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就可以做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猜想。

总之,科学猜想的形成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恰当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探索出猜想的规律,总结出猜想经验,从而真正的建起合理有效的猜想。

参考文献:

[1]罗筑华,罗星凯.中学生科学假设质量评价表的制定[J].教育科学,2008,(03).

[2]郭富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假设思维[J].物理教学探讨,2002,(04).

上一篇:作物生产类专业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 下一篇:让教育公平走近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