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

时间:2022-07-31 07:19:34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

摘要:我国早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务之急是建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推行改革,还应强化学生在处理问题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是现代化教育最重视的问题。对小学语文进行改革,开启探究性学习模式,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以自学方式为主。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语文开启探究性学习模式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当下新兴学习模式,教育重点在于学生对学习的自主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基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语文开启探究性学习模式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阐释

1.1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当要遵守的原则

1.1.1以团队为核心。在学生开启研究性学习模式时,必须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还要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以达到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生活的目的。

1.1.2综合性占主导地位。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行为,需要借助多样器官进行感知,学习内容是由各感官之间相互连接而成。

1.1.3以活动性为主线。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合理应用感知活动,科学地分配各个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1.1.4自主性学习占重要位置。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迫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

1.2 探究性学习所具有的特点

1.2.1使学习过程变得自主、活跃、积极。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理念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打破以往的封闭式学习模式,而是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自主、活跃、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自主性学习,能够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增强了操作性的难度,但是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制。

1.2.2学习方式是灵活且创新的。由于各个地方的生活水平、物质条件大不相同,教学内容不仅应该与生活实际相关,而且教学形式是极具积极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深度改革,查补以往教学模式上的漏洞,使学生更加适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研究自身和伙伴之间的优势并且研究如何应用这些优势。与此同时,学生的课题不受限制,学习方式也可以自主选择。

1.2.3学习结果具有体验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旨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亲身经历,而不是止步于书本,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处理信息。不仅打开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使得学生获取经验,锻炼了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

2.1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指引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方法去处理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不进行干涉,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定研究内容组织团体小组,通过团队协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此同时在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其实在书本内容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不受限制,可以任选研究课题。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许多问题――再见的对象是谁,亲人又是指的哪个人,再见的氛围是怎样的[2]。

2.2 对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进行激活,融情于景

老师需要开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只有在心中存有问题的时候才能让思绪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才能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所以老师 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与教学内容合理融合,研究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开启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也变得相当活跃。同时,营造不同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研究认知矛盾和认知冲突的时候。认知矛盾的氛围营造在语文课本中占据核心位置,教师让学生查找文章出现过的矛盾,并产生怀疑,进而开启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模式。

2.3 为研究性学习构建一个能自由发挥的课堂环境气氛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气氛就必须要融洽、安适,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需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在课前要把资料预备足够,且要求学生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研究性学习。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并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保学生可以按时完成任务使学生受益匪浅。同时老师要多注意的是,要在学生的自由学习期间中,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他们如何解决,支持学生说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进行小组谈论,通过别人和自己共同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更好地懂得了学习内容[3]。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考虑的问题

3.1对于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他们亲身体会学习内容,自己思考所学知识找出问题并解决的过程,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知识,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对学生有较大益处的学习方法。

3.2研究性学习不只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这种改变影响了整个教育和学习系统,所以,老师还要强化自身知识内容结构和教学方式,以便更好的教导学生进行学习。

3.3研究性学习还是以基本素养教育为主要教育介质,它不是以只学习到课本内容为主的,它需要开放性实践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应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到一起进行教学,开拓教育方面可获得相关资料的方法,使得探究性学习继续保持它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如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对象是小学语文,可以增加知识内容的多样性,夸大知识范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同时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主意识,让学生对研究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最终使学生能学会更多知识并学会主动学习,教导学生要通过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操作,由此来锻炼学生要有创造性思维,学会实际运用[4]。

参考文献:

[1]姜柳华.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J].时代文学,2008,(4):22-23.

[2]黄祥娟.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9):274-274.

[3]徐和平.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9):292.

[4]王静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196-196.

上一篇: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设置研究及实践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