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7-31 06:57:20

关于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本文基于“一流的技工”的目标,对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的价值定位、教学观念和教学样式进行了一些思考,旨在纠正目前技工院校对文化基础课定位的偏颇,改进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使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在造就更高素质技工人才方面卓有成效。

关键词:技工院校 文化基础课 价值定位 教学观念 教学样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 06(b)-0000-00

胡总书记曾经对技工教育有过这样的期许: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如果说一流的产品要靠一流的技工来实现的话,那么一流的技工靠什么来实现呢?当然靠的是一流的技工教育。毋庸置疑,技工教育中的专业课教学使得造就一流的技工这个目标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然而,技工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在造就一流的技工这个工程中是否可有可无呢?当然不是,技工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在造就“一流的技工”这个工程中也不可或缺也功不可没。基于“一流的技工”这一目标,笔者对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有了如下思考:

1 对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价值定位的思考

当前技工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价值定位比较含糊,一般认为文化基础课程必须为专业课程服务,文化基础课程必须与专业课程有效对接。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了“有用、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文化基础课本来就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很多专业的知识对文化基础课程有特殊的要求。在文化基础课程的定位方面,如果只是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的话,是存在偏颇的,其中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不是全部的文化基础课程,尤其是实施了义务教育之后的文化课程可以跟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紧密结合。另外,如果一直强调文化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那么文化课程的独立存在意义和地位就会不断的丧失。

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育人,职业教育不应该是职业或者专业至上的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价值,除了具有服务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的工具价值外,更具有实现学生人格完善的功能,具有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具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设置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程首要依据的不是服务于专业,而应该是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需要,是学生人文精神加强的需要,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通过长期积累并逐渐内化于心,以达到提升品德、改进观念、增长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2 对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观念的思考

众所周知,技校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很多学生没有学习文化课的热情、兴趣、动力,改变这种现状的出路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僵化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的教学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我们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础课课堂充满快乐和趣味,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真正体现出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的魅力。

(1)课堂教学一定要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激发被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根据技工教育自身的特点,根据技校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探索最能激发中技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力求采取新颖及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依旧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素质教育的重任,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和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阵地。

(3)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互动教学的理念。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理念。互动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对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样式的思考

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指导下坚持趣味、素质、互动等课堂教学原则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基础课课堂还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样式,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

(1)问题导学式。把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作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从而把问题逐步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序顺利的进行。此外,为了在解答主要问题时的顺利,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跟主要问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问题导学法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式。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把案例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主要分析的对象,学生可以跟教师共同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主地对案例进行了分析,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学习主动性。将原本传统教学过程中生硬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把学习的难度降低,可以让学生灵活的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学习实践中。

(3)任务驱动式。在教学过程中, 把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任务,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成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将知识学习到。这种方式对教师促进学生的个人学习起到重要的作业,通过学生不断围绕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虽然有别于传统的文化课科目的教学,但它依然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学生人格的重任,在培养“一流的技工”这一系统工程中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只有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样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愧于培养“一流的技工”的重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晚英.《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述评》.南昌高专学报,2009(6).

[4]刘合群.《职业教育学》 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 下一篇: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