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时间:2022-07-31 05:10:14

46例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脑血栓形成病例资料,以探讨其形成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并对相应内科治疗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内科治疗后,患者康复效果良好,有效率高达90%。结论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以及合理规范的有效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从而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升康复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挽救生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回顾分析;临床诊断;治疗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脑血栓形成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致残率高,脑血栓形成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占62%。脑血栓形成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感觉迟钝、言语不利、单侧肢体活动不利等后遗症,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死亡等[1],这是由于血管壁病变后,导致脑血管管腔变窄甚至闭塞,或形成血栓,使得脑部血氧供应受阻,造成脑组织缺血和缺血性坏死,而引发以上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本文就我院4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析其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共收治4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年龄50-79岁,其中男26例,女20例,住院时间15-50天。

1.2诊断标准脑血栓形成临床上一般根据患者年龄、病史以及具体的临床表现,同时结合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①年轻患者若有明显的感染或炎症病史,则因动脉炎引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比较大;②老年患者或动脉硬化患者,在平静状态下(静息或睡眠)突然发病,连续数日内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究其原因是某动脉供血功能受损导致,在临床上诊断为突发脑梗死的可能性比较大;③通过CT、MRI检查是否存在梗死灶即可明确诊断。在临床诊断上要将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脑出血以及脑脓肿、颅内肿瘤等一系列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疾病进行症状鉴别。

1.3疗效判断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效果评定分为四个标准:①痊愈,即患者意识、思想等智力因素恢复正常,肌力能为4-5级,具备自理能力;②疗效显著:脑血栓形成导致的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恢复,肌力达到2级或以上,维持基本生活自理;③有效:患者诸多症状有明显缓解,肌力增加到1级,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④无效:经合理、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无改善或恶化。

2结果

本组4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经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和规范化内科治疗,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其中康复20例,显著改善1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89.1%。

3脑血栓形成治疗

3.1常规治疗在临床上根据脑血栓形成患者出现的体征变化和症状进行治疗,防治并发症,维持生命功能,脑血栓形成患者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合理控压。脑血栓形成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为避免患者突然降低而加剧脑缺血,因此不建议快速降压,患者一般在病后24-48h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大于220mmHg、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大于130mmHg时,可用卡托普利(含服6.25-12.5mg)等降压进行降压。如果患者血压过高可采用静滴硝普钠(0.5-10μg/kg・分)进行治疗,使血压维持在170-180/95-100mmHg[2];②血糖控制。患者血糖基本维持在8.3mmol/L以下,当血糖过高时(>11.1mmol/L),要及时采用胰岛素治疗,但也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③发热。当患者体温升高,一般采用物理降温,症状严重者可采用人工亚冬眠措施降温;④水电解质监测。为防止水电解质失衡,常规治疗中要对水电解质进行监测,出现平衡紊乱要及时纠正;⑤心电监护。为有效预防猝死以及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等致死性疾病,患者发病3日内要进行心电监护,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CCB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及时处理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的有效控制;⑥出血、感染治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般静滴甲氰咪胍(0.6g)+10%葡萄糖液(250ml),或静脉注射雷尼替丁(0.15g),均每天2次。而对于可能发生的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一般则采用抗生素控制治疗,并采取吸氧、保持呼吸通畅等措施。重症患者或呼吸不畅患者可进行气道支持、辅助通气等治疗措施;⑦脑水肿预防。为防止发生脑疝,可采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来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脑灌注压力,每次6-8小时。重症患者首次静滴甘露醇500ml,并长时间治疗,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采用呋塞米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实时监测电解质情况;⑧深静脉血栓防治。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患者可进行预防性治疗,通常采用皮下注射4000IU的低分子肝素,每天1-2次,对于近端血栓形成且采用抗凝治疗失败患者可进行溶栓治疗。

3.2特殊治疗根据患者临床上出现的个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治疗,如①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可静滴IU100万-150万和生理盐水100ml,每次30分钟,动脉溶栓则需在DSA监测下,减少药物剂量治疗;②血小板凝聚治疗。血小板高凝患者可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③预防脑损伤。可采用清除自由基、镁离子、CCB、阿片受体阻断剂做好脑保护;④血管内治疗。一般采用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

4讨论

脑血栓形成为中老年人高发病症,致残率高,对中老年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此医护人员要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对患者病情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并进行合理规范的常规临床治疗和特殊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全方位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尽可能降低患者致残率。

参考文献

[1]红.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5):179.

[2]周秀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19):156.

[3]高金才.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5):223.

上一篇: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乳磨牙根尖周炎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