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审前调查,提高内审质量

时间:2022-07-31 02:33:05

【摘要】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本文阐述了审前调查的必要性、内容及常用方法,并结合内部审计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审前调查的措施。

【关键词】审前调查;内部审计;内容;方法;改进措施

审前调查是审计准备阶段工作的重要一环。做好审前调查,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成本都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侧重于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就如何做好审前调查谈一些体会。

一、审前调查的必要性

目前对于审前调查,有两类比较突出的错误认识。一种是对审前调视不够,认为《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审前调查没有做硬性规定,可有可无;还有一种是审计前也做了审前调查,但是却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最后的结果是审计调查和具体审计的内容脱节,没有真正发挥出审前调查的作用。

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非常重视审前调查,他指出,制定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搞好一个审计项目的基础,而做好审前调查,又是制定审计方案的基础。可见,审计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前调查。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审前调查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对象的情况,理清审计思路,并科学合理安排审计工作时间和审计组成员分工,以便充分保证集中力量和时间突出审计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审计对象实际的审计实施方案。如果不认真搞好审前调查,做出的审计方案没有针对性,审计时很容易陷入平均使用审计时间,审到哪里算哪里的境地,影响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前调查的内容

审前调查的内容,依据被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熟悉程度,略有不同,但大体上都应包括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对行业的优惠政策等;法律环境包括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主要针对合法合规性审计的内容。

2.被审计单位机构设置、人员分工等情况。由于是内部审计,对审计人员而言,这方面的情况掌握的比较充分,也是内部审计的优势所在。

3.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此项内容也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情况。笔者认为,将这一过程前移,可以找到管理薄弱环节,有助于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更有利于审计方案的制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为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要素,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千差万别,审计人员可能并不能了解所有的运营情况,而内部控制制度正是用来保证运营系统正确运行的,内部审计师只要正确评价内部控制,就能够确定运营系统的状况。

4.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主要包括经营范围、经营项目、业务流程、经济活动的业务开展情况等。财务状况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状况、经营状况、会计政策、对外投资、重要的经济合同和可能对给被审计单位造成的影响的重大事项等。

5.前期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档案。关注前期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档案可以让审计人员迅速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根据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的落实情况确定审计重点领域。

三、审前调查的方法

审前调查有许多方法,具体有查阅资料、访谈、观察、调查问卷和分析性复核等,在工作中,应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程度,灵活采用。

1.查阅资料。是指对与被审计对象相关的书面资料(包括电子化文档)进行检查、阅读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以前的工作底稿、审计发现、与被审计对象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报表、账册、财务计划、内部制度、重要会议记录和合同等。通过查阅资料,有助于审计人员熟悉审计对象,为下一步调查做准备。

2.访谈。访谈可以采用召开座谈会或者个别面谈的方式。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时可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座谈会上要公开此次审计的目的,并尽量以友好、合作的态度与被审计单位交流;通过与被审单位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个别面谈,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被审计对象的总体概貌,为下一步审计指明方向和重点。个别面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理清访谈目的,了解被访谈人的相关背景,列清需要提出的问题,在与面谈对象谈话时,要注意沟通技巧,并做好记录,及时跟进访谈中了解到的线索。面谈技巧需要审计人员自身不断地培养提高。

3.观察。从广义上讲,观察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对审前调查而言,观察的主要对象是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关键岗位人员的行为。如制定的制度和程序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执行?有无例外的情况?关键岗位人员是否了解组织的目标?有无异常情况等。

4.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结构化的调查问卷,仅要求被调查者提供“是”或“否”的答案;一种是开放式的问卷,需要调查者用自己的语言自由作答。优秀的问卷必须具备:明确的主题、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通俗易懂、问卷的长度不易过长等特征。调查问卷能够消除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的怀疑,也有助于审计人员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5.分析性复核。指对被审计对象的各种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重点。

四、做好审计调查的措施

1.建立内部审计审前调查相关法规和制度,减少审前调查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议内部审计师协会出台与审前调查相关的具体准则或实务指南,使审前调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确保审前调查质量,为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打下良好基础。

2.转变观念,加强培训,提高内审人员对审前调要性的认识。要彻底消除“内部审计年年审,搞不搞都一样”之类的错误认识,必须让每个内审人员认识到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审前调查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审计项目质量。

3.结合所在组织的实际,建立审前调查库。作为组织的一员,内部审计师对组织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但这种了解往往是比较零乱,不成体系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调查库,平时就注意收集的组织的各种信息、资料,并将它们进行筛选、分类,以便于今后审计工作调用。

参考文献

[1]姜新明.收获来自于审前调查[J].中国审计,2003(10).

[2]石亚军.做好审前调查的几点体会[J].中国农业会计,2009(12).

[3]吴秋生,孙青霞.审前调查方法简介[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4).

[4]劳伦斯·索耶.索耶内部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涛(1978—),男,湖北襄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内部审计。

上一篇: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特... 下一篇:项目物资集成管理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