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时间:2022-07-30 11:00:51

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1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

1.1操作性强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需以会计实际工作中某一常用的财务软件为例进行详细地讲授,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更为生动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分析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的理念。与此同时,教师运用财务软件公司的教学光盘,将更多的书本上的知识以形式多样的方法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系统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并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财务软件,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培养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知识面广

会计电算化教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涵盖了会计和计算机两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会计知识包含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内容;计算机知识包含了计算机原理、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电算化教学之前,必须确保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1.3与时俱进

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都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变化。以这两门学科作为支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需要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补充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求。

2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不清晰

当前,很多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都是借助校内实训为主要手段完成,即在校内的模拟实验室,专业教师通过讲解、演示,让学生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但是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到商务时代、ERP时代,为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瞬息万变的需求,财务软件已由功能单一的核算型软件发展成为功能较为复杂的网络软件。社会各单位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除了懂操作外,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定位,是以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为目标,还是以引导学生探究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开发为目标,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很多民办高校都没有准确的定位。在定位不清、教学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如:教学内容编排、课程设置等,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2.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当前,很多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采取的是专业教师讲、演,学生听、练这种单一的模式,不仅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一部分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来源于良莠不齐的教材,使得内容各有不同,不同高校讲授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相距甚远,专业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甚至有些民办高校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认识较片面,没有充分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及其应用功能,仅着眼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会计专业、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掌握了怎样在财务软件中进行信息的录入,实践能力无从锻炼,导致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理论与实践脱节。

2.3教材和教学软件缺乏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相当紧密的课程,因此选择的教材既不能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等内容,也不能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步骤。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学内容过于实践化,又会使学生只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核算工具,弱化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重要作用,影响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一些民办高校受资金的局限,购买的财务软件多是单用户版演示软件,学生在实训中只接触到单机版,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接触网络软件时会觉得很陌生,根本就无从下手。

2.4师资力量薄弱

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还需对计算机知识有系统的了解。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较为缓慢,民办高校更为甚之,导致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加之专业教师到大型企业去考察调研的机会很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无法在课堂中获取较多的实践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提升。

3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路

3.1设立适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要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能够熟悉地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多种财务软件的工作原理,能够对常用的财务软件操作自如。只有将这些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民办高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游刃有余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2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方面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会计网络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讲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使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能够轻松应对;在教学软件的选择上要选择适用面广、常用的软件,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各种不同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找出各个软件之间的异同及利弊,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3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

要改进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首先需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布局,拟定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再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结合实际工作的案例教学、结合会计岗位模拟的体验式教学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学”、“索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地适应现实的工作,减少从课堂环境向现实环境的转换时间。此外,还可以将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运用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丰富其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片或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作为教学的必要补充,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4力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当前,民办高校中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则较少,这给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应鼓励和提倡中青年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业务进修和培训,并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学习;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的资源,提高教师的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需注重“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综合发展。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必须兼顾其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民办高校要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必须正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并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更新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会计电算化教育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刘莉娜 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上一篇: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营改增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