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30 10:56:46

益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2-0028-02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益心汤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的内科危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自2000年1月~2005年4月,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及分级标准 心力衰竭参照F ram ingham标准[1]诊断,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2]执行。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临床明确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患者;排除恶性肿瘤、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衰竭、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患者。

1.3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6岁-69岁,平均55.7岁;病程1年~9年,平均(5 52±3 16)年;心功能Ⅲ级20例,心功能Ⅳ级25例;原发病:冠心病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风心病5例,肺心病10例。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5岁~69岁,平均54.6岁;病程1年-8年,平均(5.98±3.33)年;心功能Ⅲ级22例,心功能Ⅳ级23例;原发病:冠心病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风心病5例,肺心病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病种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 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包括休息,低钠饮食,吸氧,口服利尿剂,ACEI制剂(氢氯噻嗪25mg,安体舒通20mg、卡托普利12.5mg均每日3次),静滴钾镁合剂。心率过快者(>130次/min)临时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并给予病因及对症支持治疗。

2.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地戈辛0.25mg每日1次,口服,静滴硝普钠或和多巴胺治疗。

2.3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心汤:红参(另煎)15g,熟附子(先煎)10g,仙灵脾15g,桂枝10g,山茱萸15g,白术15g,茯苓15g,柴胡3g,升麻3g,葶苈子10g,汉防己9g,益母草15g,生地15g,每日1剂,水煎成300m1,分3次温服。两组均以4周为l疗程。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两组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积分[3],采用心脏彩色多谱勒测定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包括SV、CO、CI、EF等指标。治疗前后均作为肝肾功能等基本检查。并观察不良反应。

2.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标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有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标准制订。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提高不及1级,甚至恶化。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2.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P

3.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3.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视觉障碍1例,经停用地戈辛、补钾等治疗后缓解,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虚劳等范畴。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属,在其晚期,为本虚标实之证,元气亏虚、心肾阳虚为其本,瘀血、水饮为其标,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法。益心汤以红参大补元气;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尿;茯苓渗湿利水;附子、仙灵脾温肾助阳;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山茱萸益精助阳;少佐升麻、柴胡以升举阳气;葶苈子泻肺利水;汉防己利水消肿;益母草活血利水;并以生地养阴以缓方中温燥利水之品伤阴之弊。全方共奏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参、附子、仙灵脾、桂枝、山茱萸、茯苓具有强心作用;葶苈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尚有利尿作用;汉防己能明显增加排尿量,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对抗心律失常;益母草具强心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作用,能减慢心率,对抗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地有强心利尿作用,对心肌衰弱的心脏更明显作用,并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尿量。

本研究表明,益心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在减轻或消除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贝政平.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00.

[3] Rector TS KubO SH,Colm.JH.Validi of the Minoesota Liv 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lonnaire as a measure Of the ra- peutic response tO enalap ril Or placebo Am J Cardiol 1993.71(12):1106-11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57-60.

上一篇: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1例诊治体会 下一篇: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含量变化与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