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大格局观念

时间:2022-07-30 10:54:25

教师要有大格局观念

[摘 要]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缺少大格局观念,过分执着于教学环节的预设、精美、流畅,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学习水平现状,导致面对一些课堂意外生成时束手无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材施教,顺势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夯实基础,争取成为大格局教师。

[关键词]大格局;观念;主体地位;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21-02

我听了培训班三位教师关于“分数乘整数”同课异构的教学,思考颇多。由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清晰,学生对算理与算法都很容易把握,所以教师的教学应力争做到层次化、清晰化、板块化、轻松化。可为什么听课后感觉时间比较紧,教师要么不敢讲,要么执着于自己的预设进行过度讲解,对于一些课堂意外生成的处理显得束手无策。归根结底,是教师过于重视课堂的展示,执着于一节课的得失和教学环节的预习、精美、流畅,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学习水平现状,导致难以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这种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比比皆是,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思考。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但教师的格局观念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教育呼唤大格局教师的出现,期望大格局课堂成为常态化的课堂。

格局,格指人格,局指气度、胸怀,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局势、态势的理解和把握。这里所说的大格局教师,应具有大心胸、大气魄、大眼界等主要特征。课堂上的格局,就是指教师基于教育价值引领下对教学整体的把控。有大格局观念的教师,不会拘泥于课前的教学预设与期望,不会只着眼于一节课的教学,不会对某一环节或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患得患失,不会过于追求流畅的课堂教学,不害怕学生跑题或出错;有大格局观念的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彰显学科特质,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过程,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学生思维完美融合,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力求使学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那么,如何使教师有大格局观念呢?一线数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势而为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方法、思想以及在其中衍生的一系列附加值。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将自己放到表演者的地位,对着教参规定不放松,用所谓的一节好课的条条框框去束缚自己,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关注怎样呈现、组织、引导才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究出24+6等于多少以后,计算23+9时,教参建议让学生在脑子里先想一想,再完成图示(略,下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果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可分层处理,让学生在脑子里想象摆小棒并完成图示;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再完成图示。这样就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分数乘整数”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在图上涂色,理解算理,再去探究得数、算法。这里,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即在呈现■×3后,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都知道结果并急于表达,那教师就不能受制于教案的预设,不让学生说,而布置新的学习任务。如果教师顺应学生的学情,在学生回答后提问:“你能想办法说明为什么是■吗?”这样学生自然想到画图、涂色表示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点点小的调整,能达到顺势而为的效果,打造更为灵动的课堂。

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夯实基础

教师的专业素养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除了通常所说的教师基本功(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观察和聆听的能力等)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专业方面,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

1.教师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应树立全局意识,不能局限于所教的年级。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明确、熟知全套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间的联系,还要关注幼儿园乃至中学的数学教学,正确理解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把握知识的发展脉络。教师只有腹中有沟壑,才能准确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找准课堂教学的复习点、迁移点、深化点等,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不同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再到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直到中学的坐标系。通过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又如,在教学转化策略时,教师既要明确这不是学生首次接触转化策略,又要清楚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中哪些用到转化策略,像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等,从而找准知识的切入点,使教学游刃有余,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2.教师要有良好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尤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更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为了设计好教学,教师要在充分分析学情、教材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考虑教学资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教学问题的合理呈现、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等。例如,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先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课上再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在交流中有话可说。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窥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在反思中学会教学,使学生不断得到发展。

3.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很多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备课组共同研究出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去执教,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执教者自身的个人素质、课堂教学能力所决定的。观察很多特级教师、名师的课堂,无外乎都是深入、轻松、生动的,既凸显学科特质,又跨越了学科间的界限;教师既有良好的调控、应变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又能让学生在预设的轨道上前行。同时,教师提问的时机、方式、表述都很到位,不仅善于调节气氛,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且在生动、丰富的教学中深化学生的思维……这些都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课堂驾驭能力,使我们的美好期望得以实现。

总之,大格局教师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格局,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之幸、家长之幸、民族之幸、国家之幸。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探寻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下一篇:英语课堂中的“导”也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