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30 07:58:54

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兴趣;科学思维训练

胡总书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创新能力是现代新型人才的标志。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决非朝夕之功,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在化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更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要创造一定条件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模仿、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发现相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判断、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归纳出基本规律和学习方法,这可以说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活动。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切实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情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学生不敢提“问题”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卑害怕说错;二是紧张胆怯。因此消除学生的自卑紧张的心理,创设宽松、活泼、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敢问的关键。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好表现、竞争意识强等心理特点,多提供讨论、交流、竞赛等机会。设计一些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倡导他们不要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以不同视角、用不同思路自由畅想,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手段和设想。

第三,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注重保护好学生的“求异创新”的热情。对待学生不成熟的回答,不能随意用“不对”、“你错了”、“没有道理”等具有伤害性的语言和态度简单评定,更不能任意训斥、讥笑,而应满怀热情地进行鼓励、引导。尽量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维护“标新立异”的热情。

同时,教师还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因素感染、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着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加强课堂讨论。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是工作重心不是单纯地考虑怎样上好课,而是考虑怎样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作为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引起讨论乃至争论。

2、重视运用启发式。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适当的引导。思维始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问,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联想,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工作来自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来自于丰富的联想,没有丰富的联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应该在开发联想方面下工夫。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也是记忆的再现过程,他可以唤醒沉睡在底层的过去的记忆,把当前的事物与过去的事物有机的联系起来,产生新的观念。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为创造性联想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趣谈化学中的典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化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化学家的故事,如化学家成长的事迹,化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化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化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1、创设疑点、启发思维。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独立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感知到的化学现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找出其原因,发生条件和规律,完成认识上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挖掘化学知识的思维价值,把思维过程揭示出来,设计学生思维活动,选择能开发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设计成疑难问题,激励思维。

2、 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在化学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到用发散思维方法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的全新感觉,提高思维能力。

3、打破“时空顺序”,培养逆向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利用逆向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能独辟蹊径、突破难点,化繁为简,优化思维品质。

总之,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下一篇:在素质教育下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