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油库空间:美术馆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时间:2022-07-30 06:21:05

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油库空间:美术馆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在历史的长河中,艺术其实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科技的进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现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兴落,艺术作品亦出现林林总总不同的表现方式。然而,被人们惯常地认为作为艺术品储藏机构的美术馆发展至今是否又能满足当下艺术的发展呢?近期OCT当代艺术中心邀请泰特现代美术馆公共项目策展人Marko Daniel介绍现在泰特最新的油库空间项目。从该项目中可发现泰特现代美术馆在油库项目中对美术馆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或者从根本上说美术馆有没有未来?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理论和艺术实践探讨。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作为艺术机构的美术馆,它如何与时俱进为艺术的发展做转变,或者采取某种形态或策展理念上的改变,这都将再激起艺术家创作的欲望,甚至能够激发和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同时也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油库空间:为艺术家带来创作灵感的美术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座落在泰晤士河的南岸,人们可以经横跨泰晤士河连接伦敦南北两区的南北桥通往泰特现代美术馆。桥的南部是圣保罗大教堂,更远一点的地方是以前的贫民窟,所以泰特现代美术馆是横亘在泰晤士河南北之间的大型建筑。南部的建筑群中还包括莎士比亚笔下的环球剧场,不过当时环球剧场是分割伦敦的市区和郊区的很重要标志,因为在那年代,戏剧表演是不道德的行为,所以戏剧演出场所必须在河的对面,也就是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地方。时过境迁在环球剧场旁边现在有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存在,却很好地呼应了泰晤士河南岸文学、艺术的活动,同时目前正在扩建的油库空间项目也将对发挥泰特现代美术馆在整个伦敦城市内的艺术和文化起到促进作用。

虽然目前看到泰特现代美术馆进行的扩建项目还比较小,但实际上修建完成后其规模将会把现在美术馆的展览面积扩大62%。Marko Daniel表示泰特现代美术馆正在进行的油库空间项目以及其扩建场馆,都是饱含对美术馆自省和自我批评的浓厚哲学观,其理念与实施的方式相互关联、相互推动。在设计和建造泰特现代美术馆扩建工程时,美术馆从空间上考虑到它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和协调;建筑的存在将给观展人怎样的第一印象;还有观展人在走进这里观展时,应该在外面感受到建筑本身的氛围;建筑物应对周边的都市环境,以及对于伦敦和伦敦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出于这些考虑美术馆针对设计和扩建做出各样尝试,比如为了保持新建筑与原来的美术馆统一,特别定制与伦敦砖相似的材料建造,因为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原址实际上是英国的发电站,它所用的建筑材料是伦敦特有的砖头,是一种特殊的黄色砖头材料。同时在建造中建筑物里面的每块砖之间还特意留有缝隙,以便白天光线可以直接射入馆内,夜晚也可以达到灯光照明通透的效果。又比如:为了尽可能保持扩建项目的地下油库空间原有的深邃的森林似钢铁柱子,美术馆为解决建筑工程上的承重问题,先把这些钢铁柱子拆走,然后在支撑重力的地方灌注混凝土加固,再把这些柱子装回去。在整个项目的扩建中,最为突出的是美术馆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其需要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及之间密切的合作。为此不论是本地的艺术家,还有国际的艺术家,美术馆都有咨询他们希望在怎样的场所中开展艺术活动?以保证扩建后的美术馆能让艺术家们感到兴奋和刺激感,同时带来灵感。这或许就是为什么Marko Daniel能很自豪地说这样场所才是成功的美术馆缘由。

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在有效空间中发挥出最极致的能量

从油库的改建中,观展人能深刻体会到泰特现代美术馆在扩建时对美术馆建筑空间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及艺术家,或者说美术馆如何更好地呈现艺术作品做出了深度考量。然而,更为让人惊喜的是,在油库项目中美术馆对展出作品的挑选及其策展的过程,将“美术馆的自省和自我批判的哲学观念”切实地与艺术家一起做出了多样的实践探讨,让观展人震撼地感受到艺术正以飞速的方式向前发展着,而美术馆的发展也必须为之而改变,敏锐的观展人甚至可以察觉到未来美术馆的发展趋势——美术馆应该不拘于做常规的馆藏品展示,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艺术家、艺术作品更好地在有效空间中发挥出最极致的能量。

今年7月,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油库空间推出了持续15周的当代艺术节。此次艺术节设置的节目、讲座和参展的艺术品或艺术活动,均有对“美术馆应该不拘于做常规的馆藏品展示,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艺术家、艺术作品更好地在有效空间中发挥出最极致的能量。”的理念进行多种的探讨和实践。如最近由来自比利时的艺术家——安娜·特蕾莎·基尔斯梅克实施的一件非常著名的舞蹈作品《PIANO PHASE(钢琴的四阶段)》。安娜·特蕾莎·基尔斯梅克是一位编舞者和舞者,他特别关注如何通过现代舞来表现一种当代艺术的视觉呈现。艺术家要求舞者作出各式各样的身体形态的展示符号,来表现舞者身份的展示。当作品在油库中实施时,美术馆在开始就考虑到怎么去展示这个具体的行为?后来的想法是通过投影仪把舞者的动作都投在油库的混凝土的墙上。因为混凝土墙粗糙的表面和舞者的优雅的动作之间会给观展人产生冲突和不协调的感觉,可达到作品在油库实施是给观展人独特视觉冲击,同时又不影响作品本身。另外,《PIANO PHASE》让泰特现代美术馆感觉非常重要的是艺术家专门根据油库的空间特点对作品进行了改造。作品实施时,舞者所表演的空间是非常特殊的,在非常空旷的油库里,所有的舞台都是由四根混凝土柱子划出的区域。在这个场所中,舞者是在混凝土的地面上来跳舞,没有所谓的艺术表演的舞台,而且观众也是站着看他们的表演。与其说他们是有一个表演的舞台,还不如说他们只有来自一个四根混凝土柱子的视觉参照,而所有的空间来自于观众对于柱子以及舞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界定的一种场所的认识。观众和表演者之间的分别是通过光线来表现的,因为没有可看见的真实舞台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舞台上的表演者和舞台下的观众之间的区别已经缩小到了最低的程度。作品要探索的就是舞者和舞台的关系,在《PIANO PHASE》四个阶段中,实际上就是四幕的演出。舞者作出了不同的动作,这不同于之前作品在表演的时候,都是舞者在台上而观众都是在台下的观众席里面坐着看。而现在它的变化就是没有舞台,舞者只是在地面上和观众在同一个角度、表面上进行表演。舞者们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四幕全部看下来,会在不同的时候看到她们侧面的情况。所以,观众是通过这样的作品来去了解艺术家对于作品与空间关系的看法。

另一件来自艺术家莉丝·罗兹的作品《光音乐》,是电影投影装置艺术的作品。现场空间两边有两台放映机,分别向对面的墙上投影。这件作品利用了早期的电影技术,使用当时同时将电影声音也刻进去的电影胶片。当时的胶片是声音和图象同时刻进胶片中的,但播放时则用不同的轨道。这样在放映时,人们能通过仪器把胶片转换成声音显现出来。在《光音乐》中,莉丝·罗兹直接把刻在电影胶片中的声音同时用图象的方式来呈现出来,大家看见的光束实际上就是刻进电影胶片中的声音轨道的图像呈现,声音则来自胶片中图像轨道。所以现场,声音是非常巨大,而且是没有什么规律的。通过这件作品,艺术家实际上是想展现一种光束的移动和声音之间的关系。

第三件作品是艺术家苏珊·莱西非常著名的社区艺术和集体创作作品《水晶被子》,美术馆当时用作变电站部分的油库展厅展示。左边是一个录影的片断,右边是美国的一些妇女以前做过的一个集体创作的项目——缝制的一张被子。眨眼看过去,左右两边从视觉上是非常相似的。右边是有很多方块图案的被子,左边是在一个巨大的购物中心的底楼的大厅里面,摆上了非常多的方桌。这里举例的三件作品,完全是为了说明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油库空间是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讨作品与艺术展示的空间之间的关系。

如何通过空间与作品展示美术馆、作品、艺术家之间关系?

三件作品中对于美术馆、作品、艺术家三个部分而言,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各不相同。同时美术馆是以不同的方法来呈现它们三者的关系。基尔斯梅克的舞蹈作品其实是把一件旧的作品进行重新改造,以便让它适应新的艺术展示空间。可以说,整个被改造的部分,被用于新表演的部分,以及舞者本身,都是得到了来自于艺术展示的邀请而进入到这个空间中的。

莉丝·罗兹的《光音乐》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件现场表演作品,泰特现代美术馆把它购买下来作为其永久藏品。这次展示完全没有对作品做任何改造。但即便如此,美术馆还是清楚地知道展示这么一件作品是和展示一幅画、一件雕塑完全不同的。因为涉及技术,虽然作品是永久的装置,但其展示不可能脱离技术人员、现在的电影专家队伍。所以,作品一方面已经成为泰特现代美术馆藏品系列的一部分,但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展示的人和背后的技术也已经产生了变化。刚开始莉丝·罗兹用一个小时向他的10个朋友进行展示,随即作品马上声名大噪。但现在美术馆把它购买下来,作为永久藏品,每年有500万人来看这个作品,它本身的存在和展示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对于《水晶被子》又是一种不一样的展示方式,美术馆把它购买下来,作为泰特现代美术馆系列的藏品。它当时作为一种行为艺术品,展厅右边挂着的被子是参加这个行为艺术表演和莱西本人合作完成的,它是一种文物,与我们在庙里和教堂里看到的文物是一样的。美术馆把它展示出来,同时在另一边展示被子被制作出来过程的录影。展出这件行为艺术作品,观展人既可以把它作为文物来欣赏,但同时也不能摆脱去面对行为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一旦行为艺术完成之后,它留下的作品还有什么意义?

“内、外——社会性的物质化”

整个15周的油库系列艺术活动期间美术馆将举办三场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将批判性地探讨所有支撑艺术实践的理念。因此也可以说,这三次研讨会是一种宣言式的研讨会。美术馆邀请艺术家、表演者、表演嘉宾和听众一起来探讨:对于艺术展示的空间使用的理念和想法,以及美术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一些什么宝贵的经验?

其中已经举办的一场研讨会题目叫做“内、外——社会性的物质化”。所谓“内、外”就是指美术馆的内和外。研讨会是探讨对于策展人、艺术家、观展人、所有人而言,艺术实践所发生的场所性问题。也就是说,在内外之间存在一种界限,研讨会是在探讨这个界限以及怎么样来跨越这个界限,由内而外或者由外而内。艺术作品如何通过在美术馆中的展示被临时的物质化。

美术馆特别将研讨会安排当时空空如也的南库。南库原来是用作现场表演和临时展览的空间。美术馆将研讨会安排在此举办,是试图去体现人是如何在之前已经存在的空间中活动,人与人、人与空间如何互动?同时美术馆也想去探讨这空间的物质化存在,通过如何装置和改造能使空间在功能和存在上发生变化。

研讨会现场有一个投影屏幕,在屏幕外面几开外的地方有一个简单的讲台,是发言人讲话的地方。发言嘉宾坐在观众前面的简单椅子。现场有点像爵士音乐家表演的布置。美术馆还邀请了两位英国艺术家为现场设计了些雕塑作品,它们同时兼具雕塑和家具的功能。美术馆起先把它们随意的摆放在观众席的座位旁边,并没有明确的提示观众这是用来干嘛。但是观众进场时,就开始随意的使用这些雕塑。这正是艺术家所希望看到的,观众把这些雕塑作品变成了一种功能性的模块,而且把它们搬到不同的地方去使用,又形成了一种新的雕塑作品存在。在研讨会的过程中,观众也作为表演者存在。雕塑成为家具,家具成为雕塑,这种边界的模糊或者跨界,也正好衬托了美术馆对于这个空间的思考和探索。

总的说来,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油库空间正在用他们的藏品、项目、场地等探讨美术馆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或者从根本上说美术馆有没有未来?等问题。同时泰特现代美术馆也在考虑如何去定位其自身?因为这里涉及到一组概念的区别,就是美术馆和艺术展览馆的区别。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是有藏品和收藏的,是有储存艺术品的功能。而对于一个艺术展示馆来说,它没有自己的藏品,仅仅只是临时租赁,或者只是做临时的租赁和展示。这两者其实是不一样的,那么对于泰特来说,它是一个美术馆,不能简单的做艺术展览场馆。同时泰特现代美术馆也在考虑,作为美术馆的存在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后果?一个美术馆的存在是应该在历史的进程中被考虑的。美术馆有其自身的历史和永久的藏品,为此美术馆的发展和艺术沉淀的方式也有不同阶段的变化。一开始,美术馆都会做悠久藏品的陈列,第二个阶段会去举办一些临时性的展览。泰特现代美术馆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美术馆的艺术展示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阶段指向美术馆未来的发展。现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展示的更多是转瞬即逝的作品,与之前的展示方式不同。例如把雕塑作品进行展示,即便是同样的雕塑作品,现在的展示方式、所进行展示的语境和空间都发生了变化,因为这个作品本身的意义也所不同。所以一个永久的藏品并不一定成为永久的陈列。对于现在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来说,如何展示馆藏藏品?也是在探讨人和时间如何结合的问题。现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在展示转瞬即逝的艺术、作为事件存在的作品,这种展示方式也改变了美术馆长期以来艺术品的陈列和展示方式,不单是一种崭新的艺术门类进入了美术馆,同时也为美术馆带来了崭新的参与方式,与艺术品、艺术家、空间的互动程度,这都会改变人们看待所有艺术的方式。

上一篇:羊晓君书法集评 下一篇:离奇的太空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