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的因素

时间:2022-07-30 06:20:28

影响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的因素

摘 要:竞技排球比赛中优秀裁判员的立足点是执法的公正、一致。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的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比赛因子、社会因子、环境因子、技术因子。在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能力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 811.33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1-0056-03 文献标志码: A

裁判员是指在运动竞赛过程中,依据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对双方参赛的运动员(队)在竞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动作,作出正确的裁判和处置,并最终评定比赛胜负的人员。裁判员队伍是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和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排球裁判工作是排球竞赛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业务性强,应变性和适应性要求较高的工作[1]。在排球规则的不断演变和全球竞技商业化、职业化的驱动下,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对排球裁判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复杂的要求[2-3]。一名好的排球裁判员除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作好履行其裁判职责的准备外,还必须清楚排球裁判工作的开展对中国排球运动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排球所取得的成绩为世人瞩目;但是中国排球裁判却一直默默无闻,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等国际比赛中,较难觅到中国排球裁判员的身影。这与中国排球发展水平不符。本文将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作为切入点,把对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能力的提高,使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队伍向高水平方向发展有较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辞海》中对效能一词的解释是: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为此,本研究对裁判员执裁效能作如下定义:在排球比赛中,裁判员所表现出一切有助于裁判各方面水平提高的作用和功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09年全国青年女排锦标赛与全国青年男排锦标赛的裁判员40名及经常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裁判工作的一级裁判员38人,其中执裁我国青年排球比赛的裁判员均为排球管理中心工作者。 选派的国家级裁判员,其中最小年龄27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32.1岁,我国国家统计局定义15~34岁的人为青年。笔者将本文研究对象确定为青年裁判员。

1.2 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

利用参加全国青年男、女排锦标赛、冠军赛等裁判工作的便利条件,多次与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进行访谈,同时就影响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建议等方面与多年从事排球裁判工作的仲裁官员及裁判长等进行了具体问题的咨询。

2)问卷调查法。

调查内容及项目: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参考Maiside & Carron 编制的《排球裁判员压力来源调查》[4]中所提出的内容,再根据对多位资深排球裁判员的访谈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补充和修改,调查表中选择的条目所涵盖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并通过专家审核该问卷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在参阅排球裁判员执裁的相关文献及通过对部分优秀排球裁判员访谈的基础上,设置18个条目。采用4级得分的方法分别设定“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较小”“影响很小”4个等级,其得分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此外,如果被调查者认为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的话可以选择“无此体验”,该项分值为0。

3)统计分析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利用降维的思想,设法将原来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基本作法是将原指标的线性组合作为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然后通过求解原始指标的样本方差矩阵及其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最后根据特征值或累计贡献率确定1个或几个主成分来代替原始指标。通过降维处理得出几个主成分因子,并对不同性别、执裁年限在各个主成分因子上的影响状况进行对比。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1.0软件对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常规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的主要因子构成

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F1,F2,F3,…,F1919个具有不同特征值的成分。由于主成分的最终确定是通过区分特征值来实现的,因此,本文采用研究中通常使用的以特征值>1的方法来确定主成分。最终确定的结果见表1,分别为F1、F2、F3、F4,其贡献率代表了原始指标在该主成分因子上的体现程度。由于得出的主成分之间是不具有相关性的,4个主成分贡献率的累计就是代表原始数据的比率。由表1可以看出,它们代表着所有原始数据指标的84.97%的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的青年排球裁判员在社会因子F2和技术因子F4上均表现为30岁以下组心理稳定性受到的干扰明显大于30岁以上组,而在比赛因子F1和环境因子F3上2组裁判员的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

3 结论

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执裁效能的主成分因子有4个:比赛因子F1、社会因子F2、环境因子F3、技术因子F4。

2)比赛因子对于排球裁判执裁效能的影响较大,但不同等级、性别、年龄的裁判员影响比较均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因子涵概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该场比赛本身的属性所带给裁判员执裁的干扰。竞技体育的竞争性决定了有些场次比赛的输赢会决定整个赛事的结果,而有些场次的胜负则会对比赛球队球员、教练,甚至主管领导产生重大影响[6],还有比赛级别较高和比赛双方实力相当都会对裁判员造成无形的压力;因为他们都清楚关键时刻自己的判断就能决定比赛的走向,如果不能很

好地加以疏导就很难保证合适的执裁尺度。

3)社会因子对于男裁判员执裁效能的干扰要大于对女裁判的干扰,对30岁以下裁判员的干扰要大于30岁及以上的裁判员,对于不同级别的裁判员的影响则没有明显差别。该因子对青年裁判员执裁效能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的社会关系造成的,由于恋人、亲朋或者重要领导、同行在场,甚至裁判自身的一些社会关系在赛前的一些有倾向性的“关照”,都会造成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的心理波动。

4)目前,我国女性裁判员在高级别重大比赛中临场制裁的机会要大大小于男性裁判员,社会因子对女性裁判员的干扰要少很多;因为从数据分析上反映出来女性裁判员抗干扰能力好于男性裁判员可能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年轻裁判员受到这样影响也较年长裁判员明显,但这种能力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执裁经验的丰富而获得。

4 建议

1)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裁判员,排协应加强监督机制,在培养和安排裁判工作人选时,应该把职业道德较差的裁判员坚决不惜地淘汰。这对保证裁判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振兴我国青年裁判队伍的重要保证。

2)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要多学习和观摩国内外优秀裁判员的临场执法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多和国内外优秀裁判员面对面交流[7],对比自身的执裁情况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

3)加强年轻排球裁判员心理品质的锻炼,使我国青年排球裁判员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现代排球比赛快节奏的要求。

4)多为年轻排球裁判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培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青年排球裁判员自身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剑辉.优秀裁判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J].中国排球,2003,22(6):40-41.

[2]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Kaissidis A N,Anshel M H.Sources of and responses to acute stress inand adolescent Australian Volleyball referees [J].Australi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1993(25):97-103.

[5]孙敬.对提高新赛制主客场条件下排球裁判员执哨能力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4(5):86-89.

[6]褚斌.我国排球联赛裁判员队伍基本现状的调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4):38-40.

[7]兰保宁.着眼2008做一名优秀的排球裁判员[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6)193.

上一篇:浅谈税收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 下一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