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抗争

时间:2022-07-30 03:47:47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5-0113-01

摘要: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艺术形式,而《俄狄浦斯王》被亚里斯多德尊为悲剧典范,充分代表了古希腊悲剧的不朽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导致其悲剧的原因是无处不在又无时不在地主宰着人的不可知的“命运”。探讨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及根源有利于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古希腊文化,认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理解,启示我们正确理解悲剧的本质,引导我们对人生命运的终极思考。 在命运的强大力量面前,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人虽解不开命运之谜,但却勇敢地行进在茫茫的人生征途上,去挑战命运,反抗无涯的苦难。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与命运;人与命运的抗争

一、《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太阳神曾谕示忒拜王拉伊俄斯必死于儿子之手,儿子一出生,国王便命令牧羊人将其抛弃荒山,但牧羊人将婴儿送给了科林索斯国王的仆人,该仆人抱回的孩子由其国王养大成人,取名俄狄浦斯。太阳神神示俄狄浦斯将来要杀父娶母,他在逃亡途中偶杀生父拉伊俄斯。在忒拜城郊他猜中斯芬克斯之谜后被拥立为王,便娶王后(他不知道她正是自己的生母)为妻并生儿育女。当瘟疫流行后求太阳神神示,得到的回答是:必严惩杀前国王的凶手才可消除瘟疫。俄狄浦斯王于是认真查处,最后发现追查的对象正是他自己,便以戳瞎双目和自行流放作了自我惩罚。

这部悲剧从忒拜父老请求俄狄浦斯王设法消除瘟疫开始,描写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善良刚毅的英雄俄狄浦斯在和邪恶命运的搏斗中遭到不可避免的毁灭,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特征。

在《俄狄浦斯王》之前,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俄》剧把主人公锁定为不具备任何神力的凡人,其独特命运更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

二、俄狄浦斯与命运

在这部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力量,它像一个魔影,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在诗人索福克勒斯的眼里,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因该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中心人物俄狄浦斯王是个英雄而不是弱者,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总是努力抗争,而不是消极顺从,并且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处。他的悲剧不是有意杀父娶母的结果,而是毫无犯罪动机,在竭力摆脱厄运之中不知不觉地犯了罪,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无罪的。诗人通过主人公极力摆脱犯罪,认真追查凶手和严厉地自我惩处,充分表现了他诚实、正直、善良、坚强的优秀品质和敢于直面严酷、勇于承担责任的刚毅精神。

古希腊人是敬畏命运的,命运总是变幻无常,无法预测,许多人因此而浑浑噩噩打发日子,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无力承受命运的重轭,他们或者蒙蔽双眼及时行乐,或者犯下过错却想逃避惩罚。正如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忒所说:“偶然控制着我们,未来的事又看不清楚,我们为什么惧怕呢?最好尽可能随随便便的生活。别害怕你会玷污你母亲的婚姻;许多人曾在梦中娶过母亲;但是那些不以为意的人却安乐的生活。”

在神话中,命运作为神意志被表现出来。命运往往借助神来体现。但是命运往往又凌驾于神之上,因为不仅人要接受命运的安排,就是神也要服从命运安排。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命运是一种来自社会或自然的抽象和普遍的力量,一种来自未被揭开的寓于偶然之中的必然性。古希腊人的命运只属于人的想象的概念范围,而且是对抽象物想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评价希腊人眼中的命运:“命运好像一个喜欢表现自己的威力的任性的权势人物,常常预先对他打算加害的人说:‘我就预备那样干,你倒试试来阻挡我’,它就是这么干的,他预先宣布自己的决定,向我们证明,我们无力与他抗争,也无力躲避;同时在嘲笑我们的软弱、笨拙以及从我们失败的抗争中体味恶意的。”毫无疑问,在希腊人眼中,命运是最无法蔑视的事物。而《俄狄浦斯》正是把这种古希腊的命运观以最形象的方式图解了出来。人生而自由,然而枷锁却无处不在,这枷锁就是“命运”。

俄狄浦斯一方面认为自己有罪,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无罪。他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无视人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夸大了主体性的作用,过分相信和依赖理性的力量。他将经验形态的一切——智慧、力量、勇敢、对神的信仰、自由意志与世俗化的价值规定——正直、诚实、民主、信守诺言、爱护人民、有责任感等,看做世界的终极尺度,妄图通过它们穷尽世界的奥秘,摆脱人悲剧性的处境,寻找到人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用自由意志反抗这一厄运,只要遵循了一切世俗化的价值规定,就可以摆脱悲剧性的处境。然而,人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自我,就如同用自己的手托起自己的身体一样不可能,人性中的魔性也势必在这种精神的迷误中显现。就在他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的自我,通过自由意志反抗杀父娶母的厄运时,厄运却降临在他的头上。就在他负起道德责任,宣布他对杀死前任国王的人的诅咒的时候,他也就宣判了自己的罪行。就如同罗念生先生所说:“他之所以遭受苦难,与其说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毋宁说是由于他的美德。”他用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自以为是世上最大的智者,然而他只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人,而并未弄清人是什么,既没有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认识和主宰外部的世界。否则他就不会迈出人的界限,陷入毁灭的深渊。在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上,他是无知的。他面对自己的父母却不认识,做了杀父娶母的事也不知晓。他的遭遇表明: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人悲剧性的处境,就越是制造了更大的灾难;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人越是企图解开所有的谜底,就越会变得无知。有限的“理性和道德都不是精神的最后宿地。” 对于那些企图以理性与自由意志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和穷尽世界的无限与永恒的英雄们,悲剧的命运是注定的。

三、人与命运的抗争

命运总是轻视甚至嫉妒人的智慧和理性的,它以其变幻莫测的神秘性和人神共惧的可怕力量给人以致命打击。俄狄浦斯的父母担心自己亲生的孩子会犯下神谕中杀父娶母的罪行,就策划了谋杀亲子的行动,命仆人把刚出生的孩子丢弃深山荒野,他们以为这样就避开了命运的打击,从此过上逍遥快活的日子,而却因此承受了更惨痛的命运。俄狄浦斯最终找到了他要的真理,代价却是父母的生命和自己的一生。在真相被揭穿后,俄狄浦斯用母亲的胸针刺瞎了双眼,对此举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俄狄浦斯恨自己的双眼看不到真相,于是惩罚自己生活在永久的黑暗中;二是怕自己的双眼看到真相被揭穿之后身处的尴尬境地。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证明俄狄浦斯没有放弃生命,没有听任命运的摆布,没有咒骂命运的残酷,而是维护作为人的高贵和尊严,以尊严的方式去和命运抗争,他要看看命运还能给他带来什么更大的灾难。

在他目盲之后 ,我们看到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一个具有无上智慧与权威的有眼睛的国王的盲目无知和一个因得罪了神而失去了视力但却因此被赋予预言能力的老人的洞悉一切。也可以说俄狄浦斯因失去了双眼而多了一只眼睛。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价值有了清醒的认识。 俄狄浦斯自行戳瞎双眼,反而使自己走进光明。但俄狄浦斯最后也没有摆脱命运,没有做成文明人,但他还是个失败的英雄,是文明放在蒙昧祭坛上最高贵也是最后的祭品。俄狄浦斯最后戳瞎双眼,自行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命运”和俄狄浦斯王既两败俱伤,“命运”因其邪恶无理招致人们的批判、厌恶,俄狄浦斯王因其主动抗争招致苦难;又获得双赢,“命运”的不可避免性让人们认识到了人生的必然性:有限性和悲剧性(缺憾性),俄狄浦斯王的抗争让人认识到了人的命运其实就在自我书写的过程中,而不是结局。命运所代表的世界的无限性是人们永远都欲超越的梦想,而在这种永恒的超越中,人性一次又一次的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5-0113-01

摘要: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艺术形式,而《俄狄浦斯王》被亚里斯多德尊为悲剧典范,充分代表了古希腊悲剧的不朽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导致其悲剧的原因是无处不在又无时不在地主宰着人的不可知的“命运”。探讨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及根源有利于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古希腊文化,认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理解,启示我们正确理解悲剧的本质,引导我们对人生命运的终极思考。 在命运的强大力量面前,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人虽解不开命运之谜,但却勇敢地行进在茫茫的人生征途上,去挑战命运,反抗无涯的苦难。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与命运;人与命运的抗争

一、《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太阳神曾谕示忒拜王拉伊俄斯必死于儿子之手,儿子一出生,国王便命令牧羊人将其抛弃荒山,但牧羊人将婴儿送给了科林索斯国王的仆人,该仆人抱回的孩子由其国王养大成人,取名俄狄浦斯。太阳神神示俄狄浦斯将来要杀父娶母,他在逃亡途中偶杀生父拉伊俄斯。在忒拜城郊他猜中斯芬克斯之谜后被拥立为王,便娶王后(他不知道她正是自己的生母)为妻并生儿育女。当瘟疫流行后求太阳神神示,得到的回答是:必严惩杀前国王的凶手才可消除瘟疫。俄狄浦斯王于是认真查处,最后发现追查的对象正是他自己,便以戳瞎双目和自行流放作了自我惩罚。

这部悲剧从忒拜父老请求俄狄浦斯王设法消除瘟疫开始,描写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善良刚毅的英雄俄狄浦斯在和邪恶命运的搏斗中遭到不可避免的毁灭,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特征。

在《俄狄浦斯王》之前,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俄》剧把主人公锁定为不具备任何神力的凡人,其独特命运更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

二、俄狄浦斯与命运

在这部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力量,它像一个魔影,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在诗人索福克勒斯的眼里,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因该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中心人物俄狄浦斯王是个英雄而不是弱者,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总是努力抗争,而不是消极顺从,并且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处。他的悲剧不是有意杀父娶母的结果,而是毫无犯罪动机,在竭力摆脱厄运之中不知不觉地犯了罪,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无罪的。诗人通过主人公极力摆脱犯罪,认真追查凶手和严厉地自我惩处,充分表现了他诚实、正直、善良、坚强的优秀品质和敢于直面严酷、勇于承担责任的刚毅精神。

古希腊人是敬畏命运的,命运总是变幻无常,无法预测,许多人因此而浑浑噩噩打发日子,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无力承受命运的重轭,他们或者蒙蔽双眼及时行乐,或者犯下过错却想逃避惩罚。正如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忒所说:“偶然控制着我们,未来的事又看不清楚,我们为什么惧怕呢?最好尽可能随随便便的生活。别害怕你会玷污你母亲的婚姻;许多人曾在梦中娶过母亲;但是那些不以为意的人却安乐的生活。”

在神话中,命运作为神意志被表现出来。命运往往借助神来体现。但是命运往往又凌驾于神之上,因为不仅人要接受命运的安排,就是神也要服从命运安排。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命运是一种来自社会或自然的抽象和普遍的力量,一种来自未被揭开的寓于偶然之中的必然性。古希腊人的命运只属于人的想象的概念范围,而且是对抽象物想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评价希腊人眼中的命运:“命运好像一个喜欢表现自己的威力的任性的权势人物,常常预先对他打算加害的人说:‘我就预备那样干,你倒试试来阻挡我’,它就是这么干的,他预先宣布自己的决定,向我们证明,我们无力与他抗争,也无力躲避;同时在嘲笑我们的软弱、笨拙以及从我们失败的抗争中体味恶意的。”毫无疑问,在希腊人眼中,命运是最无法蔑视的事物。而《俄狄浦斯》正是把这种古希腊的命运观以最形象的方式图解了出来。人生而自由,然而枷锁却无处不在,这枷锁就是“命运”。

俄狄浦斯一方面认为自己有罪,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无罪。他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无视人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夸大了主体性的作用,过分相信和依赖理性的力量。他将经验形态的一切——智慧、力量、勇敢、对神的信仰、自由意志与世俗化的价值规定——正直、诚实、民主、信守诺言、爱护人民、有责任感等,看做世界的终极尺度,妄图通过它们穷尽世界的奥秘,摆脱人悲剧性的处境,寻找到人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用自由意志反抗这一厄运,只要遵循了一切世俗化的价值规定,就可以摆脱悲剧性的处境。然而,人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自我,就如同用自己的手托起自己的身体一样不可能,人性中的魔性也势必在这种精神的迷误中显现。就在他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的自我,通过自由意志反抗杀父娶母的厄运时,厄运却降临在他的头上。就在他负起道德责任,宣布他对杀死前任国王的人的诅咒的时候,他也就宣判了自己的罪行。就如同罗念生先生所说:“他之所以遭受苦难,与其说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毋宁说是由于他的美德。”他用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自以为是世上最大的智者,然而他只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人,而并未弄清人是什么,既没有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认识和主宰外部的世界。否则他就不会迈出人的界限,陷入毁灭的深渊。在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上,他是无知的。他面对自己的父母却不认识,做了杀父娶母的事也不知晓。他的遭遇表明: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人悲剧性的处境,就越是制造了更大的灾难;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人越是企图解开所有的谜底,就越会变得无知。有限的“理性和道德都不是精神的最后宿地。” 对于那些企图以理性与自由意志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和穷尽世界的无限与永恒的英雄们,悲剧的命运是注定的。

三、人与命运的抗争

命运总是轻视甚至嫉妒人的智慧和理性的,它以其变幻莫测的神秘性和人神共惧的可怕力量给人以致命打击。俄狄浦斯的父母担心自己亲生的孩子会犯下神谕中杀父娶母的罪行,就策划了谋杀亲子的行动,命仆人把刚出生的孩子丢弃深山荒野,他们以为这样就避开了命运的打击,从此过上逍遥快活的日子,而却因此承受了更惨痛的命运。俄狄浦斯最终找到了他要的真理,代价却是父母的生命和自己的一生。在真相被揭穿后,俄狄浦斯用母亲的胸针刺瞎了双眼,对此举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俄狄浦斯恨自己的双眼看不到真相,于是惩罚自己生活在永久的黑暗中;二是怕自己的双眼看到真相被揭穿之后身处的尴尬境地。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证明俄狄浦斯没有放弃生命,没有听任命运的摆布,没有咒骂命运的残酷,而是维护作为人的高贵和尊严,以尊严的方式去和命运抗争,他要看看命运还能给他带来什么更大的灾难。

在他目盲之后 ,我们看到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一个具有无上智慧与权威的有眼睛的国王的盲目无知和一个因得罪了神而失去了视力但却因此被赋予预言能力的老人的洞悉一切。也可以说俄狄浦斯因失去了双眼而多了一只眼睛。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价值有了清醒的认识。 俄狄浦斯自行戳瞎双眼,反而使自己走进光明。但俄狄浦斯最后也没有摆脱命运,没有做成文明人,但他还是个失败的英雄,是文明放在蒙昧祭坛上最高贵也是最后的祭品。俄狄浦斯最后戳瞎双眼,自行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命运”和俄狄浦斯王既两败俱伤,“命运”因其邪恶无理招致人们的批判、厌恶,俄狄浦斯王因其主动抗争招致苦难;又获得双赢,“命运”的不可避免性让人们认识到了人生的必然性:有限性和悲剧性(缺憾性),俄狄浦斯王的抗争让人认识到了人的命运其实就在自我书写的过程中,而不是结局。命运所代表的世界的无限性是人们永远都欲超越的梦想,而在这种永恒的超越中,人性一次又一次的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数学实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 下一篇:浅议创业教育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开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