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安全环保类专业《电工学》课程体系的重构

时间:2022-07-30 11:34:3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安全环保类专业《电工学》课程体系的重构

摘要: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条件出发,以“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学理念为指导,分析我国高职安全环保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安全环保类电工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环保类 电工学 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体系重构

一、引言

电工学是高职院校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电工理论和电工实践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简单电路、电路的安装、电路故障排除和手工焊接等技能。

二、高职院校电工学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由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向以理论知识够用、以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为主的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高职高专《电工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目标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教学目标不清,教学过程方向就不明,就不清楚本课程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要求,实现什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就难免出现“得过且过”的现象。由于教学目标不清晰,势必影响《清洁生产》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时间分配等,最终影响课程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不实用

由于《电工学》是一门包含多种知识内容的课程,涉及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其中的电路、电子和电机等内容,经常涉及一些物理现象、自然定律和数学分析方法,因此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是《电工学》的两门基础课,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电工学》课程本身就存在教学时数偏少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删减甚至取消了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给《电工学》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此外,我国现有的电工学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没有专门的高职高专教材相比,教材中实用例题较少,习题尚停留在单纯计算的水平实用性低;教材整体“纯理论知识”较多、实用技能较少,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模式不合理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我国高职高专办学条件现状,目前高职高专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有“理论+实验”、“理论+实训”、“理实一体化”等方式,而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但基本上都是采用“理论+实验”的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此外,本课程开课以来,我院一直采用平时成绩(总分的40%)加期末考试成绩(总分的60%,闭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评价过程简单、考核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电工学》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德国不来梅大学劳耐尔(Rauner)教授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研究学者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参与设计工作和技术的能力”,即“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想,于本世纪初传入我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应对能力,能够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因此,职业教育应使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让学生获得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电工学》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

根据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的定义,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三部分构成。根据高职安全环保类人才培养目标,可将其电工学课程划分为如下学习领域:

四、结束语

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条件出发,以“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学理念为指导,分析我国高职安全环保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安全环保类电工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我们相信,本文关于安全环保类《电工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对我国目前高职高专《电工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0.

[3]赵志群.从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谈项目课程开发中的两个基本认识问题[J].职教通讯,2007,(4).

[4]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J].职教论坛,2008,(2).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基于市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考 下一篇:中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可行性研究